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关于救市的若干关键问题


  谈谈关于救市的若干关键问题
  

  宋公明  

  最近救市是个热门话题。所谓救市,好象主要是指救房市和股市,房市是不断攀升的高房价有点撑不住了,有掉下来的危险;股市则是一路下跌,已经跌掉了70%,股民实在忍无可忍了。于是,在一片救世的鼓噪声中,国家和政府终于出手了。  

  本来,房市和股市和咱们这样的穷鬼并没有什么关系,不管房价是涨是跌,反正是买不起。靠这点收入,这辈子也别想买房了。另外咱也不炒股,所以也从不关心股市涨跌。但是因为国家政府出面了,国家是大家的国家,政府是人民的政府,所以对国家和政府的救市咱们也就有了说话的权利。  

  第一,     要问一问这个“市”为什么要救?大凡到了要救的程度,必然是十分危急了。例如人要是有病,治疗就是了。如果到了要救的地步,肯定是病情已经到了十分危急的地步了。又比如,失火了,有人落水了,或是一个女子要被强暴了,就会大呼救命,说明他们的处境十分危急。所以不到十分危急的程度,就谈不上“救”,而只能说帮。那么现在的“市”是不是到了非常危急的地步了呢?这个问题是很值得研究的。至少,在我等穷鬼看来,这个“市”并没有什么大不了的险情。拿房市来说,不就是房价要降吗?岂不说房价实际上并没有降,就是降了,又有什么大不了?无非是开发商少赚两个钱罢了,即使有几个开发商破产了,不也是商品经济中的正常现象吗?精英们不是说无形的手能搞掂一切,政府不要干预吗?房价刚有要降的样子,就沉不住气了?股市有涨有落不也是正常现象吗?股市大盘下跌,有人亏了,可是有的人不是照样能赚钱吗?即使在股市大涨期间,也不见得个个都能赚钱吧?炒股本来就是投机,是有风险的嘛。解放前股市不是常有人跳楼跳黄浦江吗?据说有人跳楼的股市才是正常的股市。企业破产更是家常便饭了。至少,现在房地产老板和股民还没有人跳楼吧?如果说房价降了要救市,那么人才市场和劳动力市场上,大批人找不工作,人才和劳动力价格长期低迷,最低工资保障线只是形式上存在而已,跳楼的事件已早已不稀奇了,怎么不见有人来救呢?极而言之,就算是房价降了,开发商破产了,银行烂帐了,股市跌破发行价了,又有什么大不了?难道国民经济又到了“崩溃的边缘”?如果没有到崩溃的边缘,又何必如此紧张地大喊救命?  

  第二,     要问一问,如果真的到了崩溃的边缘,原因何在?责任何在?现在的人都知道,平时要加强锻炼,注意保养,有病要及时治疗。平时不注意,有病不肯医,到了危急时才去抢救,往往就太晚了。据说,房地产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股市是国民经济的晴雨表。国民经济当然不可能一点问题没有,但是当问题不严重时,为何不及时进行常规的治理整顿,非要等到危急时才喊救命?如果不太健忘的话,我们一直听到的都是国民经济发展情况大好的信息,经济在高速且平稳地增长,人民生活水平在不断提高,社会安定,市场繁荣,是中国历史上最好时期,是难得的太平盛世。当然,也有一些相反的声音,认为国民经济暗藏着巨大的危机,不及时处理,后果难测。但是主流精英和经济学家们根本就充耳不闻,不予理睬,陶醉在太平盛世中,飘然在GDP数字上,自得其乐,自我感觉十分良好。现在事情到了这个地步,主流精英们傻眼了,技穷了,抓瞎了,不知所措了,六神无主了,当缩头乌龟了。什么无形的手,什么政府不干预,什么格林斯潘,这些法宝统统不灵了,只有找政府出来救世了。那么要救世,也只有找出危机产生的原因,才能对症下药吧?如果当前危机,就是因为主流精英和经济学家们把持了国家经济命脉而大出馊主意才产生的,那么是不是应当对主流精英们的理论进行反思一下了?是不是该追究这些主流精英们误国乱政的责任了?  

  第三,     要问一问,到底应当如何救世?如果真的到了危急的地步,需要挽狂澜于既倒,救黎民于水火,那么就该认认真真当回事来研究,特别要发动群众,依靠群众,不能光靠几个精英搞什么“头脑风暴”。三十年来,精英们的那一套还没领教够吗?无非就是一包就灵,一私就灵,一卖就灵,败光送光卖光,然后不管不问,万事大吉。无形的手自然会搞掂一切,政府不要干预。但是出了乱子却要政府收拾,由政府买单,负担转嫁到无辜的老百姓头上。要政府救市,还要政府继续听他们的馊主意,什么“改革中产生的问题,只能通过继续深化改革来解决”,反正就是一条道走到黑,死也不回头。为了托住房价,无非是降低首付,延长还贷期,降低税率之类。总之,不是为了购房用来居住的人着想,而是为了增加“财产性收入”的那部分炒房人着想。即使房价托住了,也只能是让更多的人望房兴叹,这样岂不是在加深和激化社会矛盾?  

  第四,     要问一问,该谁来救世?政府?政府是不是有这个职责和功能?政府有责任建立和维护社会秩序、生产秩序、经济秩序、生活秩序,但是这要体现在政府的日常工作中。管理社会,管理经济,平时就要对不规范的行为加以控制约束和和引导疏理,发现问题要及时加以治理整顿。本世纪初,国家也曾对市场经济秩序进行过治理整顿,并以五年为期。国家专门成立了《全国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领导小组》,组长是当时的国务院副总理吴仪。对建筑市场,食品药品市场,房地产市场,以及知识产权保护等方面进行全面的治理整顿,查处了一批违法企业,处分了一批干部。江苏的铁本事件就是一个典型。中央曾指出: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既要治标,又要治本,既是一项紧迫工作,又是一项长远任务。结合整治实践,总结好的经验,不断完善规范市场的各项制度,建立规范市场经济秩序的长效机制,是实现市场经济秩序根本好转的治本之策,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必不可少的关键环节。然而这次治理整顿却是虎头蛇尾,到后来竟然无声无息,不了了之了。代之而起的是第一桶金的原罪可以不追,首次违法可以不罚,要对私企老板的违规行为给以最大限度的宽容,政府不要干预,等等奇谈怪论。以至于很多地方政府把力气都化在如何对付小贩,如何和小贩打城市游击战,如何创文明卫生城市上了。而后果就是三鹿奶粉三聚氰胺事件以及一系列市场违规违法事件大暴发,房价如脱缰之马一路狂涨,股市则是一路狂泄。平时不让政府对市场经济进行规范整治,说是政府不要干预。可是出事情却要政府出来收拾局面,要政府买单,要政府救市,政府老是做冤大头。政府的钱是哪来的?还不是老百姓的吗?所以其实是不良精英、不法奸商、和贪官组成的污败铁三角让老百姓当冤大头。现在房市撑不住了,股市要崩盘了,要政府救市了。政府的功能和职责是规范和治理整顿市场经济秩序,这是治本之道。离开了这个治本之道,政府如何救市?难道政府是救世主?如果是对违法违规的行为加以默认,纵容,甚至输血,打气,这样能救世吗?只怕是救得一时,救不了一世。弄不好,政府自身也要深陷泥坑不能自拔。  

  第五,     要问一问,到底能不能救得了?市场的主体是谁?是企业和商家。救世,实际上就救企业和商家。然而既然是市场经济,企业的兴衰就不可避免。你要救,人家未必领情。房价下跌了,有的企业撑不住,并非所有的企业撑不住嘛。股市下跌,有人亏了,可是仍然有人在赚钱呀。这就是八仙过海,各显其能。毒奶粉事件发生之后,现在有人在讨论企业的社会责任。其实人家主流精英早就说了,企业的社会责任就是赚钱,企业要以赚钱为原则。企业赚了钱,交了税,就是尽了社会责任。企业又不是慈善机构,不赚钱谁干?至于如何赚钱,那就看各人的本事了。你说我靠造假卖假,靠偷税漏税,靠污染环境破坏生态,靠使用童工克扣工资,靠无证无照经营,呵呵呵!你有本事来抓呀。你抓不到我,我就是合法的,只要赚到钱,逮着耗子了,咱就有理,就符合硬道理。五毒俱全,就是能六证齐全;无证无照,就是能长期火暴经营,劣币就是驱逐良币,不服气?你不管,管不住,怪谁?想让企业良心发现,主动考虑社会责任,少干点缺德带冒烟的事,真是太天真了。别幻想啦,这是不可能的!你治标不治本,抓几个倒霉的胆小的没本事没后台的,这正中人家下怀。如果说要救市,就是要规范和整顿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就是要对私人资本加以节制和管理,不能任其所为,否则必然会尾大不掉,喧宾夺主,危害社会。  

  综上所述,在下认为,现在中国的经济还没有到“崩溃的边缘”,大可不必听信某些人狂喊“狼来了”。即使真的有了危机,也大可不必惊惶失措。原因就是国家还有前三十年打下的底子。从今年对特大雪灾和特大地震灾害的斗争看,靠的还是前三十年打下基础的强大国家机器和国有经济,靠的还是人民军队,靠的还是用毛泽东思想武装起来的人民群众。而不是靠从国外引进的家用电器技术,高档化妆品,皮尔卡丹和梦特姣,美国大片日本卡通。也不是靠人不为己天诛地灭的精英理论,不是靠孔夫子,不是靠丢下学生自己先跑的范跑跑们,不是靠主流精英们。历史是人民创造的,站起来的中国人民有克服一切艰难险阻的能力。如果从这个角度看房市股市,这点小波澜简直就不值一提。当然,如果脱离了人民大众,违背了科学发展观,一味听信少数主流精英的瞎折腾,那可就难说了。

  

  2008,10,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