境外零售巨头在中国“购并式扩张”现状与重大案例考察(下)


  

四、外资零售企业在中国购并扩张的现状考察

(一)外资零售业在中国购并扩张的现状考察

2005年,以对加入WTO对零售业开放承诺履行为分水内岭,我国零售业对外开放步入新的时期,该年度成为行业对外资全方位开放的第一年,自此以后,外资在中国扩张与并购屡掀波浪,外资零售业的增长突飞猛进。仅2005一年,我国新批准成立的外资零售企业即达到187家,比2004年激增5倍,且其中大部分为外商独资企业。截至2007年中,全球最大的50家跨国零售财团中,已有47家涉足中国,经营地域遍布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珠海、大连、青岛、福州、长春、厦门、成都、武汉、重庆、贵阳、西安、南宁等近40个沿海、内陆大、中城市。虽然外资商场营业额占中国零售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例,只占10%左右(2006年我国社会商品零售总额76410亿元),但在超市及大卖场等新型开放式经营模式中,外资零售业已占据主导地位;而在外资的扩张过程之中,购并又占据了主流的方式。如沃尔玛、家乐福、麦德龙等跨国大型零售百货集团,自2002年之后,在我国内地市场的商业铺位门店都每年增加20%以上,其中相当一部分门店的增加,是靠收购内地同业的方式来进行。沃尔玛这个国际性零售巨头因把采购放在深圳,其在广州的门店扩张一直存在障碍。但其凭着大量收购广州的零售企业股份,不仅迅速进入了广州市场,也使得其在广州地区零售业的拓展得以不断加快,超过了其他外资零售企业,成为华南零售业龙头。

 

政策性限制“开闸”引入境外资本大举流入,而于境外零售巨头而言,内地零售市场存在的巨大整合空间成为其选择这种扩张方式的主要动力。

 

近几年来,我国的经济发展和民众收入水平提高,我国社会零售商的增幅相当大,每年增长均超过GDP增长水平。2006年,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76410亿元,为近10年来的最大增幅;2007上半年,这一指标同比再增15.4%,达到42043.8亿元。如此之大、增速如此之速的经济与消费增长,自然对追逐利润境长的境外零售企业产生强大的吸引力。

 

图表二  2002年以来我国社会商品零售总额增长情况


与此同时,作为一个消费大国的我国经济状况却十分复杂,新兴市场业态不健全、设施不齐备、法制不完善、管理相对落后的状况一直存在;同时,地域差异非常显著,各地消费力参差不齐,再加上零售市场竞争激烈,面临十分广阔的并购整合空间。现时欧美、日本等发达国家的市场整合度已超过80%,而我国内地市场只有20%左右,整合的空间十分巨大,这是近年业内购并整合活跃的现实背景,而今后的并购潮仍会激烈。

 

  另一个吸引外商在内地采取并购式扩张策略的原因在于,由于零售业须开设在城镇的人流密集区,尤其是黄金地带,因这些“黄金商铺”近年的租金一直在大幅上升,尤以临海一线商业城市的情况最为突出,外商很难买到理想物业,为铺租付上沉重的代价,他们转而采取并购策略,把一些零售企业整体买下,或者参股进入这些零售公司并逐步控股进行改造,为进入中国市场扫除障碍,尤其是有经济实力、有管理经验,又人才优秀的知名国际零售集团,其采取的收购策略往往能够在很短时间内在消费者中建立信心和打响知名度,占领内地市场,业绩表现很快步入良性轨道,继而为其他外资企业产生示范效应。

 

从实务案例来看,伴随着改革开放进程的,是境外资本对我国零售业的扩张、购并重组一直都在进行之中,进入21世纪之后速度加快,力度大增。2000年“华润”中国公司收购万科股份,成为万科第一大股东;20018月,以4.5亿元从万科手中买入万佳超市72%的控股权,向内地零售业的扩军步伐,其后不久华润增资实现对万佳超市百分之百进行控股。华润超级市场在香港和内地共经营333家超级市场,是香港和内地最大的超级市场连锁店经营商之一。零售业全面放开后,20057月,控制着百安居的英国翠丰集团宣布收购全球第四大建材零售商“欧倍德”的中国业务,拉开新一轮密集的外资抢滩零售市场大战。此后,并购大战风起云涌:20061月,法国家乐福与中国台湾乐购接盘乐客多位于上海、南京等城市黄金地段的7家门店;5月,北美最大的消费电子零售商百思买,以1.8亿美元收购国内第四大家电连锁商江苏五星电器51%的股权;12月,美国家得宝1亿美元收购国内三大建材超市品牌之一的“家世界”。几乎同时,英国TESCO3.5亿美元再购乐购40%股权,从而达到了对乐购90%的绝对控股。

 

图表三  2006我国零售业外资并购重要案例

 

境外公司

所属国别

购并项目

家乐福

法国

上海乐客多部分商店

百思买

美国

五星电器

沃尔玛

美国

好又多

特易购

英国

乐购

百盛

马来西亚

回购大陆内地门店股权

                                          

  进入2007年,零售业外资并购有增无减,不完全的统计,从1月至9月陆续传出的重大零售业并购消息的有以下若,这其中有的已经完成,有的尚有待证实:

 

家得宝并购家世界,东方家园

家乐福并购百联

沃尔玛并购华联综超,

联合利华并购白猫

 

以下我们就对一些已经实施或已被证实的重大并购案例逐一进行考察,并以这些并购案例为切入点,对这些收购案例的收购主体方的背景、实力、并购方式以及在中国的扩张策略进行考察。

(二)外资零售业在中国购并扩张重要案例考察

1、特易购增资乐购股权

1)收购主体方背景

所属国别:英国

公司简介:特易购(TESCO)是英国第一大零售商、世界第四大零售商(2006年),创始人杰克·柯恩(Jack Cohen)1919年在英国伦敦以售货摊起家,1929年在伦敦Edgware正式开设一家小商店首次使用TESCO店名,TESCO由此诞生。后经历20世纪60年代的飞速发展,发展成一家全国性的食品连锁店,1997年成为英国最大零售公司。20世纪90年代后期向海外扩张,现以成为继沃尔玛、家乐福、家得宝之后世界排名第四的全球性零售商,目前全球有超过2711家店, 遍布英国、爱尔兰、匈牙利、捷克共和国、斯洛伐克、土尔其、波兰、中国、日本、马来西亚、韩国及泰国等12个国家。2006年特易购实现销售收入799.79亿美元,位列该年度《财富》世界500强第55位。

特易购于2000年进入中国进行市场调研,较沃尔玛、家乐福进入中国市场滞后,2004年特易购收购台湾顶新集团(康师傅)旗下顶超控股(注册地开曼群岛)拥有的乐购超市50%股份,正式进入中国零售业市场。

2)被购并方乐购超市背景

顶超(开曼岛)控股有限公司于1998年投资成立上海康诚仓储有限公司,在中国大陆市场开设乐购连锁超市,主营食品及日用百货零售。截止20047月上海康诚仓储有限公司已在广东、江浙地区开出了25家乐购连锁超市。

 

3)案例回顾

20047月,TESCO集团斥资1.4亿英镑(相当于21.3亿元人民币)收购乐购连锁超市50%的股权,成为外资零售企业在我国零售业的第一大并购案。股东顶新集团是我国台湾地区著名的食品制造商,其在大陆的投资超过120亿元,旗下拥有多个著名食品品牌,乐购连锁超因始终不是其核心业务和利润来源,因此变卖套现也就理所当然。其后的两年时间里,被收购后的乐购新开门店18家,至200612月,特易购宣布再次出资1.8亿英镑(约24亿人民币)增持乐购超市40%股权至90%;乐购超市原股东台湾顶新国际集团继续保留10%的股权。新购并后的乐购品牌继续得以沿用,但名称改为“TESCO·乐购”。特易购方面同时表示,公司今后将致力于在三个主要区域包括华北(北京和天津)、华东(包括上海)、华南(包括广东)的业务发展。特易购希望2008年全国达到100家门店。

4)购并结果

购并后特易购在中国业务得以强化,从而使得它与沃尔玛、家乐福在中国酣战进一步升级。

2、百思买收购、控股五星电器

1)收购主体方背景

所属国别:美国

公司简介:1966年成立于明尼苏达州, 1983年更名为现名百思买(BestBuy),

为全球第一大家电连锁企业。 2002首次对外扩张,完成以加拿大主要消费电子零售企业 Future Shop的并购,2003年开始进入中国市场,在上海建立首家全球采购代表处。目前在上海、北京、深圳三地开设了采购办公室,在美国、加拿大和中国范围内13万余名员工,2006年销售额达359.34亿美元,排名该年度《财富》世界500强第179位。

2)被购并方五星电器背景

五星电器是1998年成立时是一家民营批发销售公司,前身是江苏五交化公司,2001年开设第一家零售商店,员工12,000名,总部在江苏省南京市。主营空调,影音产品,家电和电子通讯产品。购并前五星年销售额为146亿元人民币,在中国8个省份拥有零售商店136家,在境内家电零售企业中排名仅次于国美、苏宁、永乐,居第四位。

3)案例回放

作为国内继国美、苏宁、大中永乐之后的第四大家电连锁商,五星电器与其他零售商一样,从2003年开始疯狂地跑马圈地。2005年一年之内将旗下门店的数量从50家扩大到136家,分布在江苏、安徽、河南、山东、四川、成都等地。但随着规模的急速扩张,这家管理粗放的企业也在资金和管理方面遇到越来越大的压力,迫切需要外部输血。从2000开始,五星电器曾尝试寻求上市、与其他零售商合作与购并等意向,但都没有结果,最终花落百思买。

在百思买强大资金支持下,2006511日,南京五星由原来2600万注册资金的民营企业变更成9.45亿元的中外合资企业“江苏五星电器有限公司”,同日,百思买集团宣布向江苏五星电器注资1.8亿美元,以获得后者51%的控股权,整个并购在6月得以完成。

4)购并结果

借助此次购并业务,百思买得以成功进军中国内地市场,并成为本土家电零售企业国美、苏宁的竞争对手。

3、沃尔玛收购好又多

1)收购主体方背景

所属国别:美国

公司简介:沃尔玛公司由美国零售业的传奇人物山姆·沃尔顿于1962年在阿肯色州创办成立,目前已经成为美国最大的私人雇主和世界上最大的连锁零售商,在全球拥有近6,800家商场,员工总数190多万人,分布在14个国家。2006年,沃尔玛以 3,511.39美元的销售收入,位居《财富》杂志500强排行榜第一名。

沃尔玛1996年进入中国,在深圳开设了第一家沃尔玛购物广场和山姆会员商店。经过十年的发展,目前在我国的46个城市开设了86家商场。

 

图表四  沃尔玛全球分布最新统计资料

(沃尔玛目前的业务分布在全球十四个国家:美国、墨西哥、巴西、阿根廷、波多黎各、英国、加拿大、中国、尼加拉瓜、日本、洪都拉斯、危地马拉、萨尔瓦多、哥斯达黎加。)

 

全球分布及业态类别

数量

沃尔玛全球

6,956

美国

4,058

沃尔玛商店

1,051

沃尔玛购物广场

2,307

山姆会员商店

582

沃尔玛社区店

118

国际部

2,901

墨西哥

907

波多黎各

54

加拿大

290

阿根廷

14

巴西

300

中国(*)

187

英国

336

日本

391

哥斯达黎加

140

危地马拉

136

洪都拉斯

43

萨尔瓦多

63

尼加拉瓜

40

中国 (*)

187

沃尔玛购物广场

81

山姆会员商店

3

沃尔玛社区店

2

好又多

101

员工

超过190

美国

超过136

国际部

超过55

中国

超过3.8

                               资料来源:沃尔玛网站中文版

更新日期:2007511

 

2)被购并方好又多资料背景

好又多商业发展有限公司(Bounteous Company Ltd.) 是台湾诚达集团在大陆投资的子公司,从1996年进入大陆市场以来,一直从事连锁超市经营,自19978月首家大陆店开业至今,在34个城市共开设了101家商场,遍布国内20多个省、区、直辖市,在广州、深圳、湛江、中山、东莞、番禺、佛山、福州、福清、厦门、上海、南京、无锡、苏州、杭州、温州、宁波、绍兴、义乌、嘉兴、常州 、武汉、长沙、北京、大连、哈尔滨、成都、南充、绵阳、重庆、昆明、西安等城市均设有分店,尤其是在广州、成都、厦门和上海等城市拥有强大的市场地位。2005年营业收入132亿元人民币,在中国连锁企业中排名十五位。

 

3)购并案例回顾

沃尔玛对好又多的购并采取了渐进式的稳健策略,早在2004年度,市场便开始有类似的传闻,直到0610月,具体的消息声称沃尔玛出资十亿美元分批、整体收购好又多中国所有门店,其中首期将会收购好又多三十一家直营门店,并在未来三年内完成好又多百余家店面的整体收购,但未得到公司证实。2007227日,沃尔玛低调宣布购买中国好又多商业发展有限公司35%股权,最终使得这一传闻划个一个句号。

 

“渐进式策略”取决于沃尔玛一略的扩张策略,以及被购并方好又多具体背景。首先,好又多主要股东诚达集团是首批到大陆投资的台资企业,投资总额超过20亿美元,主要集中在塑胶、电子等行业,投资好又多超市只是其多元化产业中的一个;同时,为了抢占网点资源,好又多在大陆的扩张异常迅速,但门店盈利状况却并不理想,以至门店产权复杂、资金链紧张、零供关系不良等问题,具有“套现”的现实需求,沃尔玛一直在等待最佳的收购契机。

 

其次,对于众多潜在买家来说,好又多一百零一家门店既是一块垂涎三尺的肥肉,又是一块烫手的山芋;好又多方面需要对非直营店的产权进行清理、门店整改,清理整改完成后,沃尔玛才会增持至控股或100%收购。

 

第三,沃尔玛第一阶段收购好又多35%的股权,收购金额约两亿美元,按照这样的比例估算,好又多全部交易价格才不到六亿美元;沃尔玛以2亿美元获得好又多三分之一以上的股权,占到了资金上的优势。时间上,沃尔玛获得了35%的股权,暂时可以稳住好又多,在市场形象上,好又多已经贴上了沃尔玛的标签,余下股权以后除了卖给沃尔玛,其他选择的余地不大;从退守角度来看,如果今后好又多不能整改达到沃尔玛收购的要求,沃尔玛也可以不履行其收购剩余股份的义务。

 

完成对好又多股权收购后的沃尔玛大大增强了在中国扩张的优势,其最大的收获即是可以分享好又多在中国的资源共享优势。近年来,沃尔玛在亚洲市场的情形不容乐观,先后退出日本、韩国、印尼、香港等市场,中国市场的巨大潜力和高速发展使之成为沃尔玛在亚洲市场成败的关键。沃尔玛进入中国市场十年以来,其扩张速度一直慢于竞争宿敌家乐福。并购好又多之后,沃尔玛可以在中国市场与好又多实现资源共享,实现跨越式发展。

4)购并结果

收购后的好又多给沃尔玛带来了巨大的资源共享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门店资源优势。尽管沃尔玛在中国市场拥有门店达87家,但其在分布上却不甚合理。玉溪、扬州、晋江等二、三线城市已经进入,反而在北京、上海等中心城市则才刚刚起步,广州市场更是至今尚未进入。并购好又多后,沃尔玛将会获得大量的门店资源。以广州为例,虽然沃尔玛尚未有店面,但好又多却拥有十余家店面,并且在广州市场占据了市场第一的位置,正好弥补了沃尔玛门店的不合理分布。

    供应商资源优势。统计显示,沃尔玛在中国市场的年采购量大约在两百亿美元左右,并以20%的速度在增长,是中国的第七大贸易伙伴。而好又多在中国市场拥有一百零一家门店,其背后拥有一支强大的供应商团队来支撑,作为企业的商业机密,好又多很大一部分供应商资源是沃尔玛梦寐以求的,二者合并所带来的供应商资源共享效益将是巨大的。

    信息、物流资源优势。沃尔玛作为享誉全球的零售巨头,其先进的信息系统和物流配送同样名满世界。但在中国市场,由于长期以来沃尔玛门店数量不能形成规模,以至于其信息系统和高效物流尚不能发挥其功能的十分之一。并购好又多门店后,沃尔玛门店数量将达近两百家,其信息系统和高效物流配送体系将凸现其强大功能。

    市场运作优势。长期以来,沃尔玛经常被业内人士用于家乐福相比较,以凸现沃尔玛对中国市场“本土化”程度不够,操作手法过于谨慎,缺乏灵活手段。与此相反,十余年来,好又多在大陆的市场的发展经验可用“机智灵活、八面逢缘”几个字来形容。二者的合作一定程度上可为沃尔玛带来更多的市场运作启示。

 

4、百盛回购内地门店股权与购并扩张

1)收购方背景资料

所属国别:马来西亚(注册地在Cayman Islands(开曼群岛),办公地址位于香港中环遮打道10号太子大厦)。

公司简介:百盛百货是马来西亚金狮集团于1987年创立,马来西亚金狮集团是业务多元化、国际化的工商集团,业务范围包括制造、贸易、零售、房地产、金融服务与资讯科技等领域,旗下有二百余家公司及关系企业。旗下的百盛百货是马来西亚最大的零售连锁集团,连锁百货商店遍设马来西亚各主要城市。2005年,百盛在香港上市(代码:3368HK),该公司2006销售总额为61.69亿元港元,依托上市以及对中国市场的大举进入,百盛业绩增长突飞猛进。

百盛于1994年进驻中国零售业市场,定位于中高档消费群体,是最早在中国经营时尚百货的外资连锁企业之一,在北京、成都、重庆、上海、广州、青岛、大连、西安等18个省市的26个主要城市拥有各类门店38个。

2)购并案例回顾

百盛在港上市后,一直谋求内地独资业务。但受政策等因素限制,此前百盛在中国内地城市开立的门店多以股权合资方式进行,政策全面放开以后,百盛开始寻求对合资股权进行回购并对他百货目标进行收购。

20065月,百盛集团斥资5.2亿元,在北京产权交易所收购其在华合资公司北京百盛中方股东中方控股股东中国工艺美术(集团)公司持有的44%股权,从而实现独资。北京百盛为北京复兴门内大街百盛百货公司的拥有人及运营商,属下有北京海淀分公司、太原分公司、郑州分公司及哈尔滨分公司及辖内百盛百货的运营权。该公司同时拥有百盛旗下新疆百货公司运营商新疆百盛51%股份。截至05年底,北京百盛实现税后利润1.27亿元,而新疆百盛税后亏损净额104万元。同年11月,集团再度收购了两家位於昆明的百盛品牌百货店的100%拥有权。2007年上半年又陆续收购山东青岛百盛、四川绵阳百盛等地中方持有股权实现独资。

在回购自身股权的同时,百盛还积极购并其他合意目标。20073月百盛宣布斥资5.1亿元向Millionlink Pacific Ltd收购江西凯美,后者持有并经营江西省南昌市KM百货店品牌。

3)购并结果

通过开店与并购模式,百盛在中国内地获得丰厚收益,公司2006年销售总额达到61.687亿元,增幅86.5%,经营利润增至人民币7.079亿元,增幅78.2%。2007年上半年,经营利润同比再增54.66%。由于购并带动了业绩快速扩张,该公司股票被多家投资机构推荐,股价在二级市场持续攀升。

5、家得宝并购家世界

1)收购方背景

家得宝(HomeDepot) 成立于1978年创立,目前在全球有2000多家门店。

是全球最大的建材家居零售企业,在美国仅次于沃尔玛的为全美第二大零售商,全球排名在沃尔玛、家乐福之后,是世界第三大零售商。2006年销售额908.37亿美元,《财富》500强该年度排名列44位。

2002年家得宝开始介入中国市场,分别在上海、深圳设立了采购中心,2004年底在中国设立业务发展办公室。至今,其在华采购份额已占其全球采购的10%,同本土500多家供应商建立的良好关系。

2)被收购方天津家世界背景

天津家世界集团是一家以家居建材连锁、超市连锁两大业务为主的零售商,成立于1994年,创始人杜厦以30亿身价位列“2006胡润百富榜”第98位。家世界超市在华北、西北及东北地区内16个城市经营超过50间大卖场,其中在天津、西安及兰州处于市场领先地位,2006全年营业额约人民币50亿元。

3)案例回顾

家得宝在中国扩张以来一直落后于另一家在中国市场熟悉度更高的英国巨头百安居,尽管百安居全球销售业务不及家世界的一半,但其在中国市场扩张势头非常迅猛,目前百安居在华年销售额已逾50亿元,因此寻找合适的购并对象一直是家世界的一大宿愿。2006年下半年之后,因扩张过度而现金链告急的天津家世界急于出售资产,成为家得宝首批购并对象。200612月,家世界出资收购了天津的家世界家居建材超市有限公司的12家分店的100%控股权,金额为1亿美元;此前的一个月,家世界将其在青岛、烟台、太原、包头和呼和浩特的8家连锁超市门店转让给美特好;数月之后的2007年上半年,家世界将剩余的全部超市的100%股权转让给了香港华润集团,至此家世界彻底消失。

4)购并结果

家得宝收购的家世界超市分布在天津、北京、西安、青岛、沈阳和郑州等几个城市,收购完成后,家得宝对这些商店进行了为期8个月的店员培训、消费者分析、商品和店面整新的活动,20078月底,12家超市在上述6个城市同时开业,至此,家得宝在中国抢滩争得一隅。

 

6、家乐福在中国的扩张

1)家乐福背景介绍

家乐福集团由付立叶和德福雷家族于1959年创建于法国,经历四十多年的发展,目前已成为欧洲第一大零售商,世界第二大零售连锁集团(仅次于沃尔玛),在全球拥有11,000多家营运零售单位,业务范围遍及30个国家和地区。家乐福以三种主要经营业态引领市场:大型超市(大卖场)、超市以及折扣店,此外还在一些国家发展了便利店和会员制量贩店。

2006度,家乐福销售 990.15亿美元,列当年度《财富》世界500排名第32位。

 

2)在中国的扩张

家乐福自从1995年进入中国市场以来,一直表现不凡。据央视市场研究股份有限公司CTR2007年初公布的2006年度最新结果,家乐福在全国15个主要城市范围内市场占有率达到4.7%2006年以250亿元人民币的经营业绩居于中国外资零售业首位,远远高于世界零售业巨头沃尔玛购并好又多以前的该年度99.3亿元的业绩,其连锁店单店销售额3.2772亿元的业绩也是我国同一业态中最高的,甚至比以仓储式商场这种以零售经营批发业务的麦德龙单店的销售业绩3.1225亿元还高。

综合来看,家乐福在我国的扩张主要呈现出以下几个特点

    一、扩张速度较快

家乐福在中国占领市场时奉为已久的“速度致胜”的策略准则,在这一准则指导下,家乐福进入中国市场的决心和力度要比其他的世界零售巨头要早、要大。统计显示,从1995年在北京开出家乐福国展店开始至20075月,家乐福在中国共有折扣店100家余家,大卖场99家,而同一时间沃尔玛的门店数是86家(81家购物广场,山姆会员店3家,沃尔玛社区店2家),麦德龙33家,易初莲花75家,从数量上即可看出家乐福在中国的扩张明显快于其他的零售企业。

 

图表五  家乐福在中国扩张历程

年份           年度大事

1995    家乐福在中国开设了第一家大卖场

1996    成功进入上海和深圳

1997    进入天津市场

1998    成功进入重庆、珠海、武汉、东莞

2000    配合迅速发展的需求,家乐福开设了五家大卖场

2001    家乐福积极声援2008北京申奥

2002    家乐福在20个城市开设了35家大卖场

家乐福积极支持上海申博

2003    家乐福在杭州开设了第40家分店

迪亚折扣店进入上海和北京

2004    冠军超市在中国开设第一家分店

2005    家乐福在中国重庆开设第60家分店

2006     家乐福收购上海乐客多部分商店

                                              资料来源:家乐福中文网站         

               

从地区分布来看,家乐福超市与店铺分布在全24个省市自治区,其中99家卖场分布情况在以下城市(资料截至20075月),特点是全国大中城市,从东部沿海发达地区到中西部地区都有分布:上海11家,北京8家,天津5家,重庆4家,广州5家,深圳7家,珠海1家,沈阳5家,大连3家,哈尔滨5家,青岛2家,济南1家,乌鲁木齐3家,南京3家,宁波1家,无锡2家,杭州1家,苏州2家,徐州1家,合肥2家,东莞2家,长沙1家,武汉4家,成都5家,昆明4家,福州2家,西安1家,厦门1家,海口1家,郑州1家,洛阳1家,南通1家,马鞍山1家,佛山1家,蚌埠1家,株洲1家。

 

二、以“大卖场”为主力业态

在进入中国的业态选择上,家乐福以大型超市中的大卖场为主力业态,这种经营品种繁多的廉价量贩店方式非常适合中国这个在高速发展中的国家,且超市中95%配有购物广场,从而使得家乐福超市成为一个集购物、休闲、用餐、娱乐于一体的一站式购物中心。

 

三、“落地生根”的本土化策略

家乐福在世界扩张过程中一直实施“充分本土化”战略,中国化的家乐福战略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以门店管理为中心的管理体系。家乐福赋予各个门店管理人员更多的管理权限,通过管理权限的下放将各门店店长与管理人员的经营责任具体细化。2、因地制宜,入乡随俗。在中国,因为自行车还是中国人的主要交通工具,所以北京市和上海市的家乐福出售的矿泉水多是散装的;出售的面粉和粮食也是小包装的;为迎合中国人喜欢“挑选”的需要,家乐福增加了货架上同类商品的供应量;在内地城市,鉴于消费者普遍的生活水平,家乐福瞄准普通居民消费群体,吸引了更多的大众消费者。3、商品采购及员工本土化。进入中国市场以来,家乐福在北京、上海、天津、武汉、广州、大连和宁波等11个制造业发达的城市建立了采购基地,与超过千家的中国供应商签订了长期供货合同;同时,家乐福在内地聘用了25000名员工。这些做法在为自己节约了大量运输成本和配送费用的同时,也因为能够解决就业问题而能够获得当地政府与政策的支持。

从扩张的方式来看,家乐福在中国致力于以自建方式为主,由于国内开放步伐加快以及零售业政策的调整,其由最初的与国内其他投资方合资经营,到近年更追求控股与独资方式经营。但加乐福在中国的扩张中也同时伴随着一些争议,如超市经营中与入驻商家利益协调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少量商家出现的质量问题受到消费者所关注(如近期食品质量问题被暴光),以及采购与物流管理中存在的一些腐败问题等,使得其管理机制受到市场一些质疑等。

在购并扩张过程中,家乐福也一直试图通过这一方式扩大在中国的投资,但自2006年初成功收购乐客多部分商店之后,其后的市场传闻收购百联已被公司否认。2007年初沃尔玛收购好又多超市之后,在中国扩张一直处在落后于家乐福的沃尔玛终于迎头了赶上来,使得这两家最大零售之间的竞争进一步升级,可以预计,家乐福在中国的扩张冲动仍将会继续保持。

 

7、华润万家在大陆的扩张

华润万家有限公司(CHINA RESOURCES VANGUARD Co.Ltd, 缩写CR Vanguard)是是香港规模最大、实力最雄厚的国有控股企业集团----华润(集团)有限公司旗下的一级零售连锁企业品牌,也是中国最具规模的零售连锁企业品牌之一。

1984214,华润集团属下华润采购有限公司在香港注册成立,1999年公司更改名称为华润超级市场(香港)有限公司。90年代初,华润超市进入内地,华润万家目前的业务发展区域已遍布华东、华南、华北、西北、东北、中原和香港地区,主营大卖场、生活超市、便利超市三种业态,三种业态优势互补,同时针对细分市场,华润万家还开拓了以中高消费市场为定位的Ole创新业态,目前在深圳、北京等城市都有发展。

 20018月,华润集团收购深圳万佳百货,20028月,华润万佳注入华润集团上市旗舰公司华润创业有限公司,20045月,华润控股知名零售企业江苏苏果超市,20045月,华润控股知名零售企业苏果超市有限公司,至此,华润万家与华润苏果共同成为华润零售业务的主力军。20073月被华润集团收购家世界超市有限公司部分店面,进一步加快了华润万家全国布局的发展速度。

截止200612月,拥有门店2148家,员工总人数超过10万人,2006年实现销售额378.5亿元,跃居中国连锁超市第一位。在商务部与中国连锁经营协会联合公布的2006年全国百强连锁中排名第四。

 

 

图表六  华润的内地扩张之路

 

1984年,华润超市创立于香港;

1991年,华润超市首次进驻内地城市——深圳,并于1995年、1998年先后进入华东、华北市场;

  2002年,华润收购万佳百货,并成立华润万佳有限公司;

  2003年,正式启用“华润万家”品牌

  2004年,华润收购苏果超市;

  2005年,华润万家全面收购天津月坛集团旗下28家门店,取得津南区连锁超市业态的优势地位;并于同年收购宁波慈客隆超市,填补了华润万家在宁波地区的市场空白,进一步加强公司在华东地区的发展;

  2006年,华润万家与宁波富邦集团共同投资成立宁波华润万家有限公司,以战略性合作的方式成立新公司进入宁波市场;

  2007年,华润集团收购天津家世界部分超市,填补了华润万家在西北、东北及中原区    域的业务空白,进一步加快了华润万家全国布局的发展速度。

 

 

附录:

图表七  2006年度全球十大零售商及在世界500强中的排名

排名

名称

国别

主营

2006年销售(亿美元)

06《财富》世界500强排名

1

沃尔玛

一般商品零售

3,156.54

1

2

家乐福

食品、药品店

990.15

32

3

家得宝

专业零售

908.37

44

4

特易购

食品、药品店

799.79

55

5

麦德龙

食品、药品店

751.31

62

6

克罗格

食品、药品店

661.11

80

7

好市多

专业零售

601.51

94

8

塔吉特

一般商品零售

594.90

96

9

皇家阿霍德

荷兰

食品、药品店

569.45

104

10

西尔斯

食品、药品店

530.12

114

 

500强名单中另有美国沃尔格林(排名129)、美国劳氏(排名130)、法国欧尚(排名141)、日本永旺(排名152)、美国西夫韦(排名155)、美国百思买(排名179)、英国保利森(排名200)等零售公司若干家。

 

(以上名单及排名根据2006年《财富》世界500强排行榜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