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组织文化的典型人物邱少云


  《华东人才报道》·水思源

  有人问我:水老师,你做了那么多年研究,到底哪个领域最擅长?

  确实,深奥道理通俗化,深奥道理无处不在。

  因为媒体的特殊身份,我涉及了很多领域,平均每三、四年研究一个主题,最近这几年主要在研究企业管理,尤其在企业文化这块。

  说起企业文化,这话就多了。

  以后我会在博客中,介绍它的很多方面,今天我主要想讲讲邱少云的故事。

  企业推行企业文化的目的:在国际上比较公认的是——让企业所有的员工,上至老总,下至保洁阿姨、看门大伯,针对企业的任何一件事情,达成“行为趋同”和“认知趋同”。

  达成“行为趋同”,相对比较容易:制度加考核,大棒伺候,看不顺眼还可以踢出企业,一般都可迅速达成,所有在职员工的行为趋同。

  但达成“行为趋同”,并不等于大家能达成“认知趋同”。

  很多人在阳光下展现的行为和大家都一样,但正因为“认知不同”,一旦有机会或处于暗处时,就会按认知去行为,结果往往会截然不同。

  这也是很多“控制文化”的企业,次品率高,返工率高,推委,扯皮成本高的核心原因。

  因此企业的管理部门,每天的工作就是解决——在“行为趋同”下如何达成“认知趋同”。

  要让企业的所有员工,都达成“认知趋同”,是有难度的,协调引导的管理者需要高超的领导艺术。

  诸如:当个人利益和团队利益发生冲突时,如何引导个人放弃收益,符合团队利益等。

  其中,最典型的一个例子是——抗美援朝时的邱少云故事。

  大家还记得:邱少云同志和战友埋伏在敌人阵地前,一天一夜,突然有颗燃烧弹,点燃了他身边的草,和他身上的衣服,如果他就地一滚,滚到身边几米远的小溪中,就不会牺牲了,但是他,直到烧的只剩一双手伸在泥土中,也一动也没动一下。

  这是何等的组织纪律。

  他的个人利益是生命的代价,组织利益是取得这场战斗的胜利。

  所以邱少云所在部队的战前动员,非常成功,如果你是他的班长,或是他们连队的指导员,你会通过什么样的方式,能够让全连所有的战士都能像邱少云这样,放弃个人的利益,符合团队的利益(我会在以后的博文中,详细分享介绍一些工具手段)。

  这就是中国共产党军队取胜的法宝之一。

  水思源语:

  我们当然不能指望企业HR部门,把员工训练的,就像邱少云这样。

  但是一家拥有出色文化的企业管理部门,至少可以达到,让员工上下一心,执行不走样的境界。

  有人形容企业文化出色的团队,面前如果有条大河的话,管理者令旗一挥,员工们就争先恐后的往河里跳。。。。。

  当然方向指错了(跳河之类的),是企业决策者的责任。

  但令旗挥了没人动,是管理者的责任。

  企业真正从优秀到卓越,最紧急重要一件事情,就是建设企业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