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约型社会与空调公交车


出于对环保以及能源、各种资源的合理运用,国家提出了创建“节约型社会”的口号。于是,空调要求最好夏天开到26以上,冬天16度以下;抽水马桶开始大规模的改装,也是为了省几升水。仿佛,一切都在向着节约能源的方向行动着。

然而,总有那么点措施,让人觉得是不是“节约型社会”只是个理想?

近来申城的公交车大都换了全新的沃尔沃或是申沃等车型,然而让乘客不解的是,仿佛一夜之间,申城的公交车全变成了空调车。把原来旧的公交车换成漂亮的空调车是为了和上海的形象所相吻合,有关人士这样说。但是,这样一样,市民的出行费用却成倍的上升了!空调车的车费是2元,而原来非空调的公交车车费只是1-1.5元。也许有人会说,不就是0.5-1元嘛,这个在市民的收入里占的比重很小。是这样吗?

现在大部分市民上下班,都要换两次车,也就是来说回坐四辆车,如果按原来都是1元的车费算,那一天就要多出4元的支出,一个月22天,就是88元,那一年就是多支出1056元。如果一家三口都是这样的话,一个家庭,一年就要多支出3000多元,还能说这是个小数目吗?要知道,一些低保家庭,一年的收入也就这些。坐公交车的本来就都是普通老百姓,挣点钱也不容易,而一个月在交通费上要花去月收入的10%以上,那生活质量未免又下降了点。

好吧,这第一个问题多出了车费也就先不提。那么,第二个问题这么多空调车在路上行驶着,都开着空调,要多耗多少汽油?对环境又会多产生多少污染?我们现在提倡节约型社会,空调最好调高温度,少用,或是不用。但是现在这几万的空调车在路上行驶着不是在空耗吗?我们真的到了需要哪里都四季恒春吗?

第三个问题,公交车冬天车上本来已经暖和了,根本不需要开空调,而有些车上的温度高达25度以上,让上车的乘客穿着羽绒服大颗大颗的出汗,让人感觉非常不舒服,而且由于车厢成闷罐型,不能开窗,在冬天甚至会让人有窒息感,这样的空调开着简直是花钱遭罪受。

第四个问题又来了,如果空调车在冬夏两季还能有点用,那么在春秋两季,车外空气和温度正宜人时,还要空调干什么?我看春秋两季,很多空调车是不开空调的,这也对,符合节约的口号。但是——为什么车费还是收的空调车的票价?既然不开空调,就应该按普通车的车价来收费。但是公交公司似乎从来没有考虑过这个问题。有公司提出会开排气,但是开排气和开冷暖气是不一样的概念。再者,本来车外的环境就非常适宜,为什么还要多此一举的开排气?对于这一点,我一直很有意见,不能做到的服务为什么还要收费?为什么公交公司不能吃亏,但乘客就可以花钱不要服务?

另外,现在一些公交公司,把一些很破旧脏乱的公交车,贴上“空调”两字投入到线路上运营,明显就是故意挣“空调”费。有条线路的空调车,基本都是一些已经年岁的第一批空调车,座椅上一层黑乎乎的,让人不敢落座,车厢壁上全是灰,扶手也是坏的,一不小心,可能就会有什么东西敲在头上,下雨天,车里也下小雨,冬天车窗是关不上的,司机也不开空调的,但是车费2元是不能省的。这样的空调车也能提升上海形象?

通过公交车的升级换代来提升上海形象,无可非议。但是,并不是一定要空调车才能代表上海形象吧?就比如现在运营的这些空调车,把空调关了,标志改为非空调车,不一样是美观时尚的吗?而且又能节省老百姓的支出费用,又能起到环保作用,一举多得的好事,为什么做不到呢?

2006-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