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11月10日上视的《案件聚集》节目里,看到了一口现实中的“盲井”,好黑、好深、好恐怖!凡是看过影片《盲井》的观众,很容易理解我这句话的意思,也就是说:影片《盲井》中,那残忍的人吃人的故事,在现实生活中再现了;甚至现实中的盲井,比影片中的盲井还要恐怖。很遗憾!这部现实主义风格的电影力作,却没有像有些肤浅、庸俗和无聊的影片那样,被某些媒体所极力推崇,或是被某些人所津津乐道。也因此,很多观众没能看到这部震撼人心、拷问人性的影片,也就会不理解我说的现实中的盲井是怎么样的井了。
这档法制节目所讲述的案件,说复杂也复杂,说简单也简单。案子的过程可以几句话就概括出来:一些犯罪分子为了获取不义之财,把主意打到了无依无靠的农民工身上,甚至是自己的亲戚身上,以给这样的单身汉找老婆为名,把他们骗到环境险恶的小煤矿中;然后,犯罪分子们扮成受害者的矿友和他一起下井,在井底找机会把被害人干掉,再伪造现场,让别人看起来像是受害人在矿难中死去的,借机向矿主敲诈15-20万的赔偿款。犯罪分子之一,会扮成受害者的亲属出面领款,然后,共同犯罪人私分赔偿款;而矿主出于保全矿井和息事宁人的考虑,往往会身不由己地落入犯罪分子的陷井之中。这个案子涉及陕西、山西、河北三省的25名犯罪分子,他们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就将六位农民工骗入了陷井,而后,残忍地将他们杀害了。尤其令人发指的是,还有一位受害者和一名犯罪分子是叔侄关系,也就是说,侄子和他人合谋,把叔叔杀了,向矿主索赔,结果,侄子分到了10万元的赔偿款。为了钱,人吃起了人,甚至是自己的亲人,让人看后毛骨悚然!
这些年,人性在金钱和私欲的冲击下,不断地显出极端自私和特别残忍的一面来,也不断地冲击着善良的人们承受的极限,让人心情沉重、悲愤不已,让人欲哭无泪、身心俱焚。我无法对现实中的这起人吃人案做更多地评说了,还是请读者们读一下我对相同故事构架的影片《盲井》的评说吧。说文艺作品,会多一些旁观者的心态,因为那是虚构的,不至于让人太过悲伤而完全没有了思考的能力。就像是在阳光太刺眼的夏季,人们有意要戴上一副墨镜出行的道理一样;这样,就不至于让自然中的光线太刺眼而无法让人忍受了。下面,就是我对影片《盲井》的影评。而看了该影评和我上面说到的案件之后,想更清楚地看一看现实中的盲井的读者,则可以看一下新华网上相关主题的文章《山西一犯罪团伙伪造“矿难”杀人骗钱致6人死亡》。
我们常听到这样一句话:“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证,善良是善良者的墓志铭”。我们也曾经看到过很多个影视故事,或者让我们想起前半句话-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证;或者让我们想起后半句话-善良是善良者的墓志铭。没有哪部影视剧能让我们同时深刻地感受到这两句话的含义。我刚刚看了一部李杨的电影作品,那是由他编导并做制片人的作品《盲井》,这部影片同时对这两句话做了最准确的阐释。
这部影片给我们讲了一个发生在小煤窑里的惊心动魄的故事。人物很少,故事情节也不复杂,但是,故事让我们觉得很意外,不是通常看到和想到的那种故事结构;故事也很紧张,让我们看的时候,心始终揪着,提心吊胆的、毛骨悚然的。我们一般会认为:讲小煤窑的故事,可能是讲小煤窑的矿工们工作环境多么地恶劣,生活环境又是多么地艰苦,挣钱很不容易;或是讲小煤窑的矿主们是如何残酷地剥削和压迫工人的,又是怎么与贪官勾结,谋取巨额的不义之财的;还有可能是去年搞得群情激愤的那类黑窑事件。但故事刚开始,我们就明白了:这是一个我们很少听到的故事,故事的走向并不是我上面提到的这些样式。
故事中最早出场的两个小煤窑的矿工都是河南人,一个叫唐朝阳,一个叫宋金明。两人虽在矿上打工,但主要的发财路,不是靠在矿上挣那些辛苦钱和血汗钱。两人设计了一条残酷而血腥的生财之路:骗一个原本陌生的人和他们一起下矿井干活儿;对矿长和矿友们说,那骗来的矿工是亲戚;再在矿井中找机会把这假亲戚杀了;借机问矿长要赔偿费。
故事刚开始,唐、宋二人已经骗得了一个姓元的同龄人,和他们一起下井干活;对外,他们说那姓元的是唐朝阳的弟弟,他们还为姓元的做了个假身份证,随便给他起了个名字叫唐朝霞。矿上从矿长到一般矿工,没人怀疑什么。他们在矿上干了一段时间之后,找到了一个只有他们三人在场干活的机会;他们的罪恶计划,也就在这没有旁人的场合开始了。干活中间休息的时候,唐宋两人先是作出聊天的样子,问元某想不想回家,家里还有什么人,元某完全没有防备,说是想回家,很想老婆孩子;正说到这儿,唐朝阳和宋金明突然轮起挖煤的镐头,狠狠地砸向元某,元某死了;然后,唐朝阳再以死者亲哥哥的身份,向矿长索要赔偿金,而宋金明则装成唐朝阳和矿长的中间调停人。
唐宋二人在矿长面前演了一出戏。他们表现出想让死者的老婆孩子来矿上解决问题的样子,矿长怕了,他想:如果死者家里来一帮人闹得话,万一事情闹大了,上面知道了,就会很麻烦;但是,如果要让县里或是公安局里的官员们出面来摆平这件事,少说也要花个十万二十万的,会很不合算。矿长想来想去,觉得花钱私了最合适。矿长先说给唐朝阳两万元钱,在宋金明逼真的表演下,矿长又加了一万元钱,总共给了三万元。以此为交换,矿长让唐朝阳签字,认可元某是自己干活不小心摔死的,矿上没有责任。明着,宋金明作为说合人,得了2000元钱,唐朝阳得了28000元钱;背地里,两人把这笔钱分了。唐宋二人带上钱,离开这家小煤矿,准备回去过年了。
有了钱,唐宋二人急不可耐地去找让他们销魂的KTV包房里的卖淫小姐,玩上一把;然后,上火车站准备买票回家了。他们在火车站跟前那个一大堆人挤在一起找工作的人力市场上,看到了一个中学生模样的男孩子,上前一问,男孩说:叫元凤鸣,16岁,他爹出去打工半年了,也没什么消息;家里还有一个14岁的妹妹,等钱上学呢,所以,他想出来打工挣点钱,寄回家给妹妹当学费。唐朝阳看到这个天真单纯的小男孩,觉得又是一条鱼来了;他又想像前面那样引着孩子到矿上,然后找机会让孩子死在矿井里,再借机问矿长要钱。可宋金明觉得这孩子太小了,不忍心对这孩子下手。唐朝阳冷冷地开导他:“你可怜他,谁可怜咱呢?”宋金明心活了,于是,两人不急着回家了,又找了一家小煤矿暂时安顿下来,准备再干一把。
这家小煤矿的老板,对矿上死人有着他的理解和看法,他认为:“吃饭就得拉屎,干活就得死人”;他也认为:“中国什么都缺,就是不缺人。”唐宋二人和这煤老板一见面,就开始为他们的罪恶计划做铺垫了。他们有意说:原来干活的矿上出了事,死了几个矿工,矿工的家属们到矿上来闹事,上面知道了,就把那矿给封了。说这些话既是给新矿主解释:他们这两个曾经的老矿工怎么会从老矿出来的;又是给新矿主一个提醒:矿上如果出了死人的事情,最好别闹得让死者家属上矿上来闹,这话就为他们日后弄出了人命的事,矿主能够答应他们的赔钱要求,而不是让死者的家属上矿上来闹,早早地做了铺垫。
他们还是那一套准备:给这个被他们引来的小矿工元凤鸣,找做假证的做了一个假身份证;给孩子改名叫宋凤鸣,说这孩子是宋金明的侄子。因为说是亲戚关系,将来杀死了孩子,他们才能以死者亲属的身份向矿主要赔偿金。为了让旁人更相信这叔侄关系是真实的,他们表面上演得很像,比如,一到新矿上,有人来推销下矿井用的鞋和帽子,鞋15块钱一双,帽子50元一顶,宋金明马上掏出钱来给元凤鸣买了;闲暇的时候,他们还带着元凤鸣一起去集市上逛逛,买碗面条或是买根油条给孩子吃。
元凤鸣和一般矿工很不一样。休息的时候,他不像别的矿工那样喜欢去嫖妓,或是几个人凑在一起赌钱;他随身带着他以前的课本,没事就翻翻,他相信老师说过的话:等他交得起学费了,还可以回学校继续上课,他的读书梦并没有放弃。宋金明在和元凤鸣相处的短暂日子里,渐渐了解到了元凤鸣家里的一些情况。有一天,元凤鸣拿出家里的全家福照片给宋金明看,宋金明觉得:元凤鸣的父亲,非常像是他们之前杀死的那个姓元的矿工。他对唐朝阳说:如果再把元凤鸣杀了,元家就绝后了。所以,他不忍心再对元凤鸣下手了。可金钱的诱惑,又让他很犹豫。
宋金明看到元凤鸣对一张糊墙纸上的彩色画片很感兴趣,那是一个风骚女人露出双乳的画片;已经性发育成熟的元凤鸣,会情不自禁地用手去摸那画片上的女人的乳房处。宋金明心想:这孩子那么小就让他死了,太可惜了;作为一个男人,到这世上来一趟,他还没有尝过女人的味道,太遗憾了。所以,为了让自己做恶事的时候心理更平衡,他要带元凤鸣去镇上找妓女,让他在死前尝尝女人的味道。
元凤鸣不知唐宋二人的想法,跟他们来到了集市上。带着小男孩的羞涩,想着学校对他的教育,他认为自己如果和女人搞了就会成了坏人了,开始的时候坚决不从;后来架不住妓女小红的诱导,他有了初体验。到底还是个少年,凤鸣一面哭着说自己不想活了,好像性活动是天大的罪恶似的;一面在事后,他一个人洗澡的时候,想起那事,他又忍不住地笑了起来。
唐朝阳觉得矿上的活太苦了,他想尽快地做掉元凤鸣,带上钱走人。可宋金明则弄假成真,越来越觉得这个假侄子像是亲侄子了。宋金明总是找各种理由说服唐朝阳等几天、再等几天;元凤鸣也对他这个假叔叔越来越有亲人感了。当他们发了工钱,再次去逛集市的时候,元凤鸣从他那微薄的薪水中,专门拿出了几块钱,买了一只大公鸡,孝敬他这假叔叔,让宋金明对他更有好感了。除此之外,还有一些小事情,让宋金明对元凤鸣心生怜爱,比如,元凤鸣一拿到工资,马上就想着寄些钱回去让妹妹上学;尽管他自己很穷,他们在集市上看到一个因辍学而讨钱的孩子的时候,元凤鸣马上过去给那个小男孩扔了几块钱。这样的孩子,宋金明觉得下不了手。
唐朝阳不停地催着,宋金明却越来越犹豫了。他提出也像对之前杀掉的其他人那样,让元凤鸣吃一顿送行饭、喝一杯送行酒之后,再动手。这样做,与其说是真想送元凤鸣赴黄泉路,不如说是又找到了一个拖延时间杀元凤鸣的借口。而在这之后,再找什么借口就很难了。在这种情况下,唐朝阳认为,机会来了。
平时,经常会有一堆矿工在一起干活,没有唐宋元三人单处的机会。这一天,矿井里要用爆炸方法取煤,点火的现场,其他矿工都撤了出去,只剩下唐宋元三人了。唐朝阳又开始问元凤鸣想不想家了,他要对元凤鸣下手了。这段时间,宋元二人的关系,唐朝阳看得很清楚,他知道宋金明这次不会和自己一起干了;所以,他这次一动手,先是一镐头把宋金明打倒在地,然后,再轮着镐头走向元凤鸣。当他一步步逼进元凤鸣的时候,宋金明突然从他身后站了起来,并轮起镐头将他砸倒在地。看到这样的惨状,起先被吓懵了的元凤鸣突然明白了什么,他不顾一切地跑出了矿井。在矿井口,门口负责点炮的人问他里面还有人吗;元凤鸣惊魂未定,不置可否。爆破开始了,唐朝阳和宋金明都没能走出来,而成了两具尸体。
矿长按惯例给两个死者每家三万元赔偿费,因为元凤鸣一直在矿上说是宋金明的侄子,矿长就让元凤鸣签字,让他把这两人的六万元赔偿费都领走了。元凤鸣揣着钱,要离开矿上了。临走的时候,他到火葬场去领唐宋两人的骨灰。他看到火化工把两人的尸体推进炉堂,又看到两人的尸体在熊熊的烈焰中,化成了那高大烟囱里吐出来的浓浓白烟。
导演李杨的故事讲完了,表面的故事里,套着他对人生的认识,话里有话。
通过这个虚构的故事,他想告诉我们生活中的真实,那就是:如果唐宋二人,能像他们开始对老元那么残酷的话,他们就能揣上钱回家了,他们也能揣上钱快活了;而结果,因为俩人之一的宋,有了善良和同情,结果就惨了,把俩人的命都搭了进去。故事的结论是:卑鄙,才是这个竞争残酷而激烈的社会里的活法;而善良,则会在这个弱肉强食的社会里,过早地给自己立一块墓碑。
作者进一步要表明的是:应该怎么做人呢?要想活下去,要想活得好,就要自私、就要残酷、就要损人利己、就要不择手段。如果你想有吃有喝风流快活,就这么做;不然,一是吃不到什么,还有更可怕的,自己可能让别人吃了。结论是:人不吃人,就得被吃。
当然,李杨在给我们讲这个故事的时候,他也为自己这个灰暗的人生观,着了一些亮色。那是片子中一个看似和影片故事无关的镜头:一大群羊从山坡上下来了,其中有不少白羊,也有很多黑羊。李杨想通过这个镜头告诉我们,社会上确实有他故事里面表现的那种“黑”的现象,但是,他并不否认,除此之外,还有很多“白”的现象。
这个故事是虚构的,但是,李杨所说的那种残酷的人,这个社会肯定是有的,而且不是个别的。社会的竞争到了极致,就会变得很残酷,不以别人为食,自己就可能成为别人的食。谁不想活呢?但是,尽管如此,我不会因为这个社会有这样的故事存在,就会去做同样冷酷的事情。任何社会总会表现出善的一面,和恶的一面的;人,也总会有善良的和恶毒的。善良的人并不会因为看到了恶毒,自己就自然变成了恶毒的。有句话说,学坏容易学好难。我不这样认为,我觉得坏人要做好人或是好人要做坏人,都挺难的。黑羊白羊是天生的,要想让他们换个个儿,可能谁都无能为力。
这个故事在现在这个社会看到,我不会觉得很意外。因为,唐宋二人设计杀陌生人赚钱,还不是我看到的最残酷的故事;我在法制节目里面,看到了太多的将兄弟姐妹,或是配偶,甚至父母,置于死地而发财的案子,比这个电影故事更加残酷。
当然,《盲井》还可以有另一种理解和认识。那就是说:人有人性的一面,也有动物性的一面,有时候,动物性很强大,会吃掉人性;有时候,则人性很强大,会吃掉动物性。对每个人,在做每件事的时候,人所表现出来的人性和动物性,都不可能是完全一样的。也因此,看了这个故事,我们不要对社会中的残酷性太过悲观,因为社会中总还是有善良和美好的一面的。
这部戏里,角色的名字也很有讲究,三位主角分别姓唐、宋、元,含义在哪儿呢?我想起了一个打地名的迷语,谜面是金银铜铁,谜底是无锡。因为人们常说金银铜铁锡,金银铜铁缺了锡,自然就是无锡了。我觉得这个故事里,角色名字的姓氏,也走的是这个路子。我们常说唐宋元明清,这里唐宋元都有了,缺什么呢?缺明和清。表面上是说缺朝代里的明、清,实际上是指缺社会里的明、清,或者更习惯地说是清、明。这是作者对我们这个社会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