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之悲观与乐观


 

 

中国经济之悲观与乐观

 

    对于面对金融海啸的中国经济,是王家春般悲观,还是还想充当救市英雄的当局般乐观?现在基本可以下定论了。20多天前,我认为有两三个月的观察期,以为必须两三个月后看政府的作为再下定论或是局势变化明朗有了定论。可是对于国内情势的了解越深入,我的心情越沉重。今天看了王家春对中国经济的十大预测,并没有感到意外或是不可思议,只是自己一直不愿意去多想这最坏的结局,我是多么希望能有好的结论,那就真的是中国的机会了。可我只能悲观的告诉读者,我看不到转机的切入点。

    大家都知道,现在关键的是要启动内需。可我们靠什么启动内需?财政?政府必须加大投资,但是连续多年的高投入,包括目前尚在建设的大量项目,能够进一步消化过剩的产能,扩大就业吗?扩大投入的产业扩张效应压根不存在。而上马的项目的边际价值已经处于下降过程。充其量是继续维持一定量的生产性循环发展,不至于导致经济全面崩溃。但随着财政盈余的减少,可持续时间不可能长。政府加大转移支付?在体制弊病严重的保障体系中,转移支付的效果是可以想象的,何况只能救济不能救穷,还不能缓解国民预算压力,于扩大内需其实最终只是决策者的一种心里安慰——根据通行做法如此做了,不成可不怪我。而事实上的通缩压力随着就业形势的严峻会越来越大。靠财政扩张消费性内需是无望的。出口扩张估计谁也不敢想像的了。有人会说,中央这不是要启动农村新政策吗,农村的需求上来了,内需也就启动了。思路是对的,可时间来的及吗?何况自由联合再成立合作社等做法,我是农村出来的,了解这些年农村的一些新变化,其推广效果本人不是很看好,更不是短时间内能出效果的。至于可流转实现资本化,其交易市场也不是一时能形成的。

没法启动内需,意味着随着经济形势的恶化,经济势将硬着陆。如果这个过程慢点还有可能想其他办法,或许有救。可惜我们政府的英明决策,要在危机中实现产业升级转型,在本来生存困难的条件下,进一步要逼死更多的企业好为新兴企业“让路”。这就没救了。极度恶化的就业形势和企业生存环境将会极快地将中国经济推向深渊。这种情势已经不是所谓硬着陆那么简单了。如果产业政策不马上调整,我对这次经济调整的期限估计比王家春还悲观。这是卖娘仔不心疼啊,要断经济的根的干活!

    如果只是上述原因,还不至于太过悲观,到底是发展了30年,民间总有点家底吧?可是看看这两三年来中国资本市场的情形,不得不哀叹,好可怜的中国人民。工资收益长期偏低导致绝大部分人口只能维持生活,部分好点的,为了保值增值,好好的积蓄基本送进国际资本炒家的口袋。当然有极少数人的口袋是鼓起来的,那就是在与国际资本合作炒股炒房的一部分人。一波大股市行情基本席卷大半国民财富,又一波房市行情造就了一批名副其实的房奴,加上产业资本的收割来个结构性通胀,一半以上的国民基本只能生存在维持生活的基本线。要扩大内需就要这部分人能够好好就业,好好生活。但是今后一段时间的就业形势谁能看好?

    也许有人会不相信民间没有多少可消费积蓄,或许会举出国家金融系统的统计数据。但是,我们要看到,这些年来的贫富分化,很多积蓄归属于少部分人。同时,有钱人的消费早已升级,相对整体经济来说,几乎没有意义。再个,近些年农村的六合彩,几乎洗尽农村的积蓄。期望挖掘农村积蓄的想法可能会很失望。

    兴许有人还会作外资到中国避难的美梦。如果对虚拟经济有了解的人就不会存在幻想了。金融危机之下,虚拟经济的崩溃将是第一波,虚拟经济的崩溃意味着原来好像是巨量的资本突然间消失,没有转移的说法。这种情况下,又哪来的多余外资?目前沉淀在中国的大量国际资本,实际上本来绝大部分是我们的国民的财富,只是被洗劫走了。随着这部分财富的转出,国内流动性的真正紧缺就将浮现出来了。到时,我们会发现我们的巨额外汇突然间消失了。同时“救市英雄”会尴尬发现,原来自己底裤已经露出来了。

                                           20081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