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一世纪金融业的竞争,在于创新力与人才的竞争。看看当今收入最高的,是最好的对冲基金经理,最高能达15亿美元。相信就是世界500强的任何一个CEO含股票期权的收入,也没有高过这位来自文艺复兴科技公司的詹姆斯·西蒙斯。仅次于西蒙斯的BPCapitalManagement的T.布恩·小皮肯斯,其2005年的收入也高达惊人的14亿美元。理所当然,当今全球最贵的并购交易同样是银行并购,高达千亿欧元。
在国内,伴随着中国金融业的全面开放,以及A股市场的逐渐走牛,银行、证券、信托等金融机构越来越迫切地认识到高端金融人才的重要性,而具有国际化背景、懂得国际金融市场的人才似乎成为中、外资金融机构争夺的热点。
一、国内券商难挡外资投行的紧逼风潮。有媒体报道,国内某知名券商投行部门遭遇合资投行瑞银证券的连锅端,不仅整个投行团队集体跳槽,连中石油回归A股的项目也被一并拿走。向外资投行跳槽风潮,在国内投行界似成蔓延之势。据悉,作为目前国内券商的领跑者——中金公司、中信证券,也有不少员工被外资大行招至麾下。事实上,外资券商、合资券商、外资金融机构对国内高端投行人才的争夺早已开始。有资料显示,原中金公司投行部副总裁肖峰加盟了凯雷投资集团;2005年,瑞银集团入主北京证券不久,则请来了国泰君安分管投行的副总裁华一凤担任公司总裁。此前,外资投行的巨额薪酬,一直为国内业界所津津乐道。据报道,华尔街五大投资银行高盛、摩根士丹利、美林、雷曼兄弟和贝尔斯登在2007年将向它们的17.3万员工支付总计360亿美元的分红。其中,在2006年业绩表现最为突出的高盛最为阔绰,其员工每人平均获派62.2万美元的分红,而公司高层每人将获派最少2500万美元,表现出色者更可多获3倍,即约1亿美元。反观国内券商的薪资水平,即使是在去年的大牛市背景下,与外资券商亦有着天壤之别,而外资投行在管理体制、薪资福利上的优势,对于国内券商来讲有很大的压力。
二、高级人才缺少雇主丧失议价能力。在香港,由于经济复苏强劲,一项调查最近发现,近90%的受访驻香港跨国企业认为,营运成本跟随薪酬上涨而急升,会计、银行及金融服务等情况尤为严重。有会计界人士直言,人才短缺严重,雇主几乎完全丧失议价能力:“日日担忧员工被抢,一旦有人辞职,立即询问对方要求加薪多少,真的无奈!”永安会计师事务所主席梁永安认为,香港人力市场已经失衡,要“天天争夺人才,日日提防流失”。“表现与薪酬已经脱钩,明明表现稍逊,但因害怕员工遭挖角,也要被迫发放花红;人工方面,别人出三万(元),自己就出四万(元),气氛非常恶劣!”在内地,企业的金融意识觉醒之后,发现一夜之间懂金融的会计人才竟然如此短缺。尽管2005年底全国颁发会计从业资格证书的人数达到10558610人,但取得高级会计师专业技术资格的人数仅为80567人,约占总数的8‰,具有硕士研究生以上学历的人数为33829人,约占总数的3‰。在北京,财务经理年薪增幅为16.0%,财务主管年薪增幅为13.6%,而财务普通职员年薪增幅5.0%。这说明财务高管在未来的人才市场上将成为企业争相抢夺的主力军。
三、中外合作培训缓解人才紧缺矛盾。去年,中国民生银行上海分行在沪与沃顿商学院正式签署全面战略合作协议,推出为民生量身打造的“高级金融研修班”项目。作为迄今为止沃顿在中国最大的一个合作项目、以及沃顿与中国企业界在中国本土打造的第一个高层管理培训项目,双方将在人力资源培养、教学研究和咨询顾问服务等方面展开全方位的紧密合作。业内人士据此分析,随着中国金融业全面开放步伐的加速和中国金融业竞争的日益白热化,未来金融人才的竞争将至关重要,而类似通过与国际一流学府合作的方式打造自己的“金融黄埔军校”,也将成为金融业的新“时尚”。
在国内,伴随着中国金融业的全面开放,以及A股市场的逐渐走牛,银行、证券、信托等金融机构越来越迫切地认识到高端金融人才的重要性,而具有国际化背景、懂得国际金融市场的人才似乎成为中、外资金融机构争夺的热点。
一、国内券商难挡外资投行的紧逼风潮。有媒体报道,国内某知名券商投行部门遭遇合资投行瑞银证券的连锅端,不仅整个投行团队集体跳槽,连中石油回归A股的项目也被一并拿走。向外资投行跳槽风潮,在国内投行界似成蔓延之势。据悉,作为目前国内券商的领跑者——中金公司、中信证券,也有不少员工被外资大行招至麾下。事实上,外资券商、合资券商、外资金融机构对国内高端投行人才的争夺早已开始。有资料显示,原中金公司投行部副总裁肖峰加盟了凯雷投资集团;2005年,瑞银集团入主北京证券不久,则请来了国泰君安分管投行的副总裁华一凤担任公司总裁。此前,外资投行的巨额薪酬,一直为国内业界所津津乐道。据报道,华尔街五大投资银行高盛、摩根士丹利、美林、雷曼兄弟和贝尔斯登在2007年将向它们的17.3万员工支付总计360亿美元的分红。其中,在2006年业绩表现最为突出的高盛最为阔绰,其员工每人平均获派62.2万美元的分红,而公司高层每人将获派最少2500万美元,表现出色者更可多获3倍,即约1亿美元。反观国内券商的薪资水平,即使是在去年的大牛市背景下,与外资券商亦有着天壤之别,而外资投行在管理体制、薪资福利上的优势,对于国内券商来讲有很大的压力。
二、高级人才缺少雇主丧失议价能力。在香港,由于经济复苏强劲,一项调查最近发现,近90%的受访驻香港跨国企业认为,营运成本跟随薪酬上涨而急升,会计、银行及金融服务等情况尤为严重。有会计界人士直言,人才短缺严重,雇主几乎完全丧失议价能力:“日日担忧员工被抢,一旦有人辞职,立即询问对方要求加薪多少,真的无奈!”永安会计师事务所主席梁永安认为,香港人力市场已经失衡,要“天天争夺人才,日日提防流失”。“表现与薪酬已经脱钩,明明表现稍逊,但因害怕员工遭挖角,也要被迫发放花红;人工方面,别人出三万(元),自己就出四万(元),气氛非常恶劣!”在内地,企业的金融意识觉醒之后,发现一夜之间懂金融的会计人才竟然如此短缺。尽管2005年底全国颁发会计从业资格证书的人数达到10558610人,但取得高级会计师专业技术资格的人数仅为80567人,约占总数的8‰,具有硕士研究生以上学历的人数为33829人,约占总数的3‰。在北京,财务经理年薪增幅为16.0%,财务主管年薪增幅为13.6%,而财务普通职员年薪增幅5.0%。这说明财务高管在未来的人才市场上将成为企业争相抢夺的主力军。
三、中外合作培训缓解人才紧缺矛盾。去年,中国民生银行上海分行在沪与沃顿商学院正式签署全面战略合作协议,推出为民生量身打造的“高级金融研修班”项目。作为迄今为止沃顿在中国最大的一个合作项目、以及沃顿与中国企业界在中国本土打造的第一个高层管理培训项目,双方将在人力资源培养、教学研究和咨询顾问服务等方面展开全方位的紧密合作。业内人士据此分析,随着中国金融业全面开放步伐的加速和中国金融业竞争的日益白热化,未来金融人才的竞争将至关重要,而类似通过与国际一流学府合作的方式打造自己的“金融黄埔军校”,也将成为金融业的新“时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