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击票贩子,谁之责任?


出处:网吧帝国网   作者:赵福军

    两天前,北京下了小雪,这个冬天越来越冷了,也意味着年关越来越近了,为什么把过年叫年关,小时候一直不解,后来问了老妈才知道年关这个名词是旧社会的词语,“富人过年,穷人过关”就是这个意思。
    2000年,读大学,第一次出远门,深刻体验了见站就停绿皮慢车的“谦逊”,更要命的是满车拥挤的乘客不但导致车内空气污浊,而且行走困难,仅距离十来米的卫生间,需要不停在“借过、借过”声中挪半小时,让我想起了几个世纪前被贩卖的黑奴乘做的船舱。

    有了一次体验,就再也不愿去重温,从此我抛弃了四位数的绿皮车,但每到过年前夕,我仍会不安,为订票难而不安。每年春运的开始,就意味着“一票难求”的到来。春运是所有他乡异子们共同的苦难,但却是倒爷、黄牛、票贩子们的福音。

    从报上看到,票贩子早在1984年就出现于北京城,至今已24周岁了,他们深暗与时俱进的道理,互联网让他们的倒票、卖票行为更具隐蔽性,信息覆盖面更广,渠道更加畅通,成本相对更底,利润也就更大。

    政府年年也在严打票贩子,但在利益的驱动下,仍旧屡禁不止,为何?一方面车票总量严重供不应求,再加上各类关系户与车站内部人员的“内鬼”行为,更使得火车票成为严重的稀缺资源,市场成交价一路飑升;另一方面,票贩子的防身术的不断修炼,也降低了被执法的概率。
    有人说,票贩子的存在是因为有众多人去购买,这是扯谈,试问非春运期间,你见过几个乘客拿着钱到处找票贩子买票的?詹鹏呼吁写写打击网络票贩子的文章,其实打击网络票贩子的关键在于打击现实社会中的车票投机者,核心责任在于政府—“铁老大”。

    今后如果宏观上车票不是供过于求,各类票贩子仍旧会长期存在,而且会越来越牛X,靠执法永远也不可能肃清,从来没有人去算过因为春运车票供不应求而导致的社会非生产性成本支出到底有多大,也从来没有人去算过假如车票供过于求情况下产生的社会正生产力是多少。反正年年仍旧重复着“一票难求”的盛世。

    倒爷、黄牛、票贩子们又可以过一个好年,只是可怜了那些飘零一年的民工朋友们,未来一个月,等待你们的将是另外一场关于火车和火车票的“战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