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好这个冬天
11月7日,立冬。从此开始,地球北半球的冬天开始了,立冬告诉我们,北半球已经进入自然天候的冬天。
同时,世界经济和金融也进入了一个漫长冬天。从目前的形势来看,2009年无疑是最难熬的一年。不管各国政府出台什么刺激措施,对经济金融的影响都不会立竿见影。市场需要一个漫长的消化过程。2010年有机会。大家一起熬过了资本市场的冬天,自然会迎来一个美好的春天。因此,大家要形成战略伙伴,要“有难同当,有福同享”。要成为行业的领跑者,具备持续发展的能力,完善治理结构,打造核心竞争力。
融资的周期会大大延长。过去可能只需要六个月,但是现在大家都非常谨慎,因此,对项目的考察会更加严格,时间至少需要9-12个月。
金融危机把投资者的资产负债表搅得天混地暗。部分资产价格的下降,迫使众多企业进行资产结构调整——资产重新配置(rebalancing)。同时,金融机构进入进行“去杠杆化deleveraging)”改革。过去,杠杆率达到1比30;现在,严格掌握在1比12。所以,金融机构的放大比例会减少。
为了保证融资企业现金流量要充足。足以应付企业日常经营活动所需要的现金。如果现金不充足,就要尽快做减法,要将部分资产变现。这样,大量的企业这样操作的结果就是资产价格的不断下降。
投资者对企业的治理结构的要求会越来越严格。在危机阶段,投资者要花大量的时间帮助那些已经投资的企业完善治理结构,这如同救火,已够投资者忙乎一阵子的了。所以,投资者希望新投资的项目有比较好的治理结构,这样,投资者就不会手忙脚乱穷于应付。因此,希望融资成功的企业就必须在专家的指导之下完善治理结构。
在大市不好的阶段,企业不可能拿到一个高的估值。在2006-2007年,有的企业可能拿到了12-15倍甚至更高的倍数,但那是在股市暴涨的阶段。现在,那些出价过高的PE日子很难过,因为它们亏大了。现在,投资者可能会提出,跟同比公司的市盈率相比,给五折。私募股权投资缺乏流动性,有巨大的风险,肯定要打折,因此,投资者就会提出按照打折后的市盈率进行投资。
企业是否可以在市场低迷时期融资?企业要生存下来,生存大于一切。企业如果明确了这一点,就要适当让步。企业发展的成本不不至于完全依赖于采购商。
最终,资本市场的窗户回逐步向企业打开,我们这样的机构也会积极加入。在严寒的冬季到来之前,要学会早做准备,勇敢地面对未来,接受市场的洗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