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专家为何爱放“马后炮”


  据新华网消息:“北京的一些社会保障专家26日警告说,中国迅速膨胀的社会保障基金在监管运营方面正在面临越来越大的挑战。专家们说,最近上海市发生的“违规使用巨额社保基金案”,就说明政府部门在管理中仍有漏洞、相关政策在贯彻中执行不力、监督体系也尚未健全。”

  上海的社会保障基金问题,早就出来了,为何专家到现在才出来说:“基金在管理中仍有漏洞、相关政策在贯彻中执行不力、监督体系也尚未健全”的呢?这是为什么?几年前我们的专家又在做什么呢?现在说不是为时已晚,不是在放“马后炮”吗?

  笔者以为,中国专家这样做可能有以下三个原因:

  一是“官方版”专家大多已成“马谡”,出来放炮是为了“掩人耳目”。《三国演义》里的“马谡”,大家都非常熟悉。诸葛亮在征讨孟获前,向他问计,他就说了要用“攻心”的计谋,而后被诸葛亮采用了。自此以后马谡也就以此为荣,沾沾自喜,觉得自己有“相才”,听不进劝告,以至于后来造成了“街亭的失守”,结果是他以断头而告终。

  而如今我们这些“官方版”的专家也是这样的,他们在没有得到中央的重用前,还能在民间走走,了解些民情民意,才有今天被重用的机会。而重用后呢?他们就沾沾自喜,以为自己就是最能的人了,不用了解民意了,什么“适当的通货澎涨”有利于经济的发展,而最后却给我们带来了三年的“紧日子”的结局,以整治“通货澎涨”;现在又说出什么“适当的腐败”能促进经济的发展。这下可好了,有些贪官就盯上了“社保基金、公积金、医保基金、救灾款、治污经费”等等,反正能想到的他们都会想到的,因为这是有利于经济发展的好“举措”啊。在这样的理念指导下,不知有多少的领导上了他们的当?走下权坛。可悲!可叹!可恨!

  现在上海出了那么大的问题,连最有“前程”的陈书记也被沾上了,你说这些专家不知自己罪责难逃吗?所以出来“放个炮”,为自己打掩护。这是原因之一。

  二是“官方版”专家怕露自己的“食客”嘴脸。如今,我们的专家,国家是用高薪把他们养着的,给他们住好房,配好车,供优良的环境。而他们呢却无所事事,不下基层了解情况,理论上也没有自己的见解,只是听外国专家的“论断”。现在,在我们国家象“李四光”这样的敢于向外国专家“贫油”理论挑战的专家已不多了,有也是凤毛麟角了,就象袁隆平的了。

  现在,什么象经济指标统计法,如GDP之类的名词,都是我们的专家向外国学来的,现已成为政府领导表现政绩的最好理由。如今发现地方做官员们太看重了,GDP又出问题了。什么象房地产的问题,专家们不是采用“擒贼先擒王”的方法,尽快打击“地产寡头”,而是慢慢地去制订政策,全面调控,让没有钱的百姓更买不起房了。当这些问题出来之前,我们的专家不是去未雨绸缪,防微杜渐,做一些深入细致的调研工作,而是等有问题了,却来个“现场办公,”头痛医头,脚痛医脚。事实证明,这些问题出现了,等专家反应过来,已晚矣!国家为此付出了沉重的代价,人民也为此受尽了苦难。

  吃国家的饭,拿国家的钱,现在国家在各方面都存在着或大或小的问题,与这些出谋划策的专家难道没有关系吗?你说他们怎么能逃脱得了责任呢?所以,与其这样,还不如专家们自己先出来说几句,以求得人民的谅解。这是原因之二。

  三是“失意版”专家的“幸灾乐祸”。无论什么时候,都会有持不同政见者的存在,在专家领域也是这样的。“官方版”专家是正在重用着的,而“失意版”专家是处在旁观者的位子上。俗话说得好:“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当“官方版”施政出问题了,“失意版”就是证明自己理论正确的最佳时机。出来发表自己的见解是可以的,也表现了自己对国家改革的关注。这是原因之三。

  也许还有更多的原因,但不管有多少的原因,通过以上几点的分析,笔者以为,中国专家爱“放马后炮”的行为,对国人来说已是习惯,但对国家来说那是个大不幸啊!

  龚玉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