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对美国较重要股权投资的关键条件


 

 

中国对美国较重要股权投资的关键条件

 

面对着当前美国的次贷危机,中国在什么样的条件下才可能在美国采取重大股权投资行动呢?

首先要明确相关概念。例如一些人所谓“抄底华尔街”或“抄底美国”,实际是笼统而且夸大其辞的说法。就广义的投资讲,购买美国国债或公司债券就属于直接投资,但这至少不是中国现在心仪的直接投资方式。中国已经形成的巨额外汇,其中对美国巨量国债的购买,即使相当大程度上属于无奈之举,外汇储备中美国国债比重过高,至少也不能算是明智的外汇储备管理方式。新增外汇储备严格控制美国国债的持有量更是必须的。至于以3700多亿美元的外汇储备购买非国债的房地美、房利美公司债券,对此郑重诘问理所应当,而且也极难洗清严重违规的嫌疑。

我们现在所讲的是对美国公司的股权投资,而且是指对企业层次和技术含量高的重要企业的股权投资,包括兼并、参股等形式的股权投资。

到现在为止的实际情况是,表面上,对于中国企业参股或兼并美国的企业,美国也并无不可准入的法律或行政规定。但人所共知,次贷危机发生前,美国对中国企业参股美国的较重要企业,实际是予以极大限制的。冠冕堂皇的理由包括“对美国的安全构成威胁”“损害美国利益”等等。只要回想一下,几年前中海油以185 亿美元比对手雪佛龙开价高出约15 亿美元的价格,收购美国尤尼科石油公司,就被美国否决;前不久中国企业(中国投资公司)参股黑石集团不到10%的股份,似乎中国的投资者得到了多大好处。这些都是对较重要的美国公司股权投资的限制,至于低档次的美国企业,美国次贷危机之前也是不会限制的。事实上,中国的一些企业也已经有了这一类对美国企业的兼并或参股,但这样的兼并或参股不属于重要的股权投资。

次贷危机严重恶化后,美国当局和社会舆论已经开始发生重要变化,对中国企业收购美国企业的动作,反对之声明显减少。这实际已经向人们表明,正是严重的次贷危机迫使美国开始改变对中国企业在美国股权投资的态度。而美国态度的改变,是中国的企业对美国重要企业进行股权投资的外部前提条件。

美国态度的改变,当然是基于美国的自身利益的需要。那么,美国在什么样的情况下,才会真正不反对甚至被迫需要中国企业对美国重要企业的股权投资呢?

目前美国已经在实施中的救市计划,如果真能够使美国较重要的银行等金融公司转危为安,美国其他重要的实业公司也依靠自身的努力再加上政府的救助渡过难关了;或者美国可以不需要外国公司的重要兼并就能渡过难关;或者,欧盟或日本的兼并、参股已足够使美国的重要公司获得新生,那么,美国就不会放宽或基本上不会放宽对中国公司参股、兼并美国重要公司的严厉限制。

十分重要的是,美国的次贷危机造成的损失决不是虚无缥缈的东西、对金融企业和其他实业公司造成的损失决不是虚无缥缈的东西。对于众多重要的美国公司而言,异常严峻的问题是,巨额亏损造成的资本严重损失,包括其中一部分企业因资不抵债而破产。无论是一定程度的政府救市,还是更大数量的企业采取市场化的自主选择性兼并,或者近于完全解体性质的破产处置,一旦危机真的演变成很大数量重量级公司资不抵债,对破产或资不抵债企业的依法处置都是无法绕开的事。

因此,中国的企业是否有可能兼并或参股重要的美国企业,首先取决于美国次贷危机演变的严重程度,及在此条件下美国被迫改变严厉限制中国企业参股、兼并美国重要企业的以往取向。当次贷危机的演变使美国的众多大公司确实既无法依靠自身之力包括相互之间兼并、参股解脱危机,美国政府也无法承受救市入股美国重要公司所需要的全部或大部资金,甚至其他西方发达国家也无法提供巨量兼并所需资金时,中国的公司才有可能获得重要的兼并、参股机会。

另一个关键性的条件就是中国的企业自身要具备参与对美国公司股权投资的能力和条件。这是不言而喻的事。而且,具体地讲,除了中国投资公司这样的纯投资型企业,更重要的还是具备实力和能力的实体性产业公司,石油企业、银行和保险公司,都只是其中的一个方面,其他产业的企业也不可轻视。

可能人们会问:如果美国的次贷危机真的发展到了那样严重程度,中国的企业有什么必要去兼并或参股美国的这些烂企业呢?那种情况下对美国的资不抵债企业的股权投资,不是肉包子打狗有去无回吗?诚然,美国的这些企业资产损失严重,但其先进的技术条件和管理方法、相应的营销网络,往往在全球名列前茅或占有重要地位,也决非浪得虚名。这些极其重要的资产是在长时期里逐步积累起来的。这些都是中国的企业所需要的,是中国经济的长远发展所需要的。美国的这些重要企业的大多数重振雄风是指日可待的。中国的企业如能对重要的美国公司进行股权投资,最终获得的将是有形和无形的巨大回报。自然,这一类的股权投资是有风险的,局部的或部分的损失实际难以避免。此外,中国的企业也必须量力而行。但是,当各方面条件具备或基本具备时,参与国际间全方位的市场竞争,是中国有实力的企业争得更大发展的必由之路,是中国的经济向更高层次发展的必由之路。

回过头来分析,为什么美国的这一次次贷危机竟如此之严重,对实体经济的损害竟如此之大呢?据最新财政消息,房利美第三季度亏损高达290亿美元,美国国际集团(AIG)这个金融机构中的保险业巨头,第三季度亏损244.7亿美元。实体经济中的汽车业巨头亏损严重,销售普遍下跌。据《纽约时报》报道,美国今年第三季的新车销售额锐减32%。当然并不是所有企业、所有行业的业绩都这样猛跌。但无疑至少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美国经济、美国公司的业绩严重下滑势头。

现在较普遍看法:美国长期的高负债、低储蓄率,是导致次贷危机的根本原因。诚然,高负债给美国带来很大的不稳定,但是高负债并不能说明和次贷危机的必然联系。而且就美国经济整体而言,尽管个人的储蓄若干年来是接近零或很低的水平,但企业自己的投资并非同样的低水平,这是全社会净投资即社会积累的一个十分重要部分。其次,外国投资者尤其是别国以外汇储备大量购买美国国债、外国投资者对美国的公司债券投资,实际是美国方式的引进外资的主要途径。

人们说,美国对于这部分资金几乎不花什么代价就获得的。但是,如果外国的相关企业、个人和政府,当初(多年持续)不是购买美国的国债和公司债,而是购买美国所生产的商品,包括购置美国的房地产,那美国正求之不得呢!——美国也就不会形成巨额经常贸易逆差了。那样的话,美国的生产还可能获得更高速度的增长呢!

需要从另一个角度分析次贷危机问题。美国的资产抵押债券包括无保证的资产抵押债券(次贷债券),前些年其虚高的市场价格,在相应的程度上抬高了众多企业的名义利润,从而也抬高了众多企业、个人的收入额。现今曾经虚高的资产支持债券的价格一落千丈,众多公司的利润锐减,这又从源头上促使社会的有效需求大幅度降低。事实已经表明,众多美国企业原来的利润额、高管的薪酬、相当大数量个人的收入额,是存在部分虚假性的。而以往相当长一段时期里,美国经济的较高增长速度,部分地就是建立在这些并不坚实的社会需求基础之上的。

因此,由次贷危机导致的美国经济的衰退(回落),包含了两方面的意义。一是以往积累起来的实际已经形成损失的集中暴露;二是使美国经济复归到现实的社会条件基础上可以稳定维持的较正常的增长率。与此相联系,美国的众多企业也步入较正常的经营条件。当前的美国众多企业的危难状况,基本上只是一个特殊时期的现象。

另一方面,就美国经济与中国经济、美国企业与中国企业的对比关系而言,可以预见,彼滞此长是相当长时期的发展总趋势。与此种基本态势相联系,即使美国的次贷危机的演变,并未导致美国经济、众多美国企业包括众多大企业继续往深度恶化方向发展;或者再往下走一段之后,避免了众多大公司破产的厄运,美国对中国企业投资美国重要企业的严厉限制,也将逐步松动。

此外需要指出,次贷危机由金融衍生产品的过度运作和扩张引起。但衍生品在实体经济发展基础上的增长,并取得相对独立的地位,是社会发展的自然结果。或者说,虚拟经济的适度发展,是现代商品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对社会生产和社会生活有不可替代的重要的正面意义。当然,适度的监管同样十分重要。

2008-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