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述与游感”之二十三:《中印:边境战争与边界谈判》(上)
这次去西藏,最大的遗憾是没有去藏南的墨脱看一看,虽然去了林芝与雅鲁藏布江,但是由于日程安排,无法去林芝之南的墨脱,一个公路一年只能通半年的原始森林之地,如果以后再次去西藏的话,我一定要到墨脱去。而墨脱也是离中印边界争议地段最近的地方,中国目前大部分陆上疆界都与邻国达成一致,包括俄罗斯都归还了中国的银龙岛与半个黑瞎子岛,但唯一有待解决的陆上边界就是中印边界,同时,墨脱以南的地区,也是1962年中印边界战争的交战区域,当时指挥区域就在现在的林芝八一镇,林芝是西藏军区林芝军分区的所在地,战略位置非常重要,在八一镇打的,好几位司机都是过去的兵哥。
(一)中印边境实际控制现状
中印边界全长约1700公里,习惯上分为东、中、西三段。整个边界从来没有正式划定过,但根据双方历史行政管辖所及,形成了一条传统习惯边界线,东段是沿喜马拉雅山脉南麓,中段是沿喜马拉雅山脉,西段是沿喀喇昆仑山脉。中印边境战争的爆发不是偶然的,它有着深刻的历史根源和复杂的背景。在每一段边界上都有争议地区。
东段长约650公里,从中国、印度、缅甸三国交界处至中国、印度、不丹三国交界之处的底宛格里,由西藏自治区的林芝地区和山南地区分别管辖,也就是所谓的“麦克马洪线”引起的争议的所在地域,1962年中印边界战争中著名的瓦弄战场与达旺战场都在此。实际上,在东段还是一段中印“边界”,即原来锡金国与中国边界,锡金被印度吞并后变成了现在的印度锡金邦,边界长大概在150-200公里,在中国、不丹两国交界处开始,至中国、尼泊尔两国交界处结束。
在东段,中国不承认的“麦克马洪线”,在中国地图上标明为中国领土,实际却在印度控制之下,面积约90000多平方公里,印度地图已经将其作为它的正式、合法边界,并将这一地区于1987年成立了“阿鲁纳恰尔邦”,同时,印度向该地区大量移民,目前定居在那里的印度人比全西藏的人口总和多两倍,并且将铁路沿着中印边境修建。这一地区是三个争议地段中自然环境、物产资源、气候生态最好、最适合人居的地区。
中段,长约450公里,从西藏普兰县的中国、印度、尼泊尔三国交界处至札达县的6795高地,属于西藏自治区阿里地区管辖。在中段,双方争议面积约2100平方公里,分为4处,现控制在印度手中。
西段长约650公里,从札达县的6795高地至新疆的喀喇昆仑山口,分别属于西藏自治区阿里地区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和田地区管辖,即著名的阿克赛钦地区,边境对面是克什米尔地区(印度实际控制区)。这里也曾经是1962年中印边界战争的战场。在西段,双方争议面积为30000多平方公里,除巴里加斯一处外,其余都控制在中国手中。
以上三段合计,我国领土成为中印争议区的总面积为125500平方公里,我方控制其中27%,印度非法侵占73%,约91000多平方公里。印度侵占中国领土的面积,相当于一个浙江省,比英阿争夺的马岛大10倍,比日俄争执的“北方四岛”大20倍,为我国总领土面积的1%弱。
(二)中印边界争端的起源
西藏、新疆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过去,中印两国的地图均按照传统习惯线标画边界。只是在英国殖民印度后,英属印度当局以印度为前进基地,对中国西藏和新疆进行侵略扩张时,才埋下了纠纷的种子,并逐步使中印边界发生了分歧。
作为日不落的大英帝国,在全世界范围进行殖民扩张或者以后衰落撤退的过程中,扮演的角色一直是“世界麻烦播种机”,到现在为止,世界范围内因英国殖民而起的、纷争不息且一直没有得到解决的问题有:印巴冲突、克什米尔问题、阿以冲突及中印边界纠纷等。大英帝国在其强盛时,为了扩张与殖民,往往采取在当地人中间制造冲突以达到宗主国控制、分治的目标,当大英帝国衰落后,为了其今后的利益,仍然采取预留冲突、制造麻烦的做法,最著名的如,印度独立过程中英国出台的“蒙巴顿计划”,甚至在香港回归前夜,已经沦为二流国家的英国,还想在香港制造并留下一些麻烦,只不过没有得逞罢了。
1911年,中国发生辛亥革命,西藏地方处于混乱的局面,英国觉得有机可乘。1913-1914年,英国施展阴谋手段,趁“西姆拉会议”之机,策划中、英、藏三方会议,企图把西藏从中国领土分裂出去,但袁世凯政府代表未在正式条约上签字。
但英国代表麦克马洪及其助手贝尔诱惑西藏地方政府代表夏扎,背着中国中央政府代表在德里进行私下秘密交易,胁迫夏扎在秘密换文上签字,骗夺中国9万多平方公里的领土。1914年3月24日,麦克马洪在德里交给夏扎秘密换文,换文的附件以粗略红线划了一条划分印藏边界东段边界线的地图,在威胁利诱之下,夏扎在“麦线”图上签字。麦克马洪划的这条粗略红线,西起不丹边境,向东伸延至西藏察隅。其范围包括西藏在南之门隅、珞瑜和下察隅三大地区,把历史上长期属于中国的90000多平方公里的领土及丰富的矿物、生物和水利资源划归英属印度。划定后的印度东北边界,就从喜马拉雅山足向北推到了喜马拉雅山的山嵴。
对于这条非法的“麦克马洪线”,中国历届政府从未承认。后来,英国给西藏提出的两个承诺并未能实现,因此,西藏地方政府对“麦线”也不承认。而英国作贼心虚,也长期对此保密,不敢公开。到1938年,居然在重版《艾奇逊条约集》第14卷时,英国篡改该卷中关于西姆拉会议的原始记录,伪造有关“麦线”内容,并下令把1929年的首版本大量销毁。与此同时,英印政府在出版《西藏高原与周围国家的地图》中,第一次改变过去同中国主张的传统习惯边界线相同的画法,用“未经标定”的符号,画出了“麦克马洪线”。从此,埋下了中印边境东段争端的祸根。
在中心边境西段,1846年,英国吞并查漠—克什米尔后,声称原属中国西藏地方政府管辖的拉达克地区(克什米尔一部),应归英印政府统治并强占之。1865年,派遣人员绘制地图,把阿克赛钦、摩河谷及喀喇昆仑山以北广大地区划入英属印度的克什米尔版图,即所谓“约翰逊线”。
阿克赛钦地区系中国的领土,中国政府从不承认,英印政府的势力从未进入该地区,也未在该地区行使权力或建立行政机构。
英国在中印边境东段非法炮制“麦克马洪线”、“约翰逊线”,是英帝国主义侵略西藏和新疆的产物,遗憾的是,独立后的印度政府却继承了英国殖民主义的衣钵。
(三)中印边界争端的发生
1947年印度独立后,印度政府不仅要中国政府承认旧中国历届政府都没有承认的英属印度当局对中印边界非法、无效的划分,而且进一步侵占中国政府管辖下的中国领土,企图通过武力手段把极不合理的大片领土要求强加于中国。
印度的扩张主义,源于英国殖民者,当英国殖民者撤离后,有英国殖民者培养的行政管理机构及其人员原封不动地保留下来,英国殖民者的思想和理念同样也被保留下来了,从某种意义上说,印度独立只解决了看得见的、物质领域的殖民问题,而没有触动过精神世界的、并为印度社会精英所津津乐道的、隐藏于英国殖民者思想理念背后的殖民问题。印度独立后,印度的扩张主义便迅速膨胀地表现出来了,而且主要是对周围邻国(除中国外,均是弱小之国):(1)与巴基斯坦打了几场战争,造成东巴基斯坦即孟加拉国独立,要知道,印度独立前的印巴是一家人,只不过信仰不同,一个印度教,一个是伊斯兰教;(2)违反独立时承诺,不让克什米尔地区人民自决,并强占了克什米尔大部分土地和人口,导致克什米尔问题不断升级,印巴冲突不断;(3)在国内,压制非印度教教徒,如伊斯兰教教徒、锡克教教徒,最终导致英迪拉•甘地总理的遇刺身亡;(4)吞并锡金国,建立锡金邦;(5)利用泰米尔族问题,在斯里兰卡制造混乱,最终导致拉•甘地总理的遇刺身亡;(6)竭力控制尼泊尔,印、尼签订不平等条约,规定尼泊尔购买武器必须得到印度同意,干涉尼泊尔内政,间接导致比兰德拉国王被害灭门事件;(7)以非法的“麦线”为依据,强占中国蒇南地区,成立所谓的“阿鲁纳恰尔邦”并移民,收容达-赖喇嘛并允许其到处从事反华、藏-独活动,在印度建立蒇-独势力的前进基地;(8)挑起1962年中印边境战争,最后以惨败告终,其后耿耿于怀,搞核武器试验时还无中生有地赖上中国。
在东段,英国虽炮制了“麦线”,但好长时间未敢侵入中印传统习惯线以北和非法的“麦线”以南地区,只是到了第二次世界大战末期,趁中国处于抗日战争困难时期,英属印度当局乘人之危派兵侵占了一小部分地区,如瓦弄、噶拉塘等。印度独立后,继承了英国殖民者对中国领土的侵占,而且还进行了新的蚕食。1951年,印度乘新中国成立之初忙予内务与抗美援朝战争,无暇顾及中印边界问题之机,派兵侵占达旺、马果、巴恰西仁等地。到1953年,印军基本上侵占了门隅、珞瑜、下察隅各地,1954年,印度政府在已被占和即将被其侵占的“麦线”以南、传统习惯线以北90000平方公里的我国领土上,建立起它的“东北边境特区”,并修正官方地图,将非法的“麦线”原来一直按明的“未经标定边界”第一次改标为“已定界”,企图使其侵占的中国领土固定化、合法化。
在中段,印军除了占领英国殖侵占的桑、葱沙两地外,1954-1958年,侵占了香扎、拉不底、乌热、波林三多、什布奇山江及附近、巨哇、曲惹,这样,印方在中段共侵占中国约2000平方公里的土地。
在西段,1951年前后,印军侵占了卖争拿马和碟木卓克附近约450平方公里的土地,1954年以后,印军又侵占了巴里加斯。
尽管印度在边境上对中国领土步步蚕食、侵占,但由于中国采取和平谈判解决有争议的边界的方针,故1951-1958年间,中印边境地区基本上是平静的。1959年,中国中央政府对西藏取得了平叛与民主改革的胜利,打掉了印度幻想在西藏建立“缓冲国”的企图,故印度政府蓄意向中国挑起了边境争端。1959年3月22日,平叛的拉萨战役结束当天,印度总理尼赫鲁正式给中国总理周恩来写信,提出了大片领土要求,要求将已被其非法占领的东段90000多平方公里、中段2000平方公里、及在我国政府有效管辖下的西段30000多平方公里土地划归印度所有。
印度当局在其无理要求遭到中国政府的拒绝后,便不断制造流血事件。1959年,在东段,印军越过“麦线”,侵占该线以北的朗久、塔马墩、兼则马尼(沙则),并建立了哨所,制造了向我驻朗久工作队开枪射击的朗久事件;在西段,发生印军越境围攻我巡逻队、我被迫还击的空喀山口事件。1961-1962年,印军先后在西段中国领土上建立43个据点,侵占我国领土4000平方公里,并射击我军哨所,在东段,印军又越过“麦线”,侵入西藏山南地区错那县的克节朗河谷,并建立据点,进攻我军各哨所。印机也频繁侵犯中国领空。
中国政府以亚洲和平和中印友谊为重,对印度的武装侵占活动一直采取克制忍让态度。1952年6月14日,周恩来总理向印度驻中国大使潘尼加就中国处理印度与中国西藏之间的关系问题,提出了一个原则和一项措施。希望通过协商解决。1959年3月22日,尼赫鲁总理给周恩来总理写信向中国提出大片领土要求,9月8日,周恩来在给尼赫鲁的回信中明确指出:中印边界从未正式划定,中国政府一贯主张双方应根据“五项原则”,通过友好协商,全面解决边界问题。中国绝不承认所谓“麦克马洪线”,但是为了维持边境的和睦,中国军队从未越过这条线,最近中印边界出现紧张局势,都是由于印军越境挑衅造成的,应该由印度方面负完全责任,希望印度政府立即采取措施,撤回越境印军和行政官员,恢复两国边界久已存在的状况。之后,周恩来在又接到尼赫鲁1959年9月26日、11月16日的来信后,又于11月7日、12月17日分别给尼赫鲁回信,希望和平解决边界纠纷。1960年,周恩来亲赴印度举行会谈,中国政府的立场为印度政府所拒绝,之后,两国官员的会谈也没有取得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