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中国的房子究竟是给谁住的?
文/汪华斌
《俄罗斯报》日前刊登了一篇名为“俄罗斯人在中国购房”的文章,文章称中国正以其舒适的环境、低廉的生活费用、相对安全的治安环境吸引着俄罗斯百姓前来安家。目前,位于远东地区的阿穆尔州已有近100个家庭在中国购买了住宅,这还只是决定搬家的俄罗斯公民中很少的一部分。“对富裕的俄罗斯人来说,在中国购买不动产相当于无风险的资本投资。”《俄罗斯报》的文章称,外国人到中国买房很容易,钱和护照就是所需的一切;因为中国政府对来自外国的不动产购买者并没有严格的限制。
这使我想到,我有个朋友想在美国买住房;结果因为没有绿卡而没有买成。后来有了绿卡,还只能在居住地购买一套住房;并不允许作为投资的途径,因为它定义住房就是住的。而我们只是现在才有一个对外国人的购房限制,即六部委出台的新规定;该规定第一次规定‘只有在中国居住和工作一年以上的外国人才可以够买一定面积的商品房’,而且还必须采用实名制。现在超过70%的中国居民凭自己的经济条件是不可能购买房产的,所以抵押贷款业务在中国发展发展迅速;优惠的银行贷款条件不是解决了中国人的住房,而是进一步刺激了外国人到中国买房的热情。由于在中国购房置业的外国人越来越多,一些外国商人干脆做起了国际房屋买卖中介的生意。去年,在布拉戈维申斯克市出现了一家专门帮俄罗斯人在中国购买或者租赁房产的代办处,短短几个月内,俄罗斯人就通过这家代办处在大连购买了5套住宅,在黑河购买了10处,在三亚市购买了将近30处住宅。正因为如此,中国的房子实际是为外国人或中国有钱的人准备的;而老百姓是不可能购买住房的。如龙永图就公开说过,‘中国的中低收入者买房是不现实’的;这实际是中国国情,也是我国房地产的定位。因为中国的房子并不是为中国人解决住的问题,而是有钱人投资增值的载体。
据某些专家学者的抽样调查,发现武汉市现在的房产如果对武汉市居民平均分配;则每人可获80平方米以上,然而武汉市现在多数人还在人均20平方以下的实际住房中。而我们有房的人却有几处住房,而没有能力的人却一处都没有。如我们某国有企业的处级干部,全部是250平方的复式楼;可他们竟然百分之百在外面还买了一处或几处的商品房。因为他们的钱太多,而内部分的房又不花钱;所以才有钱对外进行投资,而这些投资的房子全部在闲置。我们现在经常发现,一些高档小区的入住率不到百分之三十;因为其它的房子全部是有房住的人买下的,当然只有空闲下来;而老百姓却依然没有解决住房困难,反而把房价越拉越高;据武汉市房地产统计,武汉市的商品房现在有百分之四十是外地人(含外国人)在买;这就是我们的房地产。
我们知道,房子的功能就是居住;如果不是居住,那房子还有存在的价值吗;我们社会就能使非居住的商品房,变成为世界上唯一的投资增值形式;我们把中美之间的住宅条件进行直接比较,就能发现这中间的差距;绝大部分美国住宅是2—3层的楼房,附带车库、游泳池;相当于中国的高级别墅和联体别墅。美国房产商所经营的都是现房,而且是装修房;基本与中国的豪宅相仿。就这样的住房在美国的售价折算成每平方米单价一般不足8000元人民币,而我们现在经济住房都快要超过每平方米单价8000元人民币了;更重要的是美国房地产商规范运用的住宅建筑面积概念不同于中国的‘建筑面积’,直接以统计上公布的面积为基础推算的单价;美国住宅面积数据相对低估,其测量方法下的单元住宅单价还需要打折。由此看来,世界最富裕国家的房价比作为穷国的中国还要低不少;因为它们一个普通超市售货员的年薪约合人民币20万元,也就是说一套100平方米的住宅相当于其5年左右的总收入;而我们现在年收入达到十二万的尚不到5%(按去年自己缴税统计),因为我们还有近40%年薪不到一万的人是没有住房的人;这些人一辈子不吃不喝也不能购买一套住房。然而即使美国在这种房价情况下,它们还在为高房价担忧;美联储利率的调高也可以说是一种必要的调控措施,而我们竟然在房价面前不知所措。
我们知道:一般情况下,房价上升到户均收入6倍左右的区域就是经济泡沫区;现在的中国,有几个城市的房价不是泡沫区;按中国现在还没有住房的人统计,我们的房价现在是50--120倍于户均年收入;而且还在保持高速增长,这样的房价合理吗?
既然我们的房子不是为中国人准备的,那为什么对多住房或外国没有高征相应的税呢;我们那闲置的房子真的就应该空闲吗。这真是:‘有钱的有分配房还能拿钱买几套商品房,而无钱的没有分配房而且也买不起商品房’;所以才出现‘有钱的有闲置住房,无钱的却现在就没有住房’。我们老百姓能与有钱的或外国人在同一起跑线上吗,如果不能我们为什么住房却总向有钱人或外国倾斜;我们老百姓不希望自己投资住房,只是为了解决自己的栖身问题;因为我们的经济适用房估计也是共产主义才能实现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