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一谈及基础研究,就和深奥、无实用价值、无经济效益相联系,甚至认为不务正业!很少人愿意做,也很少单位愿意资助。那么什么是基础研究呢?我们看看历史上有哪些著名的基础研究成果。牛顿力学、进化论、相对论、电磁理论、微积分、哥德巴赫猜想、光通讯理论等等。基础研究不针对一项具体的应用,是我们建构的概念、哲学、数学理论及方法、认识、方法论、人文理论、思维分类、模型、假说及论证等。
由于基础研究针对范围广,人们在应用过程中还需要结合具体领域的特点进行再开发,因此基础研究是抽象的,也是没有直接价值的;但是正因为其涵盖广,一个基础研究成果可以应用在很多门类广泛的领域;由于其抽象,人们想获得基础研究成果就需要搜集大量不同领域的科学经验和数据,进行长期提炼。就像居里夫人从几吨沥青中耗时几年提炼不到十分之一克的镭一样困难,也因为其获得困难,其成本就足够大,一旦成为必需,就会价值千金。
基础研究的估价。基础研究的成果一旦得到应用,就能产生创新性突破,创新对于产业的推动是革命性的,如果按照劳动付出看,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平分,应用研究可以创造一个产业,基础研究的价值就占半壁江山,如果应用到N个领域,基础研究的价值就是N/2乘上产业价值,如果该产业仍然是另一产业的基础(如互联网、无限通讯、光纤产业、激光技术),该基础产业的价值又会乘上M/2倍,随着时间的推移,产业深化,价值会继续扩散,那么基础研究的价值将再放大M/2倍。我们无法计算相对论的价值,因为它实在太大了;我们无法计算激光理论的价值,如果该技术没有被提出,我们人类的生活水平可能会倒退几十年。
人们往往抱着短视的思维,总想在能够最直接获利的领域钻研,希望尽快获得利益(摘桃子),希望在有生之年能够享受价值回馈,因此人们最热衷的是应用开发,次热衷的是应用研究,最回避的是基础研究,只有具有战略眼光和奉献精神的人和团体,才能专注或兼顾于基础研究。
基础研究应该无价共享吗?至于是否无价共享,一方面是向谁收费问题,一方面是奉献精神问题。科学家为了一个信念,将数十年研究成果公诸于众,虽然博得了尊重和赚取了稿费,但是与其付出相比,是不相称的;另一方面,如果不公诸于众,难道要将半生的辛勤劳动成果烂在肚子里、带进坟墓里去吗?这种状况确实尴尬。现在发达国家对一些有突出成果的基础研究人员采取终生供养,要走进这个圈子,也是需要十年寒窗、范进之笃,非大众所能享的。当今对于基础研究的成果的运用现状,应用研究者基本上是心安理得地免费享用,连注明出处和致谢都不需要的,得意之时,可能会提及一下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