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福建三明明溪的普通农民王春明去年美滋滋地过了个年。“我家两年前种的几亩红豆杉在去年年底收成了,直接拿到手上的钱就有一万多……”。他乐呵呵地说。
2001年以来,三明明溪有3000余户、8000余农民像王春明一样,在明溪3万亩人工种植的红豆杉上增收5000万元,农民年人均增收8000余元。对他们人工种植而言,南方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可谓“衣食父母”。经过几年的发展,南方生物打造了一艘中国乃至世界级的红豆杉培育和加工的航空母舰,农民增收只是他们所带来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一个侧面。
人工栽培与提纯技术创新相辉映
南方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的老总李文建对2007年2月28日这一天记忆特别深刻。这天,南方生物通过了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的GMP认证。“这标志着我们完全进入了一个全新的领域,我们从这天开始完成了从化工企业到名副其实的生物医药企业的转变。”公司总经理李文建说。
南方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创立于2001年9月,其前身为明溪县南方红豆杉产业有限公司、福建省明溪南方红豆杉生物有限公司。南方生物几年前的工作主要在于对红豆杉的栽培技术的研究,即如何提高栽培技术、提高资源总量。“南方红豆杉短周期药用林速生丰产栽培技术”上的突破,让南方生物在资源培育上突飞猛进。2005年10月,公司申请的“一种促进红豆杉生长的方法”和“一种判断红豆杉营养缺失的方法”的专利申请,获得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申请受理通知书”。从栽培上来说,这几年南方生物技术公司主要做了资源的培育工作,几年来突破很大,现在的速生丰产技术已经走在全国的最前面,解决了原料对加工业的限制。南方生物技术公司已按国家GAP标准建成了南方红豆杉短周期药用林速生丰产种植基地3万余亩,近3000万棵。年育红豆杉苗1000万株,成为全国规模最大的红豆杉种植和苗木基地。每年提供作为原料的红豆杉枝叶3-5千吨,就资源总量而言,在全国是最大的。2003年4月,福建省科技厅组织专家对南方生物的“南方红豆杉短周期药用林培育配套技术研究”进行科技成果鉴定,技术成果达到国际先进水平。2003年该项目还获得福建省科技进步二等奖。2004年明溪县被国家林业局授予“中国红豆杉之乡”称号。
2003年第一届“6•18”,南方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与复旦大学成功对接了“利用人工种植南方红豆杉提纯紫杉醇”项目。公司的“红豆杉紫杉醇产业化”项目被列为国家级星火、火炬计划项目、国家经贸委创新项目、国家中小型企业技术支持项目及福建省重点建设项目。
南方生物引进复旦大学的技术成果后,对其技术进行吸收、改造与消化。公司建立一整套技术体系,对公司进行技术改造、放大,形成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专利。公司申请的“一种从种植红豆杉叶枝中制备紫杉醇的方法” 在2006年3月8日,获得国家知识产权局颁发的专利号为ZL01131862.7的发明专利证书。技术的不断进步,使得公司主要产品紫杉醇含量从原来的50%提高到99.5%,同时还能大量生产10—DABⅢ、巴卡丁Ⅲ等副产品,已经形成一条完整的产业链。2005年8月公司获得了省药监局的药品生产许可证;2006年8月公司获得了国家药监局的紫杉醇生产批准文号;2007年2月28日公司通过了GMP认证,正式成为生物制药业中的一员。
现在公司每年能提供高纯度紫杉醇原料药120公斤以上,占全球总量的15-20%,产值1.6亿元。2004年南方生物创利税500万元,今年预计将创利税1500万元。
项目彰显经济社会效益
“我们现在没有挣到钱,老板都在投钱做红豆杉这个产业,但不管怎么说,我们在物种繁育方面是有贡献的。”在一次和国家林业局办公厅领导的谈话中,总经理李文建极力描述着公司这几年在红豆杉基地种植方面的工作。“公司通过几年的努力,把种苗培育成熟化、产业化,2006年一年就培育了2000万棵红豆杉种苗,提供这么大的种源量是很不容易的”,“红豆杉是世界十大濒危物种之一,我们通过努力,把速生丰产技术传给农民,使这种物种的繁育从非常难,到简单易操作。原来我们每年只有几千、几万、几十万的繁育能力,现在我们可以几百万甚至几千万地培育,可以说我们拯救了一个物种!”
据了解,目前从红豆杉中提炼紫杉醇原料来源主要有三种。一是通过剥树皮的方法。这种方法会造成红豆杉的大量死亡,严重破坏生态,是非法的。第二是通过从加拿大和美国等地进口红豆杉枝叶进行加工,这种方式成本非常高,一般企业难以承受。三是利用本土原料进行加工。在国内,南方生物公司还是唯一一家完全利用本土原料加工提炼紫杉醇的公司。目前,公司按国家GAP标准建成了南方红豆杉短周期药用林速生丰产种植基地3万余亩,较好解决了资源瓶颈的问题。“我们开了这个先例!”李总说。
三明学院的副院长梁一池在向记者介绍GAP栽培技术时这样说:“我国上游资源的繁育和保护太薄弱了,山区的资源如果不采用高科技的方法加以保护,资源很容易被破坏掉,这会加剧资源和社会的矛盾。”“中国药材最大的问题是粉渣含量问题,矿物质含量难以达到国际标准,进入国际市场困难”。通过无性繁殖走GAP栽培的路子可以很好地解决生态的问题,同时市场前景也很广阔。
产学研深度联盟,为产业发展注入源头活水
2006年,三明市政府与复旦大学建立了长期的合作伙伴关系,给三明产业发展提供了源源不断的技术支撑。其实南方生物公司早在成立之时就和复旦大学保持着紧密的关系。“明溪有资源优势,复旦大学有技术优势,在政府的重视下,公司就诞生了。”这也是公司能够不断把高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一大原因。
南方生物目前有公司药物研究所,主要解决如何把药品进行工业化生产的问题。公司在2004年与复旦大学联合成立了博士后科研工作站,主要解决深层次的问题。如怎样通过人工培植、调整植物的代谢,促进紫杉醇含量的提高;如何降低成本以及新品种的研发等。
南方生物在和复旦大学的合作上可谓“鱼水共融”。“为了这个项目,复旦大学的四位教授还入股了两百多万元,成了公司的股东。”李总说,几位教授和公司一直保持着密切的联系,经常会来公司指导,有信息他们会及时反馈,有些研究生的相关科研成果,教授们会优先拿到公司产业化,公司有什么问题也会马上向他们咨询,这些都是无偿的。此外,南方生物同时还与中国科学院亚热带植物研究所、浙江大学、中国药科大学、中山大学、香港中文大学和福建农林大学等高校、研究院所建立了合作关系。这些就保证了南方生物技术整体水平的提升。
着力跻身国际市场,拓展作为空间
1992年12月,美国FDA正式批准美国百时美施贵宝(BMS)制造的注射型紫杉醇作为晚期卵巢癌、肺癌、子宫癌等的治疗药物上市。多年临床实验证明,紫杉醇可以有效地治疗晚期卵巢癌、转移性乳腺癌、非小细胞肺癌,且副作用较其他抗癌药更轻。BMS将紫杉醇引入市场后,年销量维持20%以上的增长速度。
利用人工种植南方红豆杉提纯紫杉醇,属生物制药领域的高新技术产业。南方生物的主导产品——紫杉醇被列入国家高新技术产品目录,是当今世界上最为广谱、低毒、高效的畅销抗癌新药,被世界卫生组织认定为“过去10年抗癌药最大的发现,未来10年最有希望的抗癌药”。南方生物公司的产品面市以来一直保持20%以上的年增长率。其副产品10—DABⅢ、巴卡丁Ⅲ等是半合成生产紫杉醇的主要原料,和紫杉醇一样,具有很大的市场空间。目前,紫杉醇原料药国际市场价格每公斤160万元(约20万美元),制成针剂每公斤可增值到2000多万元。全球紫杉醇销售总额在稳步增长,市场需求量巨大。据美国NCI预测,全世界每年至少需要1920-4800公斤的紫杉醇才能满足20%癌症患者的需要,但2005年全球高纯度紫杉醇销售量约为700公斤左右,市场供需矛盾突出。
南方生物看好市场前景,他们还想通过上市与国际接轨。“通过上市,形成一个良好的内部管理体系,在管理上与国际接轨,降低管理成本。”同时,通过上市融资,使公司的产业链条一直延伸下去,不仅做原料药,还要做到成品、终端产品。用大量的资金做下游整个产业链。
“如果小小的红豆杉产业能作好,对于福建而言意义是很大的。既然这个产业能作好,福建应该还有更多更好的植物能够利用,可以引进新的、好的项目,走向全世界。”李总对目前紫杉醇产量占世界15-20%并不满足,他还在追求着更大的市场份额。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