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授的诚信


  一个朋友谈起他参加一个活动,午餐时一位教授说:“十年前最没诚信的是企业家,当今最不诚信的首先是政府官员,次之是教授”,并解释道,十年前中国的市场经济体制、法制不健全,企业家为了赚钱可以坑蒙拐骗,不择手段,无诚信可言;当今政府官员们一部分考虑政治仕途,还有一部分看重金钱和美女,言行不一,表里不一,因此就无诚信可言;而对于教授,由于其付出与收入是成反比的,一部分专心教学的教授付出多收入少,另一部分走穴的教授付出少收入多,而他们都无法承担历史责任,只能言行不一,表里不一,因此也就无诚信可言。

  朋友的话引起我的感触,现在教授越来越多了,教授的诚信度越来越低了。

  言行不一,表里不一是表象,真正的原因缺少真正的教授,教授大多没有真正潜心做学问、搞研究,难免言行不一。

  教授不诚信的原因不在于某个教授自身,而在于教育体制.记得过去曾论过,国有企业由于其体制的弊端产生不出真正的企业家,那么,目前的教育体制的弊端难以培养真正的教授。

  现在大学都在教育部或教育厅的管辖下,行政干预特多,对学校要求的指标多如牛毛,从上到下都忙于完成这些指标,结果指标完成了,但大学教师最应该做的事被忽视了。如各项教学都有达标指标,评审好严格,材料厚厚一摞,所谓精品课评上了,评职要求的论文也写了一大堆,尽管有的写完自己都不愿意看。但年复一年,教授评得越来越多,教授的课却越讲越差了。

  学生花了学费,听不到好的课,教授上的课名不符实,还有什么诚信可言?

  真正研究教学,崇尚真才实学的教授赚不到钱,而围着各级政府的课题转,或在社会上搞各种培训的教授赚了钱,这里不是一概否定这些所谓科研成果的价值,但应该说界大多数是急功近利的产物,追求短期效应,也就是名不符实,诚信从何谈起?

  我也在大学里教书,是许多普通院校中的一所,真不敢说自己是教授。我也在这个大环境里面随波逐流,为什么?因为制度激励的指向在那儿,你不这么做就会吃亏,毕竟还要生存,还想生存的物质有保障啊。所以,今天的高校,没有一个造就真正的教授的土壤。      

   正像博友边疆所说的,在当今社会,当赚钱成了唯一的标准,诚信也就自然成了牺牲品。文革时以阶级斗争为纲,现在则是以赚钱为纲,纲举则目张,纲举则乱张。赚钱则真的不一定取之有道,取之无愧。现在经理多了、明星大腕多了、教授多了、博士学者多了,什么都多了以后,我们的困惑也多了。也许这是一个转型社会必须付出的代价,但愿这个过程不要太长,代价不要太大。

        我们自己以及我们的社会需要真实而美丽的东西,我们的教授不需要一大堆头衔做光环,不需要什么高级别的成果,只要他潜心研究过而且正在研究学问,有一颗正直的心,活得真实而坦荡,就可以成为高等教育的脊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