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丹,儒家学派的授道者


  我想提到于丹几乎只要听过她的《百家讲坛》和看过由中华书局印刷的于丹〈〈论语〉〉心得的人应该都知道。于丹,北京师范大学教授,中国古代文学史硕士、影视学博士。说实在的由于我是学文科出身的,对古代文言文并不感冒。从中学到大学不知道背了多少文言文,对其中的意思也有一知半解。前段时间有人向我推荐什么易中天的品三国,于丹的论语心得,开始我一直认为纯粹是在一种商业化的炒作。周末在家刚好翻到于丹的论语心得,出于好奇,翻开了这本书。

  书中共分七章,分别是天地之人道、心灵之道、处世之道、君子之道、交友之道、理想之道、人生之道。在文章一开始,于丹就指出这个世界上的真理永远都是朴素的,就好象太阳从东边升起一样,就好象春天需要播种,秋天需要收获一样简单。〈〈论语〉〉的真谛告诉我们怎样才能过上我们心灵需要的那种需要的生活。

  书中很浅显易懂的把孔老夫子的语言表达出来,不能说不是一种思想的推进。〈〈论语〉〉给我们的是一个人生动态的系统。告诉我们不管是亲人还是朋友之间都必须保持一种距离。如果没有把握好分寸,会对他们造成伤害。在谈论君子的时候,孔子定的第一条界限是作好自己的事情,当一个善良人。“君子俞于义,小人俞于利:。君子的力量永远是行动的力量,不是语言的力量。对待交朋友上面,孔子的见解是“这个世界上对自己有用的有三种朋友,一是正直、二、诚实、三、见多闻广的朋友。选择一个朋友,即是选择一种生活方式。

  人的一生中要经历三道坎,在年轻气少时,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注意不要在男女感情上出现问题。到了中年必须,血气方钢,戒之在斗。这个时候家庭稳定,职业稳定。必须告诫自己,不要跟别人斗,要斗跟自己斗,这样还可以提升自己。老年的时候,血气既衰,戒之在得“,心态需要走向平和。人在达到一定的人生阶段以后一定需要由做加法减法。

  读这本书的最大的心得是让浮躁的心灵得到了一次洗礼。本书没有什么深奥的理论,作者完全是凭借自己的心得体会从心里把这本难懂的论语向世人阐述,因此她应该算儒家学派的授道者。教后人了解历史,了解我国博大精深的文学,应该是有一定的贡献的。目前正处于现代文化与古代文化的交叉期,如何让现代人自动的从古代文化中吸取精华,还是需要继续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