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话:“喝破烂儿”
日常生活里的名词,到了天津人嘴里,往往与众不同。例如“人力车”在天津叫“胶皮”;“冰糖葫芦”在天津叫“糖堆儿”;“豆浆”在天津叫“浆子”;“油条”在天津叫“果子”;“西红柿”在天津叫“柿子”;“垃圾”在天津叫“脏土”;“废品”在天津叫“破烂儿”;“收废品”的学名叫“物资回收”,而在天津叫“喝破烂儿”。例如“我前些年写的几大摞书稿和教案,叫老娘当废品卖给喝破烂儿的了”;再如“星期天早晨,小区里喝破烂的就跟金鸡报晓似的,他那一嗓子准把我喊醒了!”
旧时河北省农村每次闹水旱蝗灾,都有大批灾民挈妇将雏逃难来到天津。他们在边远地界搭盖窝棚居住下来。这些游民在天津卫谋生的路无非三条:喝破烂儿、扛大个儿、拉胶皮。
在每一座大中城市,都有外地人从事物质回收工作,这是城市生活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之一。前不久,在报上刊载了“外地人在天津”的系列报道。其中一篇标题是《我一路高歌喝破烂儿》。写从以回收废品为业的一位安徽农村姑娘,性格开朗,歌声甜美。她每天在小区蹬着三轮,一边收破烂,一边唱歌。——这种乐观加达观的生活态度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这位漂亮的农家女,不干足疗按摩,不去浴室歌厅坐台,却引吭高歌“喝破烂儿”,实在令我敬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