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近日,有关某微波炉私定行业蒸标准,误导消费者的媒体报道铺天盖地,一时间,众多知名家电品牌均卷进了这场突如其来的“蒸”夺战,有人说,好比在用微波炉猛火加热铁齿铜牙,行业自爆的预警灯已经开始长鸣。
其实,这并非是我国经济领域第一次出现“责难门”,小题大做、恶意炒作已经令中国经济出现了数次“内战”,而其结局也是如出一辙的两败俱伤,给国家、企业和大众造成了很大伤害。中国各个行业的国际化进程,经历过也还需继续坚持通力协作、一致对外的战略原则,切莫使初具规模的中国经济长城在无谓的“口水战”中淹没。
目前,一场有关微波炉“蒸”标准成立与否的口水大战正在行业内激烈地进行,姑且不论“蒸”标准最终能否确立,毋庸置疑的是这场看似偶然的,以消费者维权做掩护的炒作,已经直接损害了微波炉行业的健康发展——在刚刚脱离了低端价格大战不多久,行业有望出现一个长期稳定的发展阶段的时候,却遭遇了偏离技术创新根基的“责难门”事件。
美的微波炉把协会标准当作行业标准的做法固然欠妥,然而,就此展开一场文革式的大批判似乎大可不必:首先,必须承认事件的初衷并非恶意——企业无非是为了加速微波炉产品在“蒸”功能方面的国际化发展趋势,为消费者提供更为明确的购买建议而为之;其次,当今中国消费市场已经颇具理性思维,顾客的眼睛自然雪亮,此时是否还需要有人站出来大声疾呼,引领舆论的导向?这种看似正义的批判其实是唯恐天下不乱;最后,为了一场舌战而投入主要精力,倒不如有理有据地用事实反驳有力——既然没有国家标准,为什么不能以此为契机,共同展开一场积极的标准制定工作呢?
回头想想,揪住某个企业的小辫子兴风作浪,导致整个行业在一段时期内热衷于打嘴仗而忽视产品研发与市场建设的案例不胜枚举:从前几年“金龙鱼风波”使得中国食用油王牌遭遇虚假广告信任危机,到刚刚平息的农夫山泉饮用水酸碱度大争论;从瑞星与金山的“杀毒大战”,到国美苏宁两大“家电掌柜”的超级斗法;当然,这里也少不了来自家电行业的口水——格兰仕空调与格力的“格式纠纷”在业内人所共知……上到数码产业信息工程,下到粮油食品,漫天飞舞的口水从未有停止过。
然而,这些争论的实效性如何呢?金龙鱼依然是女排指定用油,农夫山泉依旧持续着自己的扶贫工作,而那些双雄并立的市场格局也依旧是相持不下,平分秋色。著名企业的品牌不会因为一两个恶意攻击瞬间崩溃,而在激烈辩论的同时,无数的中小企业会借机崛起;更堪忧的是,这样的恶语相向不仅直接导致了外国政府、外国消费者对中国产品的不信任,进而出台了一系列限制中国商品出口的贸易壁垒,同时国际巨头也乘机纷纷涌入国内市场,这真是斗伤了自己人,便宜了外国人……
美的微波炉此次遭遇“责难门”,再次对中国家电行业乃至整个中国产业提出了警告:小题大做的口水大战在置对手于死地的同时也歪曲了行业前进的正轨,最终受害的是消费者、是企业自身、是中国经济。中国经济的发展,必须以技术创新为核心,建立在企业和谐竞争,共生共赢的基础上,过大的内耗,尤其是“痛打落水狗”式的口诛笔伐,只能使行业偏离航道,降低“中国制造”的公信力,空谈误国,实干兴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