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于轼的观点不是独创,而是吃的张迎维的剩饭。我曾写文章反驳过张的观点,不想再次罗嗦。我只是想说,中国的主流经济学家怎么一个个都像二奶学者,反而不是经济学出身的郎咸平、易宪容等教授才是真正的有良知的学者。
尤其茅于轼这样的人,不是为国家经济发展思考,不是为国计民生忧愁,反而不断搞出什么奇谈怪论,以显摆自己的学问。其实正如李敖说的,都是一堆狗屎。
这种向主子献媚、向富人摆尾的二奶心态,注定使中国的经济理论学界不会有太大创新。更别提问鼎诺贝尔奖了,下辈子吧。也许他们明白自己的分量,知道自己能 吃几碗干饭。人生在世名利二字,既然没有能力获得巨大成就,那就为利益集团说说话,捞取好处费,顺便说点奇谈怪论,在圈子里混个名。这可能是他们潜意识里 不断浮现的真实想法。
我这种臆想可能会冤枉到好人,但绝对不会冤枉到那些自私自利的人。其实也没什么,经济学的基本假设不就是设定人是自私自利的人吗?除非圣人有例外,普通人都有自私自利的一面,也包括我自己在内。
但人除了有自私自利的一面,也有利他的一面,所以人不能违背良心说话。我们再谈到提高学费有利于穷人上大学的问题,茅的理论 是想让富人补贴穷人,理论很美,现实又如何呢?不会就是赵本山说的,距离拉开了,美没了吧。在国家保障机制不完善、没有相应法律支持的情况下,如何能保证 大学把收到富人多余的钱补贴给穷人?如果茅的想法真要实施,最终的博弈结果只有一个,那就是越来越多的穷人上不起大学。教育的公平是保证贫富均化的基础, 如果把穷人的教育权利都剥夺了的话,那么中国的贫富差距只会更大,甚至比拉美国家还要严重。
再者说提高电价的问题,提高电价有其有利的一面,那就是节约电能。但不利的一面也很明显,那就是加重了穷人的负担。因为国家的机制不健全,提高电价所得的收入,并不一定回补穷人身上。但对电力管理部门却是有很大的利益。
为什么我对国家的补贴政策不信任?我是有事实根据的,农村的低保补贴,人们恐怕都不陌生。但低保补贴真能补贴给那些穷困户吗?答案是否定的。国家发放的低 保补贴,在县里截留一些、到了乡里截留一些、到了村里还要截留一些,也许能分到穷困户头上的钱还不足二佰元。但就是二佰元如能真正分到穷困户头上也行啊, 其结果并非如此,而是谁和村干部关系好,谁就能吃上低保补贴,真正的穷困户却得不到。
国家的政策是好的,但执行过程中却走了样,这就是中国的现实情况。所以,我对茅于轼的观点相当反感,他纯粹是在忽悠穷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