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绩训练能起到哪些作用?
支持团队成员打破知障,拓宽思维,提升企业管理干部及团队的素质。正如开车走盘山道,需要转弯处的镜子指明前进的路况,每个人在工作中也都会存在迷茫、困惑的时候。成功的品绩训练导师会起到镜子的作用,能够支持员工看清自己的现状,看到盲点,少走弯路;辨清方向,走得更快,更便捷实现目标。
支持团队成员看到盲点的同时也看到更多的优点,从而发挥优势,发现并挖掘资源,实现企业目标。
帮助企业创建“学习型组织”。因为品绩训练技术是帮助企业系统思考、改善企业团队及个人心智模式的有效工具。
企业可以应用品绩训练技术原理制定企业的愿景,通过愿景诱发潜藏于每一个员工心目中积极上进、想要做得更好的根本动因。
品绩训练技术认为:任何人做任何事都是为了满足自己内心的深层需要,而愿景能调动潜意识中为自己带来好处的根本动因,从而引发行动。因此,愿景管理能够调动每一个员工的积极性。
品绩训练导师能造就更多的领导者,就如体育场上的教练能培养更多比自己优秀的冠军、优秀的运动员一样。
体育教练能帮助运动员取得赛场的金牌,而品绩训练能支持企业员工在激烈竞争的商界中为自己、为企业取得一枚又一枚商业金牌。
正如同高明的企业家是借力高手、资源整合高手一样,成功的品绩训练导师更善于引发员工智慧,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让员工在前台充分展现自我才能,将自我价值的实现与企业目标的实现有机结合。品绩训练导师是引发者,能把员工带到企业提倡的方向;同时也是带动者、鼓舞者,还像是啦啦队长,鼓舞士气,采用种种方法将每个员工的才能、积极性淋漓尽致地发挥出来。
品绩训练管理能够转变员工的固有工作方式,由“领导让我做”转变为“我自己要做”,启动员工自动自发机制。
品绩训练管理为了促进品绩力的发展,常常采用一些训练技术,借助一些训练工具,其中,“约·哈视窗”就是品绩训练最常用的一个工具。
“约·哈视窗”是1995年由加州大学西部研究中心约瑟夫(Joseph)和哈里·英厄姆(Harry Ingham)两人所发明。
通过对该工具的掌握,品绩训练可以更为清晰地研究人、了解人。约·哈视窗认为,每个人对于世界的认识与了解都是由四部分组成的:
第一部分:公开的部分。即别人知道我也知道的部分。比如学历、长相、肤色、高矮胖瘦、体型、性别等。
第二部分:盲点的部分。即别人知道我却不知道的部分。如自己的缺点、自己的局限、自认为对员工很好可实际上员工却不这样认为、自己平时有很多的优点,可是自己并没有发现等等。
第三部分:隐私的部分。即别人不知道但我自己知道的部分。如发生在自己生活当中不为人知、也不愿意让别人知道的一些事件。例如埋藏于潜意识最深处的过去曾经受到过的伤害、痛苦;员工对领导有意见却不愿找领导当面沟通、对公司的政策极度不满却从不提出等等。
第四部分:潜能的部分。即别人不知道我也不知道的部分。如你将来能取得怎样的成就,未来所释放出的光彩与能量,在这个项目中你将要做出的成绩与贡献等。潜能是任何人都不清楚、蕴藏在生命深处最卓越的能力。
训练导师通过专业的策略引发当事人去发现更多,把盲点的区域变少。同时引发当事人去接受和正视在自己生命中所出现、所发生的所有的事件,鼓励员工勇敢讲出心中的真正所想,引发员工心中梦想,激励员工在梦想的引领下不断超越自我,以此来激扬当事人本身所具备的优秀禀赋,从而获得更卓越的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