派正厅级领导干部和重点大学党委书记担任县委书记、派企业副经理担任副市长、14名县(市、区)委书记提拔到省直部门任职……2008年的湖南官场,一场干部选任改革再次掀起。(2008年11月16日红网)
毛泽东同志说过,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性的因素。因此,我党历来重视干部的选拔任用工作,坚持和完善干部人事制度改革,选拔了一大批德才兼备、群众公认的同志进入领导岗位,为党的各项事业提供了坚强有力的组织保证和人才支撑。全国各地也有很多成功的、值得推广的经验和做法。其中,湖南省的干部人事制度改革,不能不提。
湖南省委书记张春贤同志在2006年省第九次党代会上强调:“不能让综合素质高的人吃亏,不能让干事的人吃亏,不能让老实人吃亏。”全省各级党委及其组织部门认真落实“三个不吃亏”的用人导向要求,在推进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方面作了一些积极有益的探索,取得了新的进展,重用干事者、创新者、公认者,激发了干部队伍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为推动富民强省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保证和人才支撑。
胡锦涛同志去年在宁夏考察工作时指出,各级党委要营造风清气正的换届环境,对那些长期在条件艰苦、工作困难的地方工作的干部要格外关注,对那些不图虚名、踏实干事的干部要多加留意,对那些埋头苦干、注重为长远发展打基础的干部不能亏待。这一重要讲话,具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和指导性。李源潮同志也多次强调,“不能让老实正派人吃亏、让投机钻营者得利。”湖南这次干部任选改革,省委大胆启用具有开拓创新精神的干部,提拔重用业绩突出的干部,优先考虑扎根基层的干部,就是要激发广大干部干事创业的热情,激励广大干部到基层建功立业。要把“三个不吃亏”要求贯穿选人用人始终。不让综合素质高的人吃亏,最主要的就是要让德才兼备、以德为先、坚持科学发展不动摇、推进富民强省有成效的人不吃亏;不让干事的人吃亏,最主要的就是要让敢闯敢干、勇于创新、敢于担当、实绩突出的人不吃亏;不让老实人吃亏,最主要的就是要让思想务实、生活朴实、作风扎实、不事张扬、默默奉献的人不吃亏。
俗话说,好制度还得有好落实。笔者认为,坚持“不让三种人吃亏”,作为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创新之举,要想使之真正在实践中发挥作用,将之落到实处,必须进一步加大不同级别、不同层次、不同单位、不同类型干部之间的交流力度,实现干部上下左右交流互动的规范化、常态化、制度化,让“三个不吃亏”处处生辉。
一要上下互动。要继续重视基层,把选人用人的目光更多投向基层。“选贤任能也是革命”,要解放思想,拓宽视野选人,要努力破除“求全责备”、“论资排辈”等陈旧观念,大胆提拔使用优秀年轻干部。同时,坚持把年轻干部放到改革和建设的第一线,放到基层和急难险重岗位去锻炼,严格要求、严格教育、严格管理,促使他们健康成长。通过基层干部提拔到省直单位来,把他们长期在基层的经验、了解到的情况带到省里来,同时省里干部以“补课”的方式,到下面推进基层工作,上下互动,城乡联动,形成干部人才下得去、上得来的良性循环机制。
二要左右互动。长期以来,领导干部都喜欢往一些热点岗位、重要部门调动,而对一些冷门岗位、次要部门不上心、不入神,甚至挖空心思、不择手段往好单位“转”和“跳”,进去了又不想走,不愿走,导致了部门之间干部选配上的不平衡、不和谐,使得一些“次要”部门出现领导乏力、领导难配的局面,给党的事业造成严重的负面影响。其实,党的事业、党的工作,向来就没有高低、贵贱之分,干部在哪个岗位,只是工作需要和分工不同,只要素质高强、扎实干事、老实本分,一样能干出成绩,一样能得到组织的关心、重用,赢得人民的信任、理解和支持。因此,“不让三种人吃亏”,就必须让同一层次上的不同岗位、不同类型的干部合理流动,互动交流。打破行政机关、企事业等的身份限制和部门限制,使热点岗位进得来,冷门岗位留得住;打破区域和地区限制,实现全县、全市、全省、全国一盘棋,促进干部在横向上的健康、有序流动。
用什么样的人,不用什么样的人,体现用人导向,关乎党风民意,关系事业发展。这次干部选任改革,对于湖南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一化三基”战略、加快富民强省,提高领导班子建设整体水平,具有重要意义。愿湖南省的墙内之花能够在墙外也能飘香,盼全国的干部人事制度改革都能在改革创新的精神引导下不断催生新的政治生态。
相关新闻:
湖南掀起新一轮干部人事制度改革 5名厅级干部担任县委书记
上下左右互动,让“三个不吃亏”处处生辉
评论
6 vi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