岂能让风雪挡住回家的路


    1月26日开始,受冰冻影响,中国的南北铁路大动脉——京广铁路湖南境内多处出现断电,致使京广线旅客列车出现大面积晚点,滞留在京广铁路沿线的旅客列车一度达40列,约4万人被困。据不完全统计,广州火车站最高峰滞留了60万人。公路运输方面。各灾区主要高速公路封闭,部分国道、省道出现严重拥堵状况。京珠高速公路湖南段滞留车辆一度达到2万台、滞留人员超过6万人。雨雪和冰冻极端天气还导致长江中下游地区14个民航机场因积雪结冰被迫关闭。27日,仅广州始发航班就取消近30班,导致4000多人滞留广州机场。从1月27日起至2月6日止,广东地区各车站停止发售各次旅客列车车票。
    这就是新年伊始的2008。
    于是乎,有人提出这样的建议,赶紧广而告之,动员准备还乡的民工等原地不动,不能上火车的旅客退回原住地,以此来化解这场空前的交通、人流大混乱。
    我不知道,有多少人赞成这个建议。我想起中国民间流传的说法,两个人闹矛盾,甚至动刀子,一个人会对另一个说:“你小心,我让你过不好年!”这是一句威胁人的话,也是一句骂人的话。提建议让人家不回去过年,言下之意不就是“请你过不好年”?或者说是“请你别过年了”。
    因而,我听到这般的馊主意时,禁不住怒火中烧,很想回敬那位先生“闭上你的臭嘴,你再说这样的话,我让你回不了家过不了年。”
    回家的路,即使下黑雪,刮龙卷风,发地震,我看,人们还是照走不误。是啊,在外忙了一年,谁不想赶回家过一个团团圆圆的年?
    岂能让风雪挡住回家的路?
    一个惯有的经验是,“三分天灾,七分人祸”,或者倒过来,“七分天灾,三分人祸”,言即表面是天灾,背后均为人祸。今年的这场持久的大雪照旧如此——既是天灾也是人祸。不难理解,只要对比一下,结论就会自然出来。倘若这场持久的大雪降临在北方,会不会酿成这般的拥堵现象?回答是,当然不会。因为,北方几乎每一年都会下这样的大雪,且比这样的雪来得更猛烈,北方有足够的经验和应急机制,还有预警机制在起作用。多年的事实证明,北方人打赢这样的“雪仗”,几乎是手到擒拿。
    一位记者滞留于广州火车站,带回来了前方最为鲜活的新闻,他在自己的新闻作品中说了这样一段话:

    一般来说,任何危机来临,人们首先想到和采取的应对手段是摆脱厄运,渡过险关,并采取防、堵、遏制等等措施控制局面,如乌鲁木齐市民购买电暖器取暖、苇湖梁电厂也在积极的抢修锅炉等,这是势在必然的现实选择。但作为危机处置来说,如果政府部门因地制宜,事先建设完善的应急预案,那么在突发事件来临时就能从容不迫的应对。因为,突发事件一旦发生,必然会给社会带来极大危害,或者造成社会不稳定,或者使国家和人民的生命财产遭受重大损失,这是任何人都不愿看到的。因此,一定要把预防工作摆在头等重要的位置上,力争把各种突发事件排除和解决在萌芽之中。

    古人云:“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
    中国多年前就提出“建立健全社会预警体系和应急机制”,国务院也多次召开了全国应急管理工作会议,提出必须提高政府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能力,应急管理工作是考验政府行政能力的一个标尺,也是全面提高政府行政能力的重要任务。这说明我国应急管理纳入经常化、制度化、法制化的工作轨道。
    有一些好的例子值得我们去说,譬如,中国气象应急管理工作就做得不错。中国气象局有关负责人在2006年的8月宣称,中国气象应急管理的组织和预案体系已初步建立,气象应急监测预报能力得到加强,气象预警信息覆盖面不断扩大,突发公共事件协同应对局面正在形成。这个不是讲大话,今年的这场持续性大雪,气象部门就表现不错。早在冷空气来临之前,气象部门就准确地预报了信息。后来寒流再次来临时,气象部门启动了预警应急体系,多次发出橙色和红色警报,为有关部门准确详细地提供了预警信息。很遗憾,在这样的准确预报下,有关部门也只会“望雪兴叹”,一筹莫展,拿不出强有力的动作。
    当然,这一切已经成为过去,我们也不能只做事后诸葛亮。大批旅客滞留已经是摆在面前的事实,有序组织他们,让他们尽可能回家过年,是有关部门接下来务必认真对待的。不论头顶的天如何“阴晴圆缺”,大量的回家人将奔走在不同地方不同角落,交通拥堵、旅客滞留的局面随时将发生。温总理在北京西客站看望正在候车的乘客和车站工作人员时,对有关部门负责人讲过这样一句话,我一直记在心底,“根据气象预报,近日全国还有一场大范围的雨雪天气。我们宁可把困难估计得充分些,作好思想和工作准备,周密安排,及时采取应急措施,确保交通的安全、通畅,让人民群众过一个欢乐祥和的春节。”我不知道,有关负责人如何思考这句话的含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