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文化中的哲学 阴阳辨证 天人合一 天人感应


 
中华民族传统优秀文化的结晶---中医药文化

 作者:   翟智高 时间:2005-8-15 22:59:01

http://blog.china.alibaba.com/blog/lfzy4233811/article/b-i1649076.html

   《饮膳正要》介绍了丰富的烹饪技艺、营养卫生、饮食保健等方面的知识和经验,本书内容可分为三部分:一是养生避忌,妊娠、乳母食忌,饮酒避忌,四时所宜,五味偏走及食物利害、相反,中毒等食养基础理论;二是聚珍异馔、诸般汤煎的宫庭饮食谱153种与食疗方61种,以及神仙服饵方法24则;三为食物本草,计米谷品、兽品、鱼品、果品、菜品、料物等共230余种,并附本草图谱168幅。本书是一部珍贵的元代宫庭饮食谱,也是现存最早的我国古代营养保健学专著,具有多方面的较高的学术价值与史料价值。
   《饮膳正要》问世数百年来,流传中外,是中国第一部有关食物营养、疗效食品、食物效法、医疗保健的专著。早年传往日本,明、清两代曾多次翻印,广为流传。

    汉武帝刘彻,(公元前156年--前87年)。公元前140年登帝位,执政54年,是封建社会在时间超过五十年的帝王之一。汉武帝对中华民族的发展作出过很大贡献。汉武帝即位后,承文景之治,对内实行经济改革,对外全力开拓疆土,建太学,设置五经博士,励精图治,是西汉政权的鼎盛时期。
     具有雄才大略的汉武帝刘彻,不仅是中国历史上一位颇有作为的皇帝,也是西汉14个皇帝中的长寿之君。常言道:“人生七十古来稀”。西汉诸帝平均寿命还不足38岁;惟独汉武帝活过了古稀之年。这是为什么呢?原来汉武帝一生十分注意养生,在养生中又特别重视对疾病的早期预防。这与现代预防医学中的一些理论,可谓“不谋而合”。大体说来,汉武帝的养生之法,主要表现在日常的饮食起居方面,现简介如下:
在穿衣方面,他总是随着气温的变化,不断地适时更换各种衣服,做到凉者不至于挨冻,温者不至于燥热。
      在饮食方面,他崇尚孔子“食不厌精,脍不厌细”的主张,坚持“九不吃”原则。所谓“九不吃”是指:腐败的粮食不吃;腐烂的鱼肉不吃;颜色难看的食物不吃;气味难闻的食物不吃;烹调不当的食物不吃;不到就餐时间不吃;肉类切割不得法不吃;酱醋调料调味不当不吃;市上食品未经检验不吃。此外,他还强调对很想吃的食物,也不能多吃。 
   在坐卧方面,他亦学习孔子,做到“五不坐卧”,即:风口处不坐卧;坟墓旁不坐卧;潮湿处不坐卧;恶臭处不坐卧;危险物旁不坐卧。 
      在睡眠方面,他改变仰卧和直挺挺的睡眠姿势,而采用屈膝侧卧的睡式。此外,他又坚持“五不睡”:露天不睡;有风吹头不睡;张灯不睡;脚凉不睡;床头朝北不睡。 
       历代养生学家都认为,在人们的衣、食、住、行中,哪怕是一举一动,都或多或少地影响着身体的益、损、存、亡。因此追求长寿的人们,应像汉武帝那样,从防微杜渐的小事做起,做到“莫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不过,汉武帝的养生之方,也有值得斟酌之处。如上述孔子“食不厌精,脍不厌细”的主张,就很值得商榷。因而,人们在学习古代方药等时,切莫忘了以现代医学的眼光加以审视,以免酿成邯郸学步的恶果。
      汉武帝常服一些灵芝、大枣等药物。灵芝是其毕生推崇的药物,它具有补血养心,安神健脑,止咳平喘等功效,现代研究表明,它有调节免疫和延缓衰老的作用,还能保肝、镇咳、抗忡瘤。 
      陆游又有诗曰:“古涧坐菖蒲,根瘦节蹙密;仙人教我服,刀匕蠲百疾。阳狂华阴市,颜朱发如漆;岁久功当成,寿与天地华。”说的是石菖蒲的根茎入药 ,服之可红颜黑发,延年益寿。至于说是“仙人教服”,这其中还有一段传说。
      古籍《神仙传》中记载:有一次汉武帝(刘彻)上嵩山,至山顶,忽然看见眼前一人,身高二丈,耳长垂肩 ,仙风鹤须,气度不凡。汉武帝急忙屈万驾之尊,上前施礼并问道:“仙者是何方人士,怎么会来到这里?”
     只听此老者回答说:“我是九嶷山中人也。听说中岳山(五岳之中,嵩山为中岳)山顶的石头上,生有一种草叫石菖蒲。此草一寸九节,吃了它可以长生不老。所以特地到这儿来采集它。”说完之后,突然不见了。
     汉武帝刚听完老者的话就突然不见了人,心中顿时大悟,他对左右侍臣说:“这个老者并不是自己想采食菖蒲,而是特意来告诉朕的。” 《神仙传》中的这段记载虽然纯属传说,但服食石菖蒲确实可以耳聪目明、益智宽胸,去湿解毒。
    《本草》中记载:“石菖蒲一寸九节者良。”宋人王敬美云:“菖蒲以九节为宝,以虎须为美,江西种为贵。”《群芳谱》记载养菖蒲的口诀是:春迟出,夏不惜,秋水深,冬藏密。又云:“添水不换水:添水使其润泽,换水伤其元气。见天不见日:见天挹雨露,见日恐粗黄。宜剪不宜分:频剪则短细,频分则粗稀。浸根不浸叶:浸根则滋生,浸叶则溃烂。”说的是栽养之道,却也道出了石菖蒲的独特个性及其与保健的关系。 
       杜蘅为马兜铃科多年生草本植物杜蘅的根茎中全草,气芳香味辛辣性温,《本草纲目》谓其“散风寒,下气消痰,行水破血,杀虫。”《本经逢原》说:“杜蘅香窜,与细辛相似”。 
      木兰为木兰科落叶灌木辛夷的树皮,其花蕾即辛夷。木兰皮味苦性寒,《神农本草经》称它能治“身大热在皮肤中,去面热赤皰酒皶,恶风癞疾,阴下痒湿,明耳目。”《本草纲目》谓之能“治酒疸,利小便,疗重舌。”
辛夷味辛性温,功能祛风通窍。 
      荆实即牡荆实,又名小荆实,荆条果,味辛微苦性温,功能祛风止痛,下气化痰。 
      飞廉又名飞廉蒿、飞轻,为菊科二年生草本植物飞廉的全草或根,味苦性平,功能祛风利湿,清热凉血,散瘀消肿。 
      川椒与秦椒均为芸香科植物花椒的果皮,只是产地不同而已,川椒又名蜀椒,主要产于四川;秦椒主要产于甘肃、陕西等地。如《范子计然》说:“蜀椒,出武都,赤色者善;秦椒,出陇西天地,细者善”。川椒与秦椒的性味功能也基本相同。
蘼芜又名蕲茞、芎藭苗,为伞形花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川芎的苗叶,味辛性温,《本草汇言》说它为“主头风风眩之药也,此药气味芳香清洁,故祛风散湿。” 
     菵草,为禾本科一年生草本植物水稗的种子。据《本草拾遗》记载:“菵草,生水田中,苗似小麦而小,四月熟,可作饭。”其种子入药,味甘性寒无毒,“作饭,去热,利肠胃益气力,久食不饥。”
     方中桂皮,干姜、附子、乌头、细辛、味茱萸温经散寒;人参大补元气;防风、白芷、藁本祛风胜湿散寒;当归、川芎养血活血;白术健脾燥湿;白茯苓、薏苡仁健脾利湿;皂荚祛风痰;矾石燥湿化痰,止泻止血,解毒杀虫;半夏燥湿化痰;柏实养心安神;款冬花润肺下气,止咳化痰;白薇清热凉血;藜芦涌吐风痰。
      本方药虽然亦能培护人体正气,但其主要功能则是驱邪,它不仅可以祛风,而且可以散寒、除湿、清热、化痰、消瘀,人经常枕用此枕,就可以避除各种邪气,而起到预防疾病的作用,这可能是此药枕能延寿益寿的主要原因。至于是否尚有其它机理,尚有待于今后进一步研究。
      清·陆成本《经验良方》载有“公仙枕”方,方为“川椒、桔梗、荆实子、柏子仁、全当归、川乌、姜黄、吴茱萸、白术、藜芦、防风、辛夷、白芷、黑附子、白芍、藁本、苁蓉、细辛、牙皂、芜荑、甘草、荆芥、菊花、杜仲、乌药、半夏,共二十六味,每味一两三钱。务要顶好鲜明,咀片,研为经末,绢袋盛之,入枕内。其枕用薄槐木板,做枕一个,上钻孔一百二十个,如梧桐子大,底做抽提更好。”据云:枕用“百日后,即可见效,身体轻健,气力倍生,壮阳多子,发白转黑,如夫妇皆以此作枕,更见奇效,药久味泄,三月一换。”并记载:“丁公,讳其泰,康熙时人,曾任山西部兵,年已七十余,无嗣,遇异人授此方,不二年,精强壮,御妾十余人,至八十一岁,已生二十一子矣。
呼吸道感染配方摘录如下:
     黄芪30g鱼腥草30g白术30g广木香40g荆芥40g白豆蔻20g防风40g川芎40g苏叶50g冰片(香龙脑)3g柴胡30g野菊花30g辛荑50g白芷50g桔梗30g打碎为一份枕芯,3~4周换药一次。《健康时报》 (2002年01月10日第二十版) 
     为了使中药材商品更加规范化,韩国政府颁布法令:从1996年7月1日起,海关将对药材进口采取更严格的检查措施,主要是提高药品检测指标,增加抽查比例。同时从7月1日起,36种中药材必须按规定包装,法令规定必须由有资格的韩国制药公司对中药材进行包装,包装上要标明药名、产地、重量、制药厂等才可上市销售。这36种中药材中有22种是韩国产量很少甚至没有的,必须进口。进口基本不受限制,这些药材是葛根、菊花、甘草、桂枝、桂皮、藿香、鹿角、鹿茸、茯苓、附子、酸枣仁、桃仁、麻黄、半夏、牛黄、肉桂、猪苓、秦皮、杏仁、黄连、黄柏、厚朴。另有14种药材是韩国自产品种,很少进口,这些药材是干姜、枸杞、桔梗、当归、山茱萸、山药、熟地黄、柴胡、神曲、芍药、川芎、香附子、黄芩、黄芪。
失眠、抑郁症的疗法 
     枕头与人的健康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因人的一生1/3的时间都在睡眠中度过,所以,平时人们所说的“高枕无忧”对真正的睡眠是不太科学。从医学的角度来讲,长期高枕是导致反复落枕和颈椎病、脑供血不足、失眠的一个重要原因,但一味地强调低枕睡眠也同样是不可取的。枕头一般宜做成长60厘米、宽30厘米、高6-12厘米的中间低、两端高的元宝形为宜。具体的以个人自我感觉舒适来定。
    头为“诸阳之会,与百脉相通”,大量临床病例表明:很多失眠、抑郁症等病的患者如长期采用药枕垫头睡觉,起到很好的疏风止痛、健脑安神、舒筋明目、开窍定痉、活血化瘀、行气舒肝等功效。现介绍你几种方法,请试用。
方①:黑大豆2000克
用法:将黑大豆蒸熟,使豆变色,再用棉布或纱布包裹,装入枕芯,制成药枕。
适应症:老年肾虚失眠患者,证见失眠、头中空痛、眩晕耳鸣,腰酸腿软、神疲乏力、少寐多梦、遗精带下、舌淡少苔,脉沉虚无力等,可长期使用。
方②:当归900g、白芍900g、薄荷100g、甘草100g。
用法:将上药烘干后制成粗末,装入枕头袋内,每于卧时枕用。
适应症:精神、神经疾患引起的失眠。
方③:荆芥、防风、钩藤、夏枯草、牛膝、菊花、桑叶各250克。
用法:先将防风、牛膝、钩藤、荆芥烘干后制成粗末,再与夏枯草、菊花、桑叶混匀后装入枕头袋内,每于卧时枕用。
适应症:高血压失眠症。
方④:灯心草1000克
   用法:将灯心草烘干后制成粗末,装入枕芯,制成药枕,让失眠患者夜间当枕头使用。
适应症:具清心除烦、安神定志的作用,对心火偏亢所致的夜不能寐、寐而易醒、焦虑不安、心悸不宁、胸闷心烦、面红口渴、晨起咽干、口舌生疮等症有效。
方⑤:石菖蒲、合欢皮各500克、侧柏叶400克。
用法:将上药一起烘干,共研细末,装入枕芯,制成药枕,夜间睡眠时枕用。
适应症:化痰清热,理中安神,主治痰热内扰所致的多梦易醒、或难以入寐,头重头晕、痰多胸闷、心烦口苦、厌食恶心、舌红苔黄腻、脉滑数之证。
    药枕疗法,是一种简便有效的外治法,它是我国的一种传统疗法,由于人每天有近1/3的时间在睡眠中度过,所以通过枕芯中特殊药物所散发出的气味,随呼吸进入体内,产生治疗效果。它对高血压引起的头痛最佳,对其他头痛伴有失眠症状的头痛效果也较好。下面介绍两种药芯配方:
     菊花1000克,川芎400克,丹皮200克,白芷200克,竹叶500克,装入干净布制枕芯中,每袋可持续用半年以上。
   上方另加细辛200克,可治头痛剧烈且遇寒即发的;加地龙300克,可治瘀血内停,疼痛不愈的头痛。 
    闻香味能治病,在我国早有记载,三国时代的名医华佗就曾运用过香味疗法治病。他用花绸制成小巧玲珑的香囊,在囊里面装上麝香、丁香、檀香等药物,然后把香囊悬挂于室内,用以治疗肺痨、吐泻等疾病。
     近年,利用香味疗法治病更为普遍,特别是运用某些中草药做成药枕,对治疗高血压有良好的辅助治疗作用。例如,用白菊花、艾叶、银花叶各半斤,矾石120克,装入布袋做成药枕伴睡,具有降血压作用。用草决明做成药枕,当枕头垫睡,也有明目作用。
唐朝孙思邈在《千金方》中记载:"用蚕屡次、废茶叶装枕头可明目、清心"。明朝李明珍《本草纲目》中列有"明目枕",称用"苦荞麦皮、黑豆皮、绿豆皮、决明子、菊花内和枕,至老明目"。清代吴尚先《理渝骈文》中记有"健身丁公枕"可以"疗百病,延年益寿"。健康长寿之道,就是几十年用"丁公枕"。
     我国民间有多种多样枕头,大都以清火、祛热为目的。头火重的人枕"蚕屡次枕";夏天枕,"石膏枕"有祛热解暑之功;"小孩枕",不凉不燥,有益于头部的正常发育。近年来,现代医药对枕头治病又有进一步的研究,如以"磁疗枕"置于头下,对于神经衰弱、失眠、头痛及耳鸣有一定疗效。
     药枕何以能取得如此疗效?根据经络学说,颈肩部位有督脉、膀胱、胆等三条经络通过,大肠、小肠、三焦的经络也抵达肩、颈部,药枕能缓缓地刺激局部的穴位,有助于特异性治疗功能的发挥,使经络气血能流通正常。药枕的特点是作用缓慢,作用时间长,因而很适合老年人及枕性病人的保健治疗。
     治疗高血压的药枕,可用决明子、菊花、夏枯草、桑叶各三两作枕;治疗颈椎病的药枕可用葛根、白芍、木瓜、防风、羌活、鸡血藤等各二两研粗末作枕;治疗腹腿痛的药枕可用川草乌、桂枝、肉桂、杜仲、乌药各二两研粗末,再加冰片十克共作枕,都有一定疗效。睡药枕一般在下面垫一个普通枕,上面放药枕。药枕大小根据用药数量多少,一般来说要注意枕的高度、硬度、弹性是否适中。 
     参考以上所介绍的办法和配方制造药枕,将受到老年人的特别欢迎,可畅销无疑。特别是当前讲究长寿、健身方法的风气越来越高,人类的平均寿命也正在提高,人们对这种有明显疗效而使用又极为方便的物品,将愈来愈感兴趣,可大力研究、开发和发展制作。
      颈椎型理疗保健药枕,根据人体力学原理,按照人体颈部与头部自然生理曲线设计而成,当人体在睡眠时,可使悬空的颈部得到恰到好处的衬垫,从而恢复和保持颈部正常的生理曲线,令颈椎体适度伸展,使颈椎间隙拉宽,减轻颈椎病变对局部神经的压迫,有利于头颈部的动脉血管组织不受压迫,保证血 流通畅。
    颈椎保健药枕精选名贵中草药精制而成,具有益气养血、活血通络,散风止痛的功效。通过口腔、鼻咽腔粘膜和皮肤对药物的吸收,达到疏通气血,消除临床症状的预期效果,起到内病外治的作用。可以明显减轻颈肩枕后等部位的疼痛、酸胀、麻木等。有效解除脖子发僵、发硬、疼痛、颈部活动受限、肩背部沉重、肌肉变硬、上肢无力、手指麻木、肢体皮肤感觉减退、手里握物有时不自觉地落下、头痛、头晕、视力减退、耳鸣、恶心等颈椎病症状。
     美容是通过一定的处理使皮肤滋润、舒展、增强弹性、扩张毛细血管,从而使皮肤健康、精神焕发的行为。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美化面容的要求越来越高。目前一般是通过医学、生活、皮肤、毛发、心理等方面的处理对人体进行美容。
中医美容是以中医理论为基础,以具有中医特色的方法和药方为手段,通过内服及外用中药美容制剂来调节脏腑功能,改善血液循环的机理,达到清洁颜面,美化肌肤、五官、毛发,消除面部瑕疵,达到维护、修复、重塑人体美的目的。其中外用是运用美容制剂直接作用于体表局部,以达到治疗美容目的的方法。
     美容药枕是一种可以美容的用中药材填充的枕头。主要是将能滋润肌肤、扩张毛细血管、舒展皱纹、增强皮肤弹性、延缓皮肤衰老、美化毛发,同时使身体、头发及五官散发芳香气味的具有美容功能各种中药材经过炮灸之后,作为枕芯装入枕中,制成枕头。
美容药枕主要药材为当归、枸杞子、山药、莲子、红枣、槐实、黑小豆、地黄、白果仁、白苏、白芷、刺蒺藜、白芨、金银花、连翘、藿香、青蒿、玫瑰花、茉莉花、甜瓜子、松树根、松树皮、大枣、甘草、栗子皮、薰草、杜若、杜衡、藁本、密陀僧、僵蚕、白附子、山柰、硼砂、冰片、茵陈、鱼腥草、丹参、黄芩、生米仁、升麻、槐花、桔梗、山药、百合、桃仁、胡麻、熟地、大枫子、芦荟、丁香、甘松、香附、桂技、益智、槟榔、麝香、黄柏脾、土瓜根、荷花、芙蓉、川椒、黄连、大黄、五倍子、红花及其它可以滋润肌肤、扩张毛细血管、舒展皱纹、增强皮肤弹性、延缓皮肤衰老、美化毛发,同时使身体、头发及五官散发芳香气味的具有美容功能的各种中药材的部分或全部。 
     经常使用药枕,使用者可吸收其散发的具有美容作用的挥发性物质,可在不知不觉中达到美容的效果。
     中医认为,头为诸阳之会、精明之府,气血皆上聚于头部,头与全身经络俞穴紧密相联。使用美容枕头可以使药物直接作用于头部,利用药物的挥发性及其所形成的药理环境对使用者形成良性刺激,通过长期接触,可以激发经气、疏通经络、调整气血,促使阴阳平衡,机体内外上下的协调统一,从而达到滋润肌肤、扩张毛细血管、舒展皱纹、增强皮肤弹性、延缓皮肤衰老、美化毛发,同时使身体、头发及五官散发芳香气味的效果,实现美容的目的。
目前的美容药枕主要为:
   雀斑型药枕,雀斑的发病原因是内分泌失调引起,大多与肝、脾、肾三脏功能失调有关,而决非仅是面部皮肤局部的病变引起的。因此,治疗雀斑须树立整体观念,应用内外结合、标本兼顾的方法,使气血充盛、脏腑功能正常、阴阳协调,黄褐斑才会随之消失。
    粉刺型药枕,粉刺的发病原因是肺胃有热,肝气郁结,内分泌失调所致。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原因:一是内分泌失调,主要是雌、雄激素比例失调;二是皮肤得不到及时清洁而使毛囊角栓堵塞毛孔;三是皮脂腺分泌旺盛;四是痤疮丙酸杆菌和螨虫合并感染。
除皱型药枕,皱纹的产生是皮肤老化的正常的生理性变化,其产生的原因很多,从中医理论的角度看,皱纹与人体内在脏腑的功能活动密切相关。机体衰老,皮肤是机体的一部分,当机体衰老时,皮肤也不可避免地老化,从而出现皱纹。内脏功能失调,人体面部与其他部位一样,需要营养,而人体内的营养物质是通过内脏功能产生的。所以,内脏功能失调必然导致营养物质的缺乏,使面部肌肤失去血气滋养而导致早衰,出现皱纹。
       经长期应用,雀斑型药枕、粉刺型药枕、除皱型药枕均具有很好的美容功效。
现代人生活节奏越来越快,有时候无暇顾及自己的健康,最缺乏的就是时间,使用药枕可以说是最理想的方法,它不需要任何复杂的操作方法,不需要坚强的毅力来坚持,不需要依靠他人协助,更不需要花费时间,只要你睡眠就能在甜美的梦乡中轻松得到健康。
      养生文化中的哲学;阴阳辨证、五行生克、天人合一、天人感应、太极哲学、易经、儒家、道家、道教、佛教。枕科学。枕医学;枕之神秘科学;吐纳、导引、养气、养心、养形、养心、养肝、养脾、养肺、养肾;马王堆医书《十问》、《养生方》、《杂疗方》等;《黄帝内经》、《黄庭经》、《抱朴子》、《摄养枕中方》、《枕上三字诀》、《彭祖摄生养性论》等。中医不仅是医学,它还蕴涵着中国古典文化、哲学等传统文化。这一观念和思潮势必带动中医的全面复兴!中医的复兴将为药枕提供不可多得的大发展机遇!

===============

附录

五仟年中国优秀历史文化,历经历史苍桑巨变,涌现出一大批杰出的历史学家。哲学家、易学家及许多伟人,他们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为人类的文明,呕心沥血,经历了人世苍桑。推动着世界人类文明的进程。

无极生有极,从离子空间到现在的物质世界,经历了数亿万年演变,阴阳厘子不断地变化产生、产生变化。细小的沉淀物不断吸咐堆集壮大,形成了现在的宇宙星球,人类居住的地球是浩瀚宇宙空间的行星。地球上几千年的变化对宇宙时空来讲,只是瞬间的事物。宇宙空间及时空所放射的能量场是物质世界所无法抗巨的。人类只能在小空间里调整应用,因时因地制宜。每一种物质(包括动植物)都有生长和消亡时期,是时空在改变物质世界。

最早的“易”源自伏羲氏先天八卦,即商周以前.《史记》有记载,后经春秋战国时期.周文王完成了后天八卦《周易》,后天八卦体系几仟年来被后人所应用,出现了质的飞跃;《易经》 术数体系包罗了天地万象,术数是时间与空间的信息载体.是时空与物质世界的变化规律,它是一门高深的哲学。后人不得不承认它的科学性与实用性。

现代风水与自然

风水学起源于我国古代,属《易经》中之一部份,距今已有几千年的历史,是一门综合了哲学、地理学、生态学、建筑学和心理学的自然科学,其宗旨是审慎周密地考察了解自然环境与时空的变化规律,顺应自然的同时创造出良好的居住环境,赢得最佳的天时.地利.人和.达到天人合一的境地。

首先,讲风、讲水、讲砂三大要点:

1、风水学有讲:“藏风方能聚气、一经风吹财散”,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每时每刻离不开空气也就是环保方面的问题,如在有风沙、灰尘污秽之地居住,你的身体和家人的身体能好吗?居住地周边尤其是风口之上不可有化工厂、冶炼厂、火化厂;这些工厂所产生的化学元素灰尘会给周边的农作物人畜带来不利因素,如疾病等。风沙、灰尘会给居家带来很不便,而这些污秽物中有许多病菌,会给在此居住的居民带来不利,这是风水学的大环境。

2 、而水法“山管人丁水管财”,水为万物生命之源泉,水来有方,古人云:水火无情,用活了有情人丁兴旺,用错了无情人丁退败,财运不通,水有、金形水、木形水、火形水、土形水之分,水来自有方、水去自有形,相生为吉、相克不利。蔡易升大师有讲水法之理。

3、沙:有龙虎之分、方位所定、卦分乾坎艮震巽离坤兑,当旺当运者吉,综上所述离不开三元九运地运奇门风水。

4.大厦如得零神水.里面的住户主财运大有进展.楼宇后有靠山.向有秀水.各楼宇不宜相临太紧迫.其气不宽。一条小溪弯曲而行.来去有方.当于分变吉凶。(九曲入明堂,当朝做宰相).必须沙水方位配合得当......

宅向与水法应用




1、卦分八方、宅分八宅、所属宅门位、所属零神、照神、正神方位与时空的变化有所不同,在与人的东四命、西四命、宅命相配合,达到天人地三合为上吉。

2、卦分八方、每方有三元节气、八山二十四向,有立向所属,与奇门风水相关联。

3、财位:根据所属方位与时空的变化,财来自有方、需要崔财的方法、必然立竿见影。

4、化煞、煞分有形煞、无形煞:

有形煞,如:火形、尖峰、尖角、火形水路冲 、反弯、变压器、电线杆、利用相关的物品制煞。无形煞、强光、污秽之气,躁音、雷电等。

希望贵者、多从龙脉、穴星、砂水来着手。

希望富者,多从水法来着手。

希望快速踏入好运者,则从向来着手。利用向来催财福,这就是“地理”五大要诀,龙、穴、砂、水向。

真水的确会影响财运,但是向着水的也未必会财运好转,说不定会变得更坏。

杨公云:来看山,先查风观水,风与水,烈风恶水,又有穷山恶水之说,有山无水休寻地,意指山水要相配合,方可堪舆其道,廖公又云寻龙点穴需仔细,先观察水势、水法分吉凶、种类繁多。

水法分有五种:金形水、水形水、木形水、火形水、土形水法五种。五种水法中当有火形水不利,斜飞水反弯水不利。秀山秀水要当运有情测吉,零神水、照神水、主财、水忌失运,主财运节节败退,水法,每20年当有一变,得位得法方为贵,正所谓风水轮流转之理,正神见水当主破财。

在八宅风水中,生财聚财的关键在于家居的方位布局和财位不离不弃,契合财位则可以避凶迎吉星、配方位图便可根据宅向迅速找到住宅中的财位。八张方位图尽得风水学的精髓,准确匠出并布置出一个旺财的布局,给每一个家庭带来兴旺发达的好运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