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是有个大师说得好:“你看,放着公共运输不用,大家一起塞车,每一部车只坐一个人,多么浪费社会资源啊!你有钱可以买车、买汽油没错,但这牵涉到的,不仅仅是个人的负担,也是社会成本的负担,更是我们人生的一个大负担;这种负担使我们的生活变得非常得乏味。本来坐公交车,大家可以很轻松,谈笑风生,偶尔问一下司机:“到哪里了?”现在不是,人人开一部车,心浮气躁,有谁真正享受开车呢?开车原本应是一种享受,花那么多钱买一部车,行驶在美好的高速公路上,应该好好享受才对。可是大家都拼命往前冲,为什么?因为整个社会结构和内心结构发生了变化,资源没办法运用在‘享受’方面,而是用到‘愤怒’上,我们光看一个人的讲话与思维模式,就知道他是否是开车族或飙车族。这就是社会价值产生病变的现象,我们要如何恢复过来,找回失落的人性呢?这必须在个人与整体上有所搭配。”
刨根问底,堵车到底不是堵车,最重要的还是人,还是心理问题,人堵心堵,才堵车。治理堵车到底不能光靠“政策”和交警,还是要靠“心界”和导师。
到现在,还是很多人不知道为什么要坐公交车?为什么要开车?为什么不开车?为什么坐公交车和开车都是一种享受?什么是享受?享受什么?为什么有车少开车是一种修养、用车才开车是一种境界?这么多的为什么,这么多的不明,为什么?怎么办?
都说是人类进化了几千年,我却不这样认为,兔子也不这样认为,兔子怎么就没想到去造辆汽车开呢?因为它不需要,它没那么多欲望,它认为自己的四只脚足可以踏飞大地,逍遥乐活了。实际上人类有的地方的确是在退化,没有车就不知道该怎么办,有了车还要比是不是双B(BMW和Benz),走几步路就喊累,不知道还能做什么,人类就是毛病多。
还是给“人心”办个“不堵车大课堂”吧,聘请导师,疏通心理,心不堵,车畅通。
心无通透,路有拥堵。不堵车要从“心”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