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纸箱馅包子”事件中引发的尴尬(7月21日)


从“纸箱馅包子”事件中引发的尴尬

 

关键词:“纸箱馅包子”  “海南香蕉有毒” 媒体  公信力  

 

7月8日,北京电视台《透明度》栏目以“纸做的包子”为题,播出了记者暗访朝阳区一无照加工“纸箱馅包子”的节目。节目播出后,北京市政府领导高度重视,王岐山市长批示:“如属实要严办,如属虚假,要公开澄清事实!”赵凤桐副市长要求:“请市工商局即派人检查并报情况”。
  7月11日至14日,北京市工商局等单位迅速部署,在朝阳区范围内组织开展了拉网式专项检查行动,重点检查有形市场内的小餐饮摊点、小吃店,居民区周边的早点店、小吃店,出摊、占路经营早点的餐饮企业,街头经营早点、小吃的游商、摊贩。同时,重点抽检了太阳宫、定福庄、团结湖、芍药居、大洋路、双井、六里屯、麦子店等地区经营包子摊点的包子及肉馅样品53个。经北京市食品质量监督检验三站检测,检测结果全部合格,没有发现包子馅中含有纸纤维及其他违禁成分。
  与此同时,北京市食品安全办公室组织安排分别对海淀、丰台等城乡结合部地区进行抽样检测,共抽取包子及肉馅样品50个。经检测全部合格,未发现包子中含有纸纤维及其他违禁成分。
  7月15日,北京市食品安全办公室责成北京市食品安全监控中心就此事件组织召开专家评估会,集体设计了实验方案,并委托中国农业大学食品学院陈敏教授组织了模拟实验。专家根据论证及实验结果认为,在包子肉馅中使用大比例纸箱的可能性不大。蒸熟后肉馅呈散状,根本不具备猪肉包子馅呈团状的基本特征;肉馅有嚼不烂的感觉,外观明显可见纤维状物质存在,无论从外观和口感,都很容易被消费者发现,不太可能被消费者接受并食用。即使猪肉中仅掺入5%的纸箱,肉眼依然能分辨出其中的纤维状物质,经品尝也有嚼不烂的感觉。

北京市食品安全办公室有关人士指出,“纸箱馅包子”事件导致公众对首都食品安全工作的不信任,不仅损害了新闻舆论监督的声誉,而且影响了党和政府的形象。北京市将进一步加大食品监控力度,及时查找和消除食品安全隐患,强化对违法行为的打击力度,全面提升首都食品安全水平。

(节选自 新华社 记者刘浦泉)

 

北京电视台收视率排名前六位的一档栏目的某位新聘用的訾北佳DV拍摄有人用纸做包子馅,这则新闻引起了从地方到国家乃至国际媒体的广泛关注,影响力从媒体到主管部门,取得了相当强烈的社会影响。但最终这被证明是一场闹剧,主管部门的地毯式排查最终没有发现任何包子摊是以纸作为馅的,这不仅耽误了卖包子的人的生意,耗费了主管部门大量的人力与财力,涉及进去的大小媒体也陆续在公开场合向公众道歉。

无独有偶,313日,有媒体报道称,广东3000多公顷的香蕉林患“癌”(巴拿马病),且每年感染面积以20%的速度扩大,全国的主要香蕉产地也都发现该病 3月下旬开始,海南的香蕉正是成熟季节,而前来收购香蕉的经销商越来越少,从每公斤3元左右,跌到了每斤0.1-0.2元,仍无人问津。“香蕉有毒论”导致了国内各大城市的经销商“谈蕉色变”。海南全省香蕉种植面积65万亩,每公斤香蕉降2元的话,海南蕉农每天损失1700万元。

 

在笔者看来,“纸箱馅包子”与海南香蕉有毒等类型的事件至少暴露出了三个角度的尴尬:

首先是记者的尴尬。

当媒体有越来越多的版面需要去填补,有越来越多的竞争对手蚕食那原本就有限的广告市场,就有了越多的焦虑,那些号称“无冕之王”的编辑记者等媒体从业人员甚至沦落成为圈内人所说的“新闻民工”。那些以“铁肩担道义”为弱者伸张正义的媒体精英甚至自身的某些合法权益都得不到尊重,其尴尬确实是到了可悲的程度。

笔者在11个月前的《是无冕之王还是新闻民工》一文中提到:媒体记者也被冠以“无冕之王”的称谓,在笔者看来,想必这个称谓与广告人自称是“仅次于总统的职业”一样,不过是圈内人的自我麻醉与精神胜利法罢了。现在媒体已经成为注意力经济的集中体现,哪里还管到底是否“铁肩担道义”,哗众取宠也成了安身立命的本事,“语不惊人死不休”也成了其最高境界。

 

其次是是媒体的尴尬。真实的新闻无法得到读者与广告客户来自市场层面的本质认同,而受到市场认同的又都是些鲜有教化效果的东西,无法得到主管机构的认同。

公众对媒体的需求是公信力,而不应是哗众取宠,更不该是被一些利欲熏心的利益集团所利用,炮制出假新闻。但假新闻被传播成为热点问题,就会形成价值;而真实新闻如果不能吸引大家的注意,也就没有什么传播价值。因此,虽然狗咬人不算新闻,人咬狗才算新闻,但人们更多的是寻找“人咬狗”的新奇与刺激,而不是看“狗咬人”的真实。

媒体从来都是以吸引公众关注的话题为生存基础的,不能吸引关注就失去了其生存的意义,就连北京电视台、中央电视台等权威媒体都不能例外,而在此条“纸箱馅包子”新闻被炮制出来之后,国内外的媒体竞相转载,其态势与每次的热点事件相同,并带动整个社会的广泛关注。

除非有思想并关心国家大事的人之外,很少人会去关注正规媒体对政客们的跟踪报道。甚至持有“新闻中除了时间是真的,其他都是假的”之类观点的也不乏其人。

新闻首先是政府的喉舌,其次才是服务于大众的媒介。这是由中国特殊的制度决定的。

但媒体也需要有企业的广告费支撑才能够生存,而媒体的广告费只会看受到关注的程度与市场价值,并以此为核心判断标准。当这两者之间时刻有着微妙的关系。

由于这条“假新闻”,北京电视台的台长、总编等高层受到处分,央视相应的频道也公开道歉,不知道假如评选“年度新闻界丑闻”的话,这可以排名第几。但其波及到日韩等亚洲地区的影响来看,影响力是难以掩盖的。从社会轰动效果讲,媒体的生存性与社会公信属性之间总是存在矛盾的。

 

第三是百姓们的尴尬,轻信与不安全感很多时候是受到媒体的舆论导向的影响的。

纸箱馅包子真的那么可怕吗,有没有带来瘟疫或者是食物中毒?倒是从媒体到主管部门借此而掀起了地毯式的排查与舆论的高空轰炸,这两方面配合得是很默契的,很有些美国告伊拉克有化学武器并兴师讨伐,并最终陷入伊拉克的战事中难以自拔的感觉类似。当然,做媒体也有一肚子苦衷,做媒体也是需要理解的,当媒体做到足够的专业就需要更多人的关注,领导、客户与编辑记者都需要在专业的角度对人进行

认同也好,排斥也罢,媒体对我们的生活的影响是不能剥离的。我们很难想象全部相信媒体的人生活得有多尴尬,更不能作到对媒体传播的东西一概地不闻不问,即使是政治与财经金融领域,都有很多俗不可耐的东西。

媒体——要为你所说的每句话负责!

 

2007年7月21日星期六

贾春宝

 

   首创“B 2 M”电子商务模式的芝麻客www.zhimake.comCOO

   龙马(中国)法务传播网 www.lawmarchina.comCEO

    

   电话:13269258122

   MSN: [email protected]

   QQ469063961

   E-mail[email protected]

   价值中国网个人空间:bekings.chinavalue.net

   原创外汇评论主页:http://blog.hexun.com/chunbao/default.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