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次“双加”真的影响有限吗?


    央行的“三管齐下”让市场颇感意外!

    5月18日,央行宣布上调存款准备金率、上调金融机构存贷款基准利率以及扩大人民币兑美元的浮动区间。消息一公布,各大财经网站迅速作出反应,纷纷采访市场人士发表看法。从不同人士的观点看,认为要谨慎者有之,认为对市场影响有限者有之,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如果央行此次将上调存款准备金率、上调金融机构存贷款基准利率以及扩大人民币兑美元的浮动区间这三种调控手段“分拆”的话,市场可能并不会感到意外。恰恰相反,“三管齐下”,即使是近十年来也是非常罕见的。

    扩大人民币兑美元的浮动区间对于股市的影响到底如何,一般的投资者显然还无法作出判断,但是加息与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则并不陌生。去年央行曾两次加息,三次上调存款资金准备金率。而自今年以来,不到五个月时间,央行就进行两次加息,五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尽管幅度还是“老调重弹”,但其密度则加大了不少。

    央行表示,加息与上调存款准备金率是为了加强银行体系流动性管理,引导货币信贷和投资合理增长,保持物价水平基本稳定。事实上,四月份的经济数据已经为此次的“双加”埋下了伏笔。1-4月份城镇固定资产投资22,594亿元,同比增长25.5%,与一季度的25.3%相比高出0.2个百分点。CPI已达3%的警戒线,扣除利息税,储户实际处于“负利率”状态,而经济高速运行且面临由“偏快”转为“过热”的风险。

    纵观此轮牛市启动以来,央行每一次加息或上调存款准备金率,股市均作出了“温和”的反应,几乎是千篇一律的低开然后震荡走高。特别是今年3月18日宣布加息后,次日上证指数更是以此为契机,一举突破3000点整数大关,并“一气呵成”攻至4000点的高地。

    客观地讲,目前的市场环境与原先相比已不可同日而语,毕竟4000点不是2000点、3000点。一方面,牛市的财富效应导致越来越多的场外资金热情加盟,新开户的股民出现爆炸式增长,股改前的7000万到目前的近1个亿,只用了不到两年的时间。而且,中国股市已进入了散户时代,有数据显示,散户持股市值占总流通市场的65%-70%,4月份散户的成交量占据80%的份额,曾经在市场中呼风唤雨的机构投资者只有可怜的20%。而从3000点到4000点,更多的是由于散户的群体力量推上去的。

    但是另一方面,随着股指的强劲攀升,市场风险亦越来越大。市盈率、市净率大幅拔高,尽管去年与今年一季度上市公司的业绩还算令人满意,但其持续性如何却更为市场所关心。况且,随着股指的走高,管理层对于股市的态度亦发生了奥微妙的变化。5月11日,证监会发布通知警示市场的风险;央行行长周小川表示股市泡沫令人担忧;国家统计局罕见地发布报告称目前的股市处于“亚健康状态”,五个方面还存在着问题等。

    事实上,牛市到底能走多远,谁也不知道。但是,对于股指处于高位的背景下,某些业内人士一味地看多似乎亦有“偏向”之嫌。央行的连续加息动作与此次“双加”不可能没有任何的负面影响。

    笔者以为,在政策面日益偏紧的情形,保持一份谨慎的心态并没有什么坏处。老股民都能体会到,每一次牛市,最终的“埋单”者无不是中小散户,对市场的非理性、淡化宏观面的影响以及喜欢追涨杀跌是其造成亏损的主要原因。因此,作为中小投资者来讲,在目前的点位,保持理性,不盲目跟风,锁定牛市的胜利果实不失为明智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