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跨国公司, 印度裔的高管明显多于中国人,这是海外中文网上争论很久的结果. 尽管有人不服气,但得承认是事实.在世界知名的公司里,做到最高层的中国人(包括入了其他国籍的华人), 类似杨致远,李开复,王嘉廉等并不是很多,而百事可乐的CEO, 思科的CTO, ADOBE的CEO, CITI的CEO,LSI的CEO,VODAFONE的CEO, 摩托罗拉的联合CEO等等都是印度裔. 论智力和勤奋程度, 中国人要高于印度人,但要说混的好,还数印度人
我们有一种流行的观点,就是贼看不起印度和印度人. 反过来讲, 对印度和印度人了解的不多. 以前,我也一样. 但后来认识了几个印度人,并成为很好的朋友, 才发现了印度人的长处,语言能力超强,许多似乎天生就是个演讲人才.此外, 印度人的文化价值观与国际基本是无缝对接. 印度是个严重两歧分化的社会, 精英阶层受英国殖民教育影响很深. 一起出去玩和吃饭, 思维方式和言谈举止比西方人还西方
没有被西方殖民过, 说明我们民族的强大. 但可惜的是, 我们当代教育衰落了,我们可以批量生产大学生, 却没有了象样的教育家和学问大师. 传统的教育方式被人为地切割, 新的好的教育方式却没有建立起来. 培养出来的学生既与自己的传统接不了轨,也与国际接不了轨. 回顾一下, 我们熟悉的思想大师或者学术大师级的人物,可以成为楷模的, 比如林语堂,钱钟书,沈从文,鲁迅,季羡林, 冯友兰, 钱学森,邓嫁先等等, 基本都是以前出品,与当代教育无关.至于教育家, 以前大学有蔡元培等人,中学有张伯苓等人,但现在是啥都没有了,校长都成了行政工作者,开会和学习文件比较在行,办教育最关键的教育思想却不在行. 校长都是什么科长级,局长级和副部长级, 没有听说过其他国家有这样称呼校长的. 象南开中学, 一个中学培养出两任受人尊敬的总理,十几位副总理,副委员长或者政协副主席,培养出几十位科学家的辉煌历史, 不会再有了
杨致远,李开复,王嘉廉等人成功,但翻遍其教育背景,也与与大陆没有多少联系. 所以要说输,我们不是输在知识上,而在输在思想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