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相思梦醒之时,相思泪干之后的思考——戏曲文化中的管理透视


锡剧《相思梦》讲的是一个传统的爱情悲剧,剧中关键人物王怜娟从与书生张青云相识、相恋、相别、相思、相悖、相恨的过程中,演绎了中国传统戏剧中典型的“喜新厌旧”“忘恩负义”的道德谴责主题,最终以张青云的锒铛入狱和王怜娟的悲愤而死而告终,剧中陪衬角色蒋素琴以其正义的化身制止了悲剧的无限延伸,伸张了法律、道德和情理的期望。戏剧本身是一个非常感人的爱情故事,千百年来,人们百看不厌,场场唏嘘,各个感慨,或以泪洗面,或悲恸出声,或哀而失色,或撼动心灵。但即使是这样的故事不断在人们的视觉享受和心灵震撼中不断放映,但真实的故事却在不断重复和上演,甚或更甚!我们且不论悲剧主人公的谁对谁错,我想探讨的却是一个悲剧重复过程中的管理透视问题,从管理的因果关系来看,造成这样的悲剧结果肯定有它的悲剧原因,而我们常常在体验悲剧、感叹人生的过程中忽略了一个最主要的问题,那就是预防悲剧的重复上演,解决造成悲剧的表因和体制。从个体而言,我们需要更多的反省自己,这样的结果是谁造成的,难道我们自己只是受害者而不是始作俑者吗?如果不是我们轻信、如果不是我们放纵自己、如果不是我们冲破道德的底线、如果不是我们无视社会公约的约束,这样的悲剧,它可能产生吗?当然,对于张青云各种不齿行为的产生,我们应该谴责他,应该抓捕他,但是,我们要思考的是,是谁让张青云走上了最终的绝路,我们更多的应该反思我们的家庭管理机制、社会引导惯例和整个教育问题,难道张青云出现这样的问题,社会没有责任?家庭没有责任?不,大家都有责任,只是责任不同而已,当我们这个社会不再只是简单的把责任推给张青云,把同情留给王怜娟的时候,我想,我们就可以落实每一个过程中每一个责任角色的责任了,那样,悲剧的数量将会呈现逐步下降的趋势,与现在的通货膨胀呈反比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