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海蛟的非常人生


实现自我 传递价值

人生充满着变数,而这种变数又包含着诸多说不清道不明的因素,必然的、偶然的。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的人倒能收获生命意外的馈赠,这就是龙海蛟的变数。龙海蛟独自静下心来的时候会想着他的那些亲身过往,回味自己的人生起落成败得失,那些曾经喧嚣过的蒙了尘的人与事,以及那些值得珍藏和传承的交缠于心的情感。对于这些他不能忘,也忘不了。

20世纪90年代末期,龙海蛟靠着三千元起家,干起了众人眼中不甚起眼的南货食品买卖,物换星移十一载,龙海蛟而今已经做成了湖南中烟工业公司长沙分公司的总经销,做到了品牌烟酒批零兼售,而且还是一家大公司的老板,固定资产过百万,生活殷实无忧。

“真是没想到啊”,龙海蛟自己也这样感叹,哪曾想一桩普普通通的小本营生竟能做到今天这个地步。能够走到今天,龙心里着实感激着那些帮助过他的中烟人,还有他的亲友,感激他们给了他迈向成功的启发,给了他历炼的勇气和毅力。

在龙海蛟的身上,这种情结浓得已经无法化开,“这辈子,除非自己动不了啦,这家烟酒店是会永远开下去的。”一个拥有资产过百万的公司老板,对自己起家时的烟酒店一往情深,全城恐怕也难找出第二家了。

 

第一次采购大赚

龙海蛟42岁的年纪,眉毛很浓,根根呈竖立状,不免让人联想到朱镕基那种倒立眉,很魄力很气势的那种样子,然而他始终就是一副不愠不怒的脾气,所以有人曾说,很难将他瘦小的身材、温文和善的外表与他创富的磨难与历炼联系上来。

龙海蛟的人生经历中尽管没有大起大落,然而他所经历的坎坷波折却相当丰富。在他做糖酒生意之前,他曾在地市中学执教5年,后在长沙肉联厂做过六个月的切肉工,再然后下放到长沙县陆口区供销社作服装厂的推销员,不到半年又被安排到县区社办公室工作。此后,又辗转到了县棉麻投产公司,做了一名业务采购员。

本是益阳师专毕业文质彬彬的龙海蛟,在教育行业操持了短短几年时间,就被时代之潮推涌到了另一个于他陌生而遥远的彼岸。怀着刚上岸的无所适从,他忐忑不安地完成了他人生一次大的转型。

1991年的3月,在长沙县棉麻投产公司上班的第二天,龙海蛟就接到一项任务,公司派他次日前往东北采购黄豆和玉米。这样一个完全陌生的环境里,龙海蛟对于自己能担此重任的能力有所怀疑,自信心严重不足。因此,在周经理的精心指导下,龙海蛟花了整个晚上的时间熟悉采购环节和产品质检等专业知识,他甚至把周经理抄给他的满页的品种质检细节笔记都熟记于心。

龙海蛟在这之前还从来没出过湖南省,这次的出差还真不敢怠慢。花了四个月的时间,了解了全东北的100多个市县的黄豆玉米品种,龙海蛟总算以最优质的产品、最低廉的价格敲定了两家大的粮油贸易公司。签订合同时,当对方问到他需要采购多少时,他不假思索地说“那就一个专列吧”,然而他当时并不知道这“一个专列”具体有多少吨,头脑里只是熟记着周经理出门时交待过的那句话,“只要质量价格符合要求,数量不限。”合同刚签下,龙便喜滋滋地汇报给周经理,心里对自己头回出马的顺利还颇有些得意。谁知,周经理电话那头轻描淡写地说了一句:“你一下订购这么多,就不怕豆子卖不出去生虫啊?”听了这话,龙才慌了手脚,发现自己随口应下的“一个专列”突然沉重如鼎,急得掉下泪来的他忙跟周经理回电话解释,希望能找出一些缓和的解决方法。

然而没想到的是,这十几车匹黄豆玉米正当托运回湖南时,车皮价格突然上涨,并且这批货物竟然没进仓库就被销售一空。这就不仅是为公司节省了一笔很大的采购支出,还省下了一笔不小的短途运送费。第一次出去就为公司赢利不小,这着实让龙激动不已,对今后在商途上的发展也自信了不少。

随后的几年,凭着一股子事业的钻劲和锲而不舍,龙海蛟在公司积累了不少的销售经验,为公司创下不少的业绩。这可以看作龙海蛟后来在商业上发展的基石吧。

 

挖到人生第一桶金

1996年以前,龙海蛟当时所在的省棉麻公司在伍家岭拐角处的一处门面做食用油,因为势头不好,每年都亏损3万元左右。龙海蛟想承包这个门面,然而苦于没有本钱。那时他每月工资380元,爱人每月300元,两人总共才3000元的积蓄。后来搭帮他的大姐,东拼西凑了一万多元钱,凭着这点“本”,龙海蛟接下了这个门面,自己亲自题写了店名“泰阳土产”。

经人提点,龙海蛟尝试着卷烟的销售,与中烟公司一联系,转而在小店摆起了白沙、芙蓉王等湖南名烟。

龙海蛟现在偶尔会有轻微的健忘或失忆,他的朋友明显地感觉到了这一点,久违后的谋面令他颇有些费力了,好久才能叫出这位朋友的名姓来。这是他在97年的一次意外车祸后落下的。因为人手不够,正常情况下进货补货都是龙亲历亲为的,里里外外一把手,有时候站柜台也不例外,又由于小本经营,小店需要周转快捷,进货便形成了量少次多的特点。经常一到中烟拿货,那里的朋友们就都笑着说,“小龙啊,这张摩托车风雨无阻的,来得还真勤哪!”所以也有不少的朋友笑称他“来得勤”。

按照往常的习惯,龙下班后的第一件事就是火急火燎地骑着那部已经被他磨得破旧不堪的老式摩托车赶往进货的路上,这天下大雨也不例外。下班后,因为要赶时间,龙紧踩油门,摩托车在雨后的水泥路上显得格外的轻快,尽管连日来的疲劳奔波使龙海蛟有些憔悴,然而一想到这份自己倾尽心血的事业,龙海蛟就提起了精神、干劲十足,这个糖酒小店就如同他的生命一般,此刻正等待着新鲜血液的补充,向着新的局面进发。然而,就在这个速度之下,龙突然感觉到脚下不对,转瞬之间,他失去了重心,感觉身体陡然一轻,似乎被一种什么力量给托起,然后就是重重地一沉,随着身体的一阵剧痛,他失去了知觉。醒来时,他已经躺在了医院的急诊病床上,看到亲人满是焦急的泪眼,他才知道自己因为头部严重受伤,已经休克了24小时。

然而,他感觉小店的生意离不开他,在医院休息了不到一个月的时间,他就又跑回店里打点去了。因在医院耽误了些时日,店里的货急需补充,龙便用他日思夜想琢磨出来的巧办法,将摩托车尾座挂了两排钩子,用橡胶绳子一固定,竟比平时能多运上好几件烟呢,这样一来,就能减少运货次数,自己加班加点也不用这么辛苦费力了。全长沙市的个体经营户里,就属他的摩托车托运得最多,一次能搬上15件货,所以那时的市中烟公司销售部的人常常夸赞他是“全长沙首屈一指”。

凭着这种摧不垮打不倒的精神和坚持,龙海蛟的生意越做越大。

起初他的小店一次吃不下几件芙蓉王烟,因为成本不够,亲友几次主动支持帮助解决他的资金问题。从零售到批发,小店的营业额越来越高,小店每天也是门庭若市,人来人往,龙海蛟夫妇总是笑脸相迎。来者都是客,哪怕遇上不买烟的客人,龙海蛟也总会主动上前递上一支烟。

因与长沙、常德几家卷烟厂商的关系日渐密切,龙海蛟慢慢与中烟的陈建华、王海成了很好的朋友,他们在经常聚在一起吃饭谈业务,这其间,龙海蛟得到他们的点拨,受了不少的启发。

赚钱不怕难,龙海蛟生意上非生意上的朋友也越来越多,生意越来越好,欣喜之余,龙海蛟夫妇俩的干劲越来越足,龙海蛟的摩托车也像吃足了油,越跑越起劲了。

两小时进账3万多

因为店子生意兴隆,龙海蛟将朋友来长沙避难的表妹收留在家,平时也帮忙照看店面,打理些日常事务。然而,有时候店里生意好得是三人轮番倒班都忙不过来。

印象最深的是,特别忙的那一天,三人都带着倦意地准备收工,这天傍晚他们心里都挺殷实的,今天一定是收获不小的。结果一盘点,数字却令他们意外的兴奋,这个数目是他们辛苦一年来在自家的账本上从来没有出现过的。中间的两小时,居然进账有3万之多,那是两个小时啊,这令小两口狂喜不禁。

这天的晚上成为他们三人的不眠之夜,三人促膝而坐,似乎身上每一个毛孔都是亢奋的,那晚,从店铺的经营模式的改进,如何扩大再生产到三人之间交接班的衔接,再到如何调动大家的积极性等问题,他们不知疲倦地谈到了大天光。

在当地,龙海蛟的老实厚道,作生意讲诚信是出了名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一打开,周围的人都喜欢上他那买东西,甚至有的人还跑了上几里路去他那买烟。龙海蛟对待客人也相当热情,有时候客人买了烟,他还附带送个打火机一类的小东西,广得百姓口碑。

处在世纪之交的1999年、2000年,是龙海蛟感到欣喜的两个年头,世纪婚礼受到众多年青恋人的追捧,婚事喜事不断,这在无形中也让龙海蛟意气风发了一回,在为他人操办酒宴所需烟酒饮料的同时,他觉得自己也乐在其中。这种乐需要不辞辛苦,需要有伟大的奉献和自我牺牲精神。奔波其间,龙海蛟还收获了很多朋友。不管人家是头次还是熟客,凡家里操办喜酒,龙海蛟定要带上一个红包,丢到人家里就走,连水都不喝一口,回头还扔下一句,烟酒没有用完的,回头我再来拿。

同行里有说他“发宝气”,不懂得赚钱做生意的,然而龙海蛟心里清楚,就算自己做的不是赚钱的买卖,对朋友,他同样会这么做。

这一年的好运,全是龙海蛟交朋友“交”来的。中烟厂商喜欢跟他来往,朋友们更是喜欢跟他交道。在这一行走到今天,龙海蛟始终认同陈建华经理对他说过的那句话:“(你)做生意,真正不是在做烟,而是在做人。”

龙海蛟还将这句话加入了自己的理解,做销售重在做服务,他的店子从1996年开张到现在,营业时间只关过三次门,一次是自己疼爱的侄儿子结婚去参加喜宴,一次是自家保姆结婚去喝喜酒,还有一次是曾支持过自己的哥们办寿宴。这三次,都是因为无人看店才无奈闭门的。后来就连自己的岳母娘过世,他也是托人看店,坚决没有关门。他时刻想着,不能让我的顾客朋友从我这里折兴而回。

龙海蛟说他这辈子离不开烟了,自己的思想感情也都融进了芙蓉王、白沙的文化中。通过传递,龙海蛟将自身的感受和自我价值也传承到了顾客当中。他始终相信,是那个刚起步的烟草行业成就了他,今后,他还要将这份情感与文化继续传承下去。

                                                   作者/万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