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科院近日举行“2008年《社会蓝皮书》发布暨中国社会形势报告会”,会上专家披露:去年500万高校毕业生至今仍有100万没找到工作,就业市场的紧张更多地表现在高级劳动力市场上,也就是说主要由大学生以上的城镇就业人员竞争的劳动力市场的紧张局面进一步加剧。
大学毕业生的就业问题日益严重,应届及历届的总量累积以及他们背后的父母家庭都将面临巨大的生活和精神压力——不仅来自生活的不稳定乃至窘迫,而且来自社会角色的不认同。这个庞大的群体的生存状态将直接影响到社会的和谐与安定。
这种情况同时也将反过来影响高等教育的健康发展,因为中国现在整个高校的毛入学率仍然只有20%多,经过多年扩招以后只有20%多,这种比例比起一些发达国家,比起周边的一些新兴的工业国家和地区还有很大的差距。所以说,我们不能够停止高校发展的步伐,因为这种停止会造成大量的教育资金向海外流失。
不过,如果换个角度看,面对全球竞争的经济环境以及不断增长的高素质人才需求,我国高等教育流水线上产出的产品——大学毕业生,明显缺乏在高级劳动力市场竞争的势力(虽然具有潜力),不同层面的教育产品的生产和交易方式也与现实需求存在明显的滞后与脱节。这是需要花大气力研究解决的——因为只有真正提高了大学生的市场竞争能力并创造出新的价值,提高了整个社会对他们的认知度,才能从根本上解决他们的就业和创业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