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大豆与玉米半年报


——2007 年大豆与玉米半年报

   行情回顾篇——争地效应主导市场

    农产品( 21.90,0.00,0.00%)的牛市行情在2006 年第四季度CBOT小麦因大幅减产价格飙升至10年高点的率领下启动,在2007年上半年行情得以进一步深化。无论是大豆还是玉米,07/08年度的供需平衡关系在农产品被日益发掘的多种用途引导之下,步入了一个非常脆弱平衡阶段。在这种供需不足的大背景之下,大豆、玉米的长期牛市基调已经非常明朗。

    2007年上半年农产品行情,是一波典型的大豆、玉米争地效应主导下的牛市行情。面对需求强劲、耕地有限的形势,CBOT大豆价格紧跟CBOT 玉米的走势,以保证能与玉米在争夺播种面积上不处于绝对劣势。

    一、种植意向报告前,争地效应支撑农产品价格

    自2006 年的9 月份以来,CBOT玉米的价格在乙醇工业需求疯狂扩张、供需失衡已不可避免的刺激下,展开迅猛的攻势,进入玉米高价时代。解决玉米供需紧俏的有效途径,除了通过高价抑制需求之外,玉米播种面积的大量扩张势在必行。而美国的耕地面积有限,玉米耕地的扩张势必挤占大豆的播种空间,在这种情况下,大豆为了与玉米争得有限的耕种土地,价格紧跟CBOT玉米的走势成为一种必然。

    CBOT大豆、玉米走势图

    尽管2006 以来CBOT 玉米期货价格已经出现大幅度上涨,玉米的价格已经站到了4.00美元的位置,但美国玉米超低的库存水平、业内质疑07年能否有足够的种植面积来补充以缓解美国及全球供需平衡紧张局面、以及投机力量的急增,这三大主要因素促使07年玉米价格在4 美元的基础上进一步拓展空间。

    而大豆市场,尽管面临06/07年度创记录高水平的结转库存、南美丰收在即的基本面利空,但由于美玉米耕种面积需急速扩张、大量挤占大豆土地,业界对供应面的利空已经较大地忽略,关注的焦点转向了如果美豆播种面积大量转向玉米之后,07/08年度的结转库存将大幅度降低,美国及整体西半球大豆长期供需平衡将变得紧俏。在美国农业部3 月30日的种植意向报告出台之前,不同分析机构对耕地转移程度意见分歧非常很大,从而造成对07/08年度的玉米、大豆供需平衡数据出现天壤之别。因此,随着不同机构预测报告的出台,CBOT大豆、玉米的价格也随之剧烈波动,大豆、玉米的争地效应支撑着农产品价格的坚挺,这期间,CBOT玉米价格持续扮演着农产品价格领导者的角色。

    二、报告明朗后,大豆跟随玉米回调随着3 月30日美国农业部种植意向报告的出台,几个月来沸沸扬扬的美国耕地之争话题终于尘埃落定。这份报告预测,美玉米的种植面积预估为比上年增加1212.7万英亩、小麦增加295.9 万英亩、大豆减少838.2 万英亩,如下表(单位:万英亩):

    这份报告对玉米造成重大利空,导致CBOT 玉米价格暴跌,延续了2月底以来的调整的基调。虽然随着美国农户播种工作的展开,天气的变数使得市场对大豆/玉米耕地转换的变数存在着较大的质疑,但是总体上美国玉米播种面积在上一年度基础上增加1000万英亩这一重大利空始终压制着盘面,CBOT 玉米长时间延续低位整理行情。同时我们也可以看到,CBOT玉米价格在回调在350美分/蒲式耳的位置后,拒绝进一步下探。即使不断涌现新的利空打压,价格也只是对底部区域进行夯实。究其根本原因,我们认为玉米市场面对玉米强需求、低库存的现状,即使07/08年度的播种面积出现大幅增加,但如果单产不能维持高位,那么供需紧张的格局仍无法获得缓解,因此,对CBOT玉米07 年下半年价格的上涨空间,我们仍保持较为乐观的预期。而对于大豆市场来讲,3 月30 日的播种报告呈现显著的利多效应,但由于受到CBOT玉米暴跌的带动,以及投机基金整体减持农产品的压制,CBOT大豆也进入调整期。但是随着播种工作的进展,美豆的播种面积将在上一年度减少800万英亩以上这一事实贯彻到市场的意识之中,尤其是5月份月度报告利多数据的的出台,终结了CBOT 大豆的调整之势。

    在这段时间中,由于播种面积的题材对大豆明显利多、玉米显著利空,从而使得CBOT大豆/玉米的比价关系恢复到以往正常的2.0 附近。

    CBOT大豆/玉米比价走势图 

    三、提前对天气构建升水,豆价连续走强

    美国农业部5 月份月度供需报告预估的数据,提供了CBOT 大豆市场突破低位震荡的动能,07/08年度的美豆结转库存在41.5蒲式耳/英亩单产的前提下,将在上一年度基础上减半,让市场看到大豆市场的供求关系将在07/08年度发生质的转变。对07/08年度美豆供应可能吃紧的担忧,使得市场对播种之后的天气异常敏感,CBOT大豆价格在投机基金的推动下,一路走高,对天气大量地构建风险升水。在我们对CFTC公布的投机基金以及指数基金的持仓分析中,我们不难发现,随着时间的推移,投机基金不仅在稳步增持多单,CBOT大豆期货总持仓量也在稳步创出新高,表明仍有新资金在源源流入大豆市场,在这种情形下,投机资金的动向直接主导着大豆市场的走向,价格加速上涨成为一种必然。

    美豆与基金净多关系

    四、国内大豆市场上半年走势——外强内弱特征显著

    上半年大连农产品市场持续受到人气因素的制约,一直扮演着美豆价格被动跟随者的角色,尤其是随着时间进入5月份,CBOT大豆市场在长期基本面利多、牛市行情加速深化,大豆外强内弱的特征愈演愈烈,两者之间的比价关系持续下降,这其中除了人民币大幅升值导致两者比价重心下移外,根本原因是两个市场环境存在着显著的差异。

    大豆内外盘比价走势图 

    1、连豆市场主多力量的缺失。通过我们对大连市场每日持仓的连续跟踪分析,我们发现连豆市场的主空套保盘持续地活跃于市场,而扮演其对手的主多力量多以投机资金为主,多头套保盘长期缺失。投机资金的主多力量即使受到美盘上涨的提震,但在拉高价格后冲高减磅的迹象非常明显,威慑于主空套保盘的压制之下。

    2、周边投资市场行情的火爆,分离了大连市场很大一部分投机资金。证券市场、周边金属市场行情波动剧烈、投资机会显著,分离了大连市场的投机资金,形成一种恶性循环。

    3、国内养殖行业不理想,豆粕消费持续低迷,拖累连豆市场。

    中国成猪饲料市场需求趋势指数走势图

    市场展望篇——下半年大豆与玉米价格趋势

    进入第三季度,农产品进入天气市的特征更趋显著,对于美玉米来讲,即使播种面积增加1200万英亩,仍然需要高单产(153 蒲式耳/英亩以上)的配合,才能保证07/08年度维持相对稳定的水平。但是新豆的单产即使达到一个略偏正常但已经较高的水平(41.5蒲式耳/英亩),07/08年度的新豆库存都会在上一年的基础上大幅下降。因此,我们认为在第三季度,所有粮谷类期货品种的价格都将随着天气的形势大体上共进退。农产品长期利多的基本面前景继续为期价提供支撑,作物漫长生长期的不确定性因素将令市场在整个夏季月份不可避免地出现剧烈震动荡,农产品的牛市行情在2007年的下半年得到进一步延伸,一旦作物的单产出现下降,玉米的种植面积就必须进一步扩大,而大豆的种植面积就难以恢复,这种情形下,CBOT玉米、CBOT 大豆的价格很可能在源源不断涌入的投机资金推动下,攀上5 美元、10 美元的高峰。

    一、大豆市场

    随着对油脂需求的扩张,西半球的大豆供应短缺问题在美豆07/08年度播种完成之后,已经越来越为业界所关注。即使07/08年度美国大豆的单产能维持偏高的水平,由于压榨、出口需求的提高,库存都将在上一年度基础上大幅下降,如果南美大豆的播种面积无法满足市场所需的扩张速度(每年600万英亩),那么08/09年度美国及整个西半球(南北美)的大豆供求形势将变得极度紧张。而由于巴西货币雷亚尔的持续上涨,极大地降低了南美大豆面积扩张的动力,同时生产成本的高涨,南美土地的扩张要满足市场的需求愈加困难。因此,从长远来看,大豆的长期牛市基调不可动摇。

    美豆的供求形势—远景

    1、进入天气市,行情波动剧烈

    随着时间进入6 月份后,农产品行情呈现显著的天气市特征,CBOT大豆自5月月度报告后实现突破以来,行情在投机资金的推动下加速上涨,由于大豆主产区的干旱气候,令交易商大量地构建风险升水。虽然从美国农业部6月月度供需报告预估数据看,07/08年度美豆库存/消费比为10.5%,这一水平在历史的库存结构中处于相对中轴的位置,我们并不能从这些数据中看到未来有多么紧张的供需形势。但为什么在当前的市场环境中,人们仍然愿意对远月支付更多的升水呢?原因一则是市场对新豆库存/消费比可能进一步降低的预期。

    二、如果今年玉米的单产出现下降,那么来年玉米的播种面积就必须扩大,势必继续挤压大豆的种植空间。而大豆即使在今年单产达到平均水平的前提下,为了满足不断扩张的需求,明年的面积也要增加400万英亩以上才能维持库存满足现货流通领域的最低水平,更何况还要面对潜在的转种玉米的威胁。在这种背景下,业界不得不面对一个难题,大豆如何才能购买到更多的种植面积?市场似乎只有通过高价才是解决矛盾的根本。正是这些因素支撑着远月的价格将来在850美分上方进一步拓展空间。07/08年度的结转库存将在上一年度的基础上大幅下降,这一点已经形成了市场的共识,未来的单产水平将直接决定07/08年度的美豆供需是平衡还是紧张。虽然自5月份以来,大豆主产区天气干旱的因素弥漫在市场的上空,但在历年的第三季度,影响最终单产的不确定性很大,我们有必要了解一下近几年来美国大豆单产的预测从初秋到最终单产确定之时是如何演变的。

    近几年美豆单产月度演变表

    从这个表格我们看出,7、8、9月这几个月份的天气变化对大豆单产的影响更大,今年的情形令我们不禁忆起2005年夏季,当时两大大豆主产区阿衣华与伊 利诺伊州在5、6月份的干旱,令市场对天气构建大量的风险升水,但是最后还是因8月份的几场降雨干旱得到缓解,而且使得当年美国新豆的单产最终达到创纪录的水平,即43 蒲式耳/英亩。

    虽然今年大豆市场面对的整个环境已经与2005年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但是我们仍需警惕的是,干旱能使期价构建大幅升水,但一旦升水过大,天气好转同样可能使得市场对升水进行快速地回吐,未来的期价可能继续围绕天气变化剧烈波动。但是由于未来的大豆市场面临棘手的耕地难以恢复的威胁,如果单产初秋之际出现任何低于40蒲式耳/英亩的预测,不管是真实的还是市场猜测的,市场都有可能因此而将美国新豆的期末库存下调到2亿蒲式耳以下,或者说是接近美国现货流通领域所能承受的最低库存水平。那么对应的库存/消费比6.6%,美豆的价格可能要冲到10美元之上。

    价格与库存/消费比关系图。注:灰色椭圆为可能对应的价值区域

    2、资金推动作用更趋明显

    在投资市场上,从来都是有行情,必然是因为有题材可以炒作,而炒作题材,必然是资金推动型的,所以,每一波大行情,都必然是资金先启动。我们通过分析其中的数据,认为这波大豆行情,跟美国的投机基金有莫大的关系。

    我们分析了过去一年的投机基金多头持仓数据,发现了美国投机基金的多头持仓对美大豆的上涨行情作出了重要的贡献。我们预计,在其多头持仓未出现大量减持的情况下,大豆的期价都会得到有力的支撑,大豆牛市仍将延续。

    大豆净多比例与美大豆指数对比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