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传在河南省漳河边上,有曹操的七十二个疑冢。据说是曹操怕自己死后为人掘墓,因此生前就建立了七十二个坟墓,个个相似,用以迷惑世人,保存自己的尸体。这个传说,不知起于何时。直到清代,诗人查慎行还写了《曹操疑冢》诗说:分香卖履独伤神,歌吹声中繐帐陈。到底不知埋骨地,却叫台上望何人?
曹操死前,遗命给儿子,把他的姬妾和伎乐人都安置到铜雀台,台上放着他的床帐,每朝用酒食祭祀,每月初一、十五奏乐一次,希望儿子们登台遥望他的西陵墓地。又叫侍妾们无事时织鞋子出卖,打发日子。所以查慎行这诗是充满嘲弄意味的。
曹操是不是有疑冢?事实上并未听说过有谁去发掘这七十二个疑冢。漳河边上,也许曾有几十个土堆,很像坟墓的样子吧;曹操也确实葬在漳河边的西门豹祠堂附近,即邺城之西高原上,称为高陵。假如谁真要去发掘这几十个土堆子,一定得费很大的劳动量,所以竟是无人有勇气去这样干了。
在后汉战争初期,曹操曾经到处发掘坟墓,搜求金宝。这是见于陈琳骂曹操的檄文中的。汉代的帝王和贵族,盛行厚葬,前几年也曾出土过,足见奢侈之一斑。他既掘过人家的坟墓,害怕自己死后,坟墓也被别人发掘,这种心理不能说绝不会有,所以七十二疑冢之说,也由此而产生。
不过曹操却不是崇尚奢侈的人,反之,他却提倡节俭,并且以身作则,亲自奉行。由于他推行节俭,魏国的官员也不敢不遵行,甚至还有不少人为了讨好这位丞相,故意装出一副穷相。直到他临死的时候,还下令说:天下尚未安定,未得遵古也。既然没有可盗的东西,曹操是不怕后人去盗墓的。
至于说他由于自己罪恶深重,便怕后世人掘他的坟墓,那是后人的看法,曹操不会这样想。因为他自以为是汉室的忠臣,设使国家无有孤,不知当几人称帝,几人称王。他宣称自己是保护了汉家王朝的,岂有自认罪恶深重呢!
前人有诗说得幽默:人言疑冢我不疑,我有一法君莫知。七十二外埋一冢,更于何处觅君尸?可见掘尽七十二冢,也未必找得着曹阿瞒尸体的。
曹操以性格多疑著称,更兼善用谋略,将自己的身后事安排得玄乎一点,似乎符合情理。但这个传说能让人相信,更是因为确实有众多墓冢小山似的罗列于漳河两岸,即所谓“漳河累累漳水头,如山七十二高丘”。
在民间传说中,曹操墓有四种说法:一是在邺城以西(今河北磁县境内)设七十二疑冢;二是在漳河河底设了机关暗道;三是在许昌城外;四是在邺城的铜雀台等三台之下。可经过调查,这些传说都没有多少依据。”
曹操墓到底在哪里?一千多年了,这个问题引起了古今无数人的遐想和兴趣。相关学者说,曹操的墓地在学术界已经被基本上界定在安丰乡的范围内,这次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从不从墓地上过,还不好说,毕竟,墓地的具体地址还没能确定。我们所关心的是将要开工的南水北调中线工程,能否将这个千年之谜解开。 曹操生前对自己墓葬位置有明确安排,《遗令》中说要“葬于邺之西冈上,与西门豹祠相近”,可是西门豹祠的位置在哪里?如今的西门豹祠历经多次重修,旧址已经找不到了。
寻找曹操墓,西门豹祠旧址成了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