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人”会抄底中国股市吗?


 

“洋人”会抄底中国股市吗?

——你还要控制“民族资产定价权”吗?

武汉科技大学金融证券研究所所长 董登新(教授) 

  笔者按:2002年巴菲特在香港交易所仅用5亿美元“抄底”中国石油,持股5年后,在2007年中国石油即将回国挂牌A股之机,他全面斩仓出局,实现胜利大逃亡,并将40亿美金收入囊中,顺利走人。

  回顾历史是需要一定勇气的,但它对今天的投资决策可能会有较大的帮助。据Wind资讯统计,2007年5月21日,以流通股本加权计算,当时A股的平均价格已经达到15.36元,而算术平均的A股价格更是达到了16.88元。但在2006年末,A股的流通股本加权平均价格为7.40元,算术平均价格为7.65元。也就是说,在2007年头5个月中,A股平均价格大涨100%以上。若按2006年度沪深1254家公司加权平均每股收益为0.26元计算,则当时沪深A股的平均市盈率已高达60倍(=15.36/0.26)。如果剔除2006年以来上市的超级大盘新股,当时A股平均市盈率则可能已经突破了80倍! 

  为此,吹“牛”专家解释:这是静态市盈率,不能准确反映中国股市!我们要用“动态市盈率”,因为中国企业每年业绩增长可达100%,因此,目前60倍的市盈率充其量只能算作30倍!这种结论有意思——真够疯狂!股狂——人更狂!这就叫做“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不怕你做不到、就怕你想不到”!总之,两个字——“疯”与“狂”!

  当然,不少人也极力主张:“淡化股指炒个股”!或者有人干脆自己给自己壮胆:“不看市盈率看K线”!

  当时,还有一个荒唐的观点颇有市场。他们说:我们的政府之所以默许中国股市的市盈率直奔60倍,而且再疯狂的暴涨,政府也不吭气,这是因为政府不让QFII在低位买入中国股票,外国人要买中国股票也要等中国人自己炒上高位后,再卖给他们老外,这样做,一方面可能让全国人民通过炒股致富,另一方面让傻瓜老外来为中国人在牛市巅峰买单!你看看,这主意好极了!多么高明的想法!一个字:实在是“高”——真正的高人!

  记得上个世纪末在某地农村,曾爆出一则新闻:由于当地大量“青壮”劳动力均南下打工,几年下来,许多农田基本弃耕被荒。一天,打江苏过来6位城里人模样的农民,他们向村长提议,要求承包该村荒下的约300亩农田,并按约预付一定的承包款。村长一看还有这等便宜之事,高兴极了。可是事情传开没隔几天,就有本村人找到村长抗议:你这不是明摆着让外乡人占咱们的便宜吗?宁肯荒着,它也是咱们的地,不能让外乡人种!结果,越来越多的民意反对,那6位外乡人见此情景,便无话地、默默地打包回乡了。事后,地还照荒着!

  想起此事,好像让人有些不情愿地想到了当时的大陆股市。你要炒就炒呗,要泡沫就泡沫呗,可硬有人要在股市中整出个“国家利益”的概念来,还有人提出了所谓的“民族资产定价权”,更有人主张就应该将股市泡沫再搞大些,将股价炒上天,然后再开门让哪些“外乡人”(洋人,包括QFII)进来,这样不就扔给他们一个烫手的山芋吗?要赚也要让中国人赚,不能让外国人在中国股市赚中国人的钱!你瞧,你瞧,典型的封建小农意识。

  曾记得,朱总理在位时,他接受记者采访,有人问:中国股市何时对外国人开放?朱总理回答:待我们将中国的股市打扫干净后,再开门迎客!(原话不记得了,但大概意思应是如此)这是一种伟人的胸怀!960万平方公里、13亿人口的世界大国,原本就应该有这种气量,否则,如何冲出亚洲、走向世界?

  资本是属于市场的,资本是有眼睛的,它能分辩哪里有利润,哪里的市场更有投资价值;资本是同质的,资本无国界,在经济全球化的当今,金融国际化已是大势所趋,在开放的市场环境里,市场是国际化的,定价也必定是国际化的。否则,你便永远紧关大门。因此,在开放的国际市场中,所谓“民族资产定价权”,只不过是一种狭隘的小民族意识在作祟。

  现在和将来,中国证券市场(包括股市)对外开放仍将会是循序渐进的,中央目前的决策已是十分英明的。实践证明:我们目前的开放模式与开放进程也都是适当的、稳妥的。只要我们有竞争实力、有免疫能力,我们就会充满自信地、以大国风范地迎接外来资本与外来投资者。相反,如果我们觉得尚未做好开门迎客的准备,则可以暂缓或是放慢开放进程。这才是我们所拥有的民族自主权。

  (注:本文发表于2007年5月23日,标题略有改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