盗版图书为啥屡禁不止
盗版图书为啥屡禁不止。说一句心里话,我现在看书也买盗版,如果说要举报他们,还没有那个想法,有人说我的这种想法不尊重知识产权,那一天你的文章被别人盗了是什么感受。当然是不好受的,要维权。维权能维得了吗?
书,是一种精神食粮,书又是一种商品,是用来交流的,在市场上要有人来买。当然好图书还是人们很需要的。书一但成商品,就有一种物美价廉的东西在里面说话,即市场规律在起作用。
书在市场上,根据他的消费群价的申美和价值观决定他的价格,可是现在书确成了一种高档商品,只有有钱人才会买得起书,但不一定他们就看书,图书类书还是人民大众在读,打工者,农民工,穷学生,农村人,一般工薪阶层。但这些人读书,书价太高是读不起的,只有便宜的书才会去花钱买,现在有责任的盗版者,盗版的水平也比较高,文字错误率很小,且价格很便宜,比如说一本,中国《三国演义》或者近当代的文人书籍,如果到正规的书店里去买少说也得30~40元,但盗版书呢,有5~10元就可以买到。同样的书,价格差别这样大。人们当然读价格底的了。反证书是用来看内容的,而不是比精装还是简装的,书是用来传播知识的。当然,精装的书有钱人是愿意买的,市场是需要一小部分的。但是中国的所有书都精装了,那不是让一般人员看不到书了嘛,其实说是精装,只是封面上档次了,但内容仍没有变化,就是一个封面能高到那里去,能高出正常成本的一两倍(可能也有一种原因,这样的书只印一两万册,所以成本就高了,但细一想为什么要印一两万册呢?没有市场吗?没有市场的书为什么还要印呢?),这样的精装书定价法,真让人哭笑不得,也是中文化的一个悲哀。
用生活基础来说,一般工作人员,或者打工者,月工资也就是600~1200元,他们的生活负担本来就重,他们生活是比较单调的,去高档的地方消费没有财力,想买正版的书读,可是一本正版的书就让他得接衣缩食,还是盗版书实惠。
——盗版书满足了底消费人口的文化需求。中国最大的悲哀,就是书本成了高档商品——书本成了一种身价的象征。现在的一些文化人虽然他的书市场需求很大,但是书价随着名气越大就越高,但是读者群却是越来越少。他们其实争的稿费也是越来越少,书的销量也是上不去,所以版权也没有拿多少。或者这样做也是有的书刊经销商的抄作所为,可是一个作家或者文人,失去了读者群他是何等的悲哀呢?中国的文人,你认为书太便宜是不是没面子啊!其实你们想一想,白居易还让他的诗看老太太是否能听得懂,而大伤感情呢。
中国的作家,文人及书刊出版商,你们能否出刊一些能让,社会最底层的读者能读得起的书呢。这是一种需要,所以也是有利打击盗版出版商的最有利手段。
本人为了曾做过市场调查,尤其是在盗版书摊前做过调查,他们盗版书摊的生意不错,主要是靠工薪阶层扶持。为什么有这么多买盗版书的人,却没有人去投诉呢?这是对书成了一种高档商品的最有力的嘲论。
现在社会,随着出版软硬件不断现代化,出书的成本反而大大下降了。可是为什么出版公司却在陪钱呢?作家却因书本读者群少而赚不到钱呢?
这是一文化部门应该深思的一个问题!
本人认为:书成为一种高档礼品是社会一大悲哀。也是作家群,成为穷文人的根源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