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烈反对捂盖子的政府强权逻辑


强烈反对捂盖子的政府强权逻辑

  刚才浏览价值中国网的文章,看到邓春先生的《“一封家书”让谁哭》( http://www.chinavalue.net/article/74678.html )。我对文章所提的观点极不赞同,只对文章不对人。以下灰字为原文的部分引文。红字为我的想法。

  纪录片《未通电话的村庄》的故事梗概是:一位经过千辛万苦终于走出羊拉山的年轻人,在外地工作应该算是出人头地。虽然走出了贫穷的山庄,由于交通不便,这位年轻人只能通过信件来传递对母亲、对家乡的思念之情。一日,打扮得非常入时的年轻人来到羊拉村邮局,欲将一封厚厚的信件和一双水靴寄给深山里的母亲。年轻人的母亲住在距离羊拉村30小时路程的羊拉山,邮递员要以马当车日夜兼程30小时才能将这份充满孝心的邮件送到年轻人的家。于是,次日清晨6时,拍摄组人员与邮递员乘马同行,开始了漫长的送信之旅。邮递员及拍摄组人员要在海拔4、5千米的深山间坎坷前行,由于严重的高山反应,摄制组的女记者上气不接下气吃力地跟随着,一路上摔了很多跟斗。
  出发10小时后,邮递员和设置组人员来到一家农舍借宿。农舍的老妇甚是热情,因为,这座山里的居民完全是靠信件来连接亲人与外边世界。在农舍里,一行人围着温暖的炉火旁,品尝着老妇人为其赶做的山村里最好的料理——疙瘩汤。这一中国60年代的救命料理出现在现在的羊拉山,令人深思并浮想联翩。摄制组的记者边吃边夸老妇人的手艺好,竟能有普普通通的玉米面做出如此香软料理来。
  次日清晨,邮递员及记者一行又匆匆地出发,开始了艰苦而快乐的送信之旅。自出发30小时后,一行人终于到达了年轻人的家,将厚厚的信件和洋溢着报效之情的水靴送到年轻人的母亲手里。由于老人家没读过书,邮递员要一句一句地将信念给老人听。老人边听边淌着泪,用颤抖的手穿试孝心儿子买来的水靴。面对此情此景,邮递员哭了,记者们哭了,日本电视机前的观众们哭了,日本节目评论现场的嘉宾们哭了……
  孝心儿子孝敬母亲的故事令人感动,羊拉山秀美的风貌、纯朴的民风令人感动,邮递员工作的艰辛令人感动……那么,当看完这部记录片并感动得满面泪水后,谁能猜得出《未通电话的村庄》的真正拍摄目的呢?再有,在现代化的今天,在洋人并非新鲜物的今天,是谁在不了解内幕的情况下,邀请或允许日本摄制组进行拍摄的呢?
  
将中国人母子之爱的美德宣传出去是件好事,将羊拉村秀美的风光宣传出去是件喜事。那么,将我们的贫穷与落后宣传出去是否是件喜事呢?知耻而后勇固然是件好事,但作为中国人的我,还是不希望通过谁的镜头、通过谁的窗口将我们负面的东西展示给世人,更不希望生活在现代社会的人们仍然存在“洋人依然是新鲜物,对洋人毕恭毕敬”的恶现象。正如一些国家的“间谍”以旅游为手段,绘制我地图、盗取我机密一样,希望我们相关省份的接待人员要在弄清洋人“旅游”、“拍摄”真谛的情况下,再开友好、交流之门!
  补充:
  
笔者对《未通电话的村庄》的拍摄目的猜测有二:
  一,2008北京奥运召开在即、2010年世博会将在中国举行。日本媒体将此节目播出,或欲以点带面让人对中国的强大及实力产生怀疑。
  二,日本自民、民主两党派的龙虎斗已经白热化,因此,日本部分媒体只能以此手法来分散选举的生力军——民众的注意力。目前,日本参议院大选竞争如火如荼,或许这一节目的播出可以分散人们的注意力,而淡化各党派之间的矛盾与冲突。当然,这一媒体究竟向着自民党还是向着民主党,没有人能猜得到。

  强烈反对作者的想法——将我们的贫穷与落后宣传出去是否是件喜事呢?知耻而后勇固然是件好事,但作为中国人的我,还是不希望通过谁的镜头、通过谁的窗口将我们负面的东西展示给世人——
  作者希望中国拥有更好的形象的想法值得同情,但这种逻辑并不正确。  作者的逻辑,我称之为捂盖子的政府强权逻辑!
  捂盖子的政府强权逻辑,不知道有没有人用过这个词。我觉得用这个词非常恰当。什么是捂盖子的政府强权
逻辑。这种逻辑中国政府运用得最多(其他国家也有,但以所谓的社会主义国家因为爱面子所以运用得太多)正是政府这样的逻辑,把所有的不好的、落后的、不光明的、不利于塑造高大全形象等的事都捂住,却不去反思政府(对人民)的责任,反而千方百计地不让世人知道,然后展现所谓的歌舞升平。实际上呢?人民的生活依然没有改变……我反对这样的政府和逻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