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25%的利润,开发商难以再生存”、“惊爆房地产业内幕:一些地产商利润率达300%”、“业内人士声称:开发商资本回报率高达700%”、“两天催生一个亿万富翁,房地产暴利成聚宝盆”……,房价的居高不下。自2004年以来,全国范围内房价持续走高,成了中国百姓心头难抑之痛。
不难看出随着房价的上涨,财富迅速向拥有更多住房和土地的单位和个人转化;现在我们如何解释他们的巨额财富是从哪里来的呢? 房地产问题是造成社会不公的重要原因之一,并且以地方政府为代表的利益集团和开发商一道通过其空手套白狼的手段继续对农民,城市被拆迁者,购房者进行惨无人道的掠夺,这种掠夺行为大大加剧了已经高度分化的收入分配。而且,如果这种掠夺制度不加以制止,中国必然会朝着财富的极端收入分配分化状态演化,在中国房价下降可以收敛贫富阶层之间的差距!
财富是人民创造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实现居者有其屋是社会稳定的基本要素。但茅于轼确在《建经济适用房是错的》文章中这样描述:“仇视富人的一个原因是认为富人之所以富是靠剥削得到的。这是需要澄清的问题。我要为富人中的企业家说几句话。比较改革之前和改革之后,还是这块土地,还是这些百姓,为什么财富的生产增长了十倍以上?财富的生产靠工人农民,知识分子,还有党的领导。改革以前这些成分都具备着,而改革以后就多了一个企业家,财富就成十倍地冒出来了。这主要是企业家的作用。他们把生产要素用最有效的方法组合起来,以最低的成本生产出社会最需要的产品。这个作用是不可替代的。工人农民或知识分子都起不了这样的作用。党也起不了这样的作用。只有企业家才有这样的能耐。当然,改革以前没有企业家,社会不允许企业家的存在。改革以后政策变了,才有企业家,才有今天的发展。怎么能说企业家没有创造财富呢?”企业家是什么我们先不去讨论,在这里我们先看看媒体报道中国的开发商是如何应对政策的;房价居高不下,中央政府不断释放出“抑制”信号:央行上调个人房贷利率;“国八条”问责地方负责人;央行建议取消房屋预售制度……2005年,仅仅在3月至5月,中央就四次出台宏观措施来调控全国房地产市场,频度之高,殊为罕见。开发商坐不住了。中央政府出台的种种措施,针对性是比较明显的。但令人遗憾的现实是,强势开发商总是能够通过各种途径,规避国家轮番出击的政策,继续获取暴利。政府一些公务员腐败,社会的分配不公促使收入分配差距拉大,试想没有社会的稳定中国高速经济增长的势头必将受到影响。今年“两会”期间,全国网友通过新华网向温家宝总理提了几十万条建言,其中,反腐倡廉问题一直位居前列。改革开放以来,从中央到地方为端正党风、政风和社会风气先后提出和制定了很多的制度、规定和要求,但是从整体情况看.其效果并不理想。
日前,我在一次中美企业家交流中发现:美国企业家所做的是规矩内的事,而中国企业家是做如何回避规矩的事。美术学院魏清河教授讲述了一个亲身经历:某日,架车到一个小县城,见红灯,忙踩刹车,后车追尾。当下车看其究竟时,后车司机已怒气冲冲地踹其爱车一脚,“他妈的,不知道这里红灯不管用。”……。看看我们的社会风气吧。由这个件事让我们联想到开发商,他们的所作所为可能更可怕。我国政治元老、有党内“开明人士”之称的任仲夷同志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也不无掩饰地表露出来:中国是一个渐渐富裕起来的社会、一个相对开放的社会、一个生机勃勃的社会,但也留给了我们一个尚未能解决贫富悬殊问题的社会,一个未能彻底解决腐败蔓延的社会。究其根本原因就是政治改革相对滞后。在我看来:体制存在问题,改革势在必行。
中国的房屋制度改革备受社会公众质疑,要害在于什么?在于现有体制存在问题,制度存在漏洞。政策没有可操作性,利益集团成为主题表象。放任人们像炒股票一样炒作住房,从而为投机者带来了不菲的回报。所以即使是投资渠道再多样化,如果住房被大肆炒作,人们都会放弃其他投资工具而炒作住房。创造财富的主体人群没有居所,有人说是政府管理太失职了,放任住房这个人们最基本的生活必需品的管理,是导致投机性住房需求膨胀的重要原因,这些说法还是有问题,经典经济学理论认为,价格是市场经济的综合指标和核心指标。所以,政府的直接干预价格是存理论和操作面的问题。在宏观经济学中讲到一国政府将努力实现四大政策目标:经济增长、物价稳定、充分就业和国际收支平衡。但中国的政治体制改革基本要求是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实现这一目标的步骤,在确保社会和谐发展的前提下, “如何破解住房难题”正是今年两会热点话题,物权法的审议通过、公众对于私有财产权有了从新认识,这说明我国市场经济有了法体保障。市场经济物价要靠规则进行控制还要适当内注意行业内的保护。规则进行控制十分必要。一个国家的住房问题不能全靠市场来解决,政府应该成为构建住房保障制度的主体。将市场与政府相结合,是对十多年来的住房政策改革的一次重新定位,标志着政府在房地产政策思路上的一次重大转变。经过近两年的政策反思,中央政府已经较以前更加清楚地认识到了住房及房地产问题上的症结所在。可以看出我们已经看到了事物的本质,现在我们要做的是如何改和怎么改,一个问题我们不能单一看待,要看到他的关联性,运用内涵与外延联系方法进行规则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