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学者龚鹏程先生关于“文人书法”与浙大诸学者的对话
11月15日下午2:30,在浙江大学西溪校区艺术楼A幢201室,浙江大学人文学院博士生会与杭州市唐云艺术馆共同主办了关于“文人书法”的学者对话。除了著名学者龚鹏程先生以外,对话者还有浙江大学的徐亮教授、胡志毅教授、楼含松副教授和江弱水教授。整个对话由浙江大学人文学院的博士生会主席于钟华同学主持。
当前对于“文人书法”的认识,主持人于钟华在对话一开始,就从书法史上的作品承传、建国以后的书法学的设置和文人与人类现实情境的关系等方面指出了三个误区。
著名学者龚鹏程先生是这次“文人书法”概念的提出者,他借着在杭州唐云艺术馆的个人书法作品展出之机,与众学者们展开了对话。在对话中,他廓清了自晚清及民国以来一些书画名家比如黄宾虹和沈尹默等对“文人画”和“文人书法”某些偏颇看法,认为“文人书法在今天,不是应被打倒,而是该再提倡。今天书坛的一些弊病,不是文人书法造成的,反而是对文人书法认识不清,却又胡乱反抗使然。”另外,他还就现代书法在艺术上刻意求新而造成的对于书法美感的拆解和破坏进行了较详尽的分析,从而提出“文人书法”和“文人精神”对于重振书艺书道的重要意义,真正的书家应该要明确自己的文人身份。
徐亮教授在对话中对西方抽象艺术和中国书法艺术的创新方面做了一个对比,认为我们的书法并没有西方现代艺术的基础,学到的仅仅是表面的喧嚣,而很可能丢弃的反而是实质上的精神内核,文字的意义部分在书法中并不可以被轻易抽走。而人们曾经对“文人书法”的批评,并不缘于“文人书法本身”,而是其中非本质的那些消极面带给“文人书法”的不好影响。与那些专业书法家相比,只有真正的文人才对文字实质有更加精深的理解,也更少匠气,所以他们所写的书法作品也更加自由和超实用,是美的实现路径的重要渠道。
在胡志毅教授的发言中,也强调了书法作品中难得的自由不羁的精神,而龚鹏程先生在其作品展中所显示出的书卷气正是自古以来的“文人书法”的自由精神的体现。从中也可以看出书家本位向学者本位回归的必要性。因为文人的境界和风姿除了做人和德行之外,更加重要的是其深厚的学养,而书法原本就是一种相对综合的艺术,绝非单纯的技法和笔墨之道的训练可以达成的。像陆维钊、沙孟海等书法大家基本上都是学问家,而书家的专业化却减弱了文人自由率性的幅度;像“兰亭序”等书法绝品的诞生原本就是文人雅集的结果,所以重提“文人书法”也应该是在书法家忽视学养和精神修为的时候而理所当然的适当回应。
楼含松副教授指出,龚鹏程先生的学问做的很大,气象宏阔,但近几年其实比较集中地展开了对现代艺术和现代精神的反思,而他的“文人书法”的提出是其整体反思理论在书法上的体现;并认为书法与文学等诸多学养是分不开的,而书法仅仅是一个渠道,要跟书法的内容,要跟诗词歌赋等结合起来才能够判定的综合艺术,舍乎此,无异于逐末之行为。
而对于创新,无疑要强调为何创新,如何创新,绝不是为创新而创新,否则容易流于表面,重要的是其精神实质,而“文人书法”强调的正是实质上的功夫。
浙江大学的才子型教授江弱水说,我发现现在很多所谓的艺术创新像是在围棋的棋盘上下象棋,已经脱离了原来书法之道的精神内核,所有的书法创新无论怎么玩,到最后都是一笔,一砚,一墨,一纸,它们都在要求实质的美感。而悲哀的是,像龚先生的所有作为,包括书法行为,几乎是恐龙时代的最后一个恐龙的脚印。好的书法家原本就得具备各种综合要素,岂是单单的法度和笔墨就可以决定的。
龚鹏程先生还补充道,每一个时代都以为恐龙灭绝,其实每一个时代都在诞生新的恐龙,这一点倒不必担忧。
最后,在座的学者们还与浙大学子,以及来自中国美院等杭城各高校的诸多学子们就当代书法学习者如何成为“文人书法”的实践者,新古典主义和“文人书法”的关系等问题进行了进一步的对话和交流。两个小时一晃而过,这次关于“文人书法”的对话在愉悦的气氛中很快接近尾声。
11月15日下午2:30,在浙江大学西溪校区艺术楼A幢201室,浙江大学人文学院博士生会与杭州市唐云艺术馆共同主办了关于“文人书法”的学者对话。除了著名学者龚鹏程先生以外,对话者还有浙江大学的徐亮教授、胡志毅教授、楼含松副教授和江弱水教授。整个对话由浙江大学人文学院的博士生会主席于钟华同学主持。
当前对于“文人书法”的认识,主持人于钟华在对话一开始,就从书法史上的作品承传、建国以后的书法学的设置和文人与人类现实情境的关系等方面指出了三个误区。
著名学者龚鹏程先生是这次“文人书法”概念的提出者,他借着在杭州唐云艺术馆的个人书法作品展出之机,与众学者们展开了对话。在对话中,他廓清了自晚清及民国以来一些书画名家比如黄宾虹和沈尹默等对“文人画”和“文人书法”某些偏颇看法,认为“文人书法在今天,不是应被打倒,而是该再提倡。今天书坛的一些弊病,不是文人书法造成的,反而是对文人书法认识不清,却又胡乱反抗使然。”另外,他还就现代书法在艺术上刻意求新而造成的对于书法美感的拆解和破坏进行了较详尽的分析,从而提出“文人书法”和“文人精神”对于重振书艺书道的重要意义,真正的书家应该要明确自己的文人身份。
徐亮教授在对话中对西方抽象艺术和中国书法艺术的创新方面做了一个对比,认为我们的书法并没有西方现代艺术的基础,学到的仅仅是表面的喧嚣,而很可能丢弃的反而是实质上的精神内核,文字的意义部分在书法中并不可以被轻易抽走。而人们曾经对“文人书法”的批评,并不缘于“文人书法本身”,而是其中非本质的那些消极面带给“文人书法”的不好影响。与那些专业书法家相比,只有真正的文人才对文字实质有更加精深的理解,也更少匠气,所以他们所写的书法作品也更加自由和超实用,是美的实现路径的重要渠道。
在胡志毅教授的发言中,也强调了书法作品中难得的自由不羁的精神,而龚鹏程先生在其作品展中所显示出的书卷气正是自古以来的“文人书法”的自由精神的体现。从中也可以看出书家本位向学者本位回归的必要性。因为文人的境界和风姿除了做人和德行之外,更加重要的是其深厚的学养,而书法原本就是一种相对综合的艺术,绝非单纯的技法和笔墨之道的训练可以达成的。像陆维钊、沙孟海等书法大家基本上都是学问家,而书家的专业化却减弱了文人自由率性的幅度;像“兰亭序”等书法绝品的诞生原本就是文人雅集的结果,所以重提“文人书法”也应该是在书法家忽视学养和精神修为的时候而理所当然的适当回应。
楼含松副教授指出,龚鹏程先生的学问做的很大,气象宏阔,但近几年其实比较集中地展开了对现代艺术和现代精神的反思,而他的“文人书法”的提出是其整体反思理论在书法上的体现;并认为书法与文学等诸多学养是分不开的,而书法仅仅是一个渠道,要跟书法的内容,要跟诗词歌赋等结合起来才能够判定的综合艺术,舍乎此,无异于逐末之行为。
而对于创新,无疑要强调为何创新,如何创新,绝不是为创新而创新,否则容易流于表面,重要的是其精神实质,而“文人书法”强调的正是实质上的功夫。
浙江大学的才子型教授江弱水说,我发现现在很多所谓的艺术创新像是在围棋的棋盘上下象棋,已经脱离了原来书法之道的精神内核,所有的书法创新无论怎么玩,到最后都是一笔,一砚,一墨,一纸,它们都在要求实质的美感。而悲哀的是,像龚先生的所有作为,包括书法行为,几乎是恐龙时代的最后一个恐龙的脚印。好的书法家原本就得具备各种综合要素,岂是单单的法度和笔墨就可以决定的。
龚鹏程先生还补充道,每一个时代都以为恐龙灭绝,其实每一个时代都在诞生新的恐龙,这一点倒不必担忧。
最后,在座的学者们还与浙大学子,以及来自中国美院等杭城各高校的诸多学子们就当代书法学习者如何成为“文人书法”的实践者,新古典主义和“文人书法”的关系等问题进行了进一步的对话和交流。两个小时一晃而过,这次关于“文人书法”的对话在愉悦的气氛中很快接近尾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