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一轮宏观调控已经箭在弦
几个月前,4000点对于投资者来说是一个可望不可及的目标,沪市曾在2000点之下徘徊了长达十余年之久。然而,4000点对于今天的沪市,只不过是一个心理关口,一个象征性的阻力位。前日,工行、中行、联通联手发力上攻,轻易就把沪指拉上了4000点。不过,人们对突破4000点之后的大盘运行格局众说纷纭,有的认为会一口气拿下5000点,有的认为会出现类似3000点关口那样的平台整理,还有的认为会产生一次跌幅1000点的中级调整。沪指在历史性突破4000点整数大关之后,大盘后市走向存在着较大的不确定性,但据权威调查显示,多数股民仍坚决看多中国股市。
虽然第一季的经济发展不能说是过热,惟当前存在流动资金过剩、物价有上涨压力等问题,需要继续加强和改善宏调,把防止经济转向过热作为宏调的中心任务。政府未来应加强节能减排、加强固定资产投资调控以及缓解流动资金过剩,以保持物价稳定。中国专家忧虑经济增长偏快会变成“过热”,中国需要继续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并且抑制信贷过快增长。
二季度中国继续经济高位运行态势基本明朗
无论今年二季度经济数据是否再创新高,经济高位运行基本态势已经明朗。在这种预期下,国家下一步的宏观调控力度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政府将对贸易顺差和流动性过剩问题采取提高准备金率、降低和取消相关行业出口退税、财政部发行特别国债等各种综合措施,抑制一季度经济数据反映出的经济运行偏快问题。可见,宏观调控“组合拳”已经在酝酿之中,中国新一轮宏观调控已经箭在弦上。从央行近期选择提高存款准备金率而不是加息的措施可以预见,新一轮的宏观调控仍然会保持稳健的特色,如果CPI继续攀升,不排除央行下一步采取加息措施的可能性。
宏观经济从偏快转向偏热的风险仍未缓解
中国经济的热度难以在未来半年出现明显缓解迹象。国家信息中心昨天的一份报告显示,“宏观经济存在着从偏快转向偏热的风险,央行应适时进一步提高存贷款利率和法定存款准备金率”。这份报告的主要负责人是国家信息中心预测部主任范剑平。在一季度GDP(国内生产总值)出现11.1%的高速增长后,这份报告对于中国经济未来走势的措辞显得颇为焦虑。“目前经济运行的主要先行指标依旧表现强劲,预计未来4至6个月内,国民经济将继续处于上行通道,宏观经济从偏快转向偏热的风险仍未缓解”。
据悉,在充当经济“测温计”的关键指标中,M1(狭义货币供应量)、发电量、工业增加值增速和工业企业销售收入已经处于过热的“红灯区”。报告称,“这四项指标的表现已经超过了本轮经济扩张期以来的最高点”。而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尽管在一季度出现回落迹象,一季度CPI(居民消费价格指数)2.7%的水平也低于央行3%的调控目标,不过,固定资产投资依旧存在着反弹的可能,物价上涨的压力仍然很大”。事实上,这已是国家信息中心在本周发布的第二份经济走势报告。在本周二的报告中,国家信息中心给出的预测是,今年第二季度GDP实际增长10.8%,上半年实际增长11%,而二季度CPI将上涨至3%的“警戒线”。“相关部门应加强价格走势的跟踪监测,加大利率调控的幅度”。
在这两份报告中,再次加息成为出现频率最多的调控“药方”。其报告再次建议,“央行可以在条件适当的情况下,进一步提高存贷款利率和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同时,可考虑取消利息税,既可为进一步提高利率腾出空间,又可增加居民收入”。
《人民日报》发表时评:严格控制高耗能行业过快增长
《人民日报》周四发表时评强调应严格控制高耗能行业过快增长,凸现中国政府目前对节能减排、控制高耗能行业过快增长的决心。文章称,遏制高耗能行业增长,一方面要加快淘汰能耗高污染大的落后产能,一方面要严格控制新建高耗能项目。文章与中国国家总理温家宝不久前的讲话一致,再次显示中国将把节能减排、遏制高能耗行业过快增长作为当前宏观调控的重点。
人民币连续创改新高
在中美双方新一轮会面前夕,人民币升值步伐明显加快。人民币昨天兑一美元收报7.6935元,较周二上升二十五点子,连续第四个交易天创汇改以来收市新高。根据数据显示,人民币兑美元中间价以七点六九七一开出,曾一度高见7.6817元,较周二收市升四十三点子。自2005年7月21汇率改革以来,人民币累计升值百分之七点五。
人民银行规定,每天银行即期外汇市场人民币兑美元交易价,将在人民币兑美元中间价上下百分之零点三幅度内浮动。自五一黄金周假期后,人民币又重回每年百分之四的升值幅度之上,预料人民币在六月前波幅将扩大。而波幅扩大不代表人民币升值步伐加快,只是每天浮动幅度扩大,这符合长期的弹性目标。面对中国资金过剩,人民币升值将是最后的调控方法,若进行了充分的对冲交易前让人民币升值过快,国内的不稳定性将加剧,故中央宁愿依赖利率或存款准备金率。
股市需要更多的减速器
目前,沿袭着近一年多来已形成惯性的“牛劲”,股市再一次轻松突破一个归整的高峰。4000点,有人继续乐观,认为5000点亦不算太难,有人感叹疯狂,对可能的暴跌忧心忡忡。五十年前中国大跃进时代的疯狂情景,如今在股市神奇般复活。人有多大胆,股有多高点,短短一年之间,上海股市连接突破二千点、三千点、四千点历史高位,屡创全球股市神话,股市狂飙带来财富效应固然令股民笑逐颜开,可令专家倒吸一口凉气。中国股市已成为亿万投资者与中央政府之间的一场赌博。事实上,面对楼、股两市双双飙升,中央政府所做的,仅仅是调高银行存款准备金率,反映领导层担心强压股市将带来后遗症。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日前公开评论“目前股市泡沫令人担忧”。中国前证监会主席周正庆更警告,深沪股市看来就要挣脱地心吸引力,飞天而去。然而,股市不但没有因这两名权威人士的警告冷却,反而应声突破四千点。
此轮大牛市确有不少实质支持因素,包括股市发展长期滞后经济增长;市场资金充裕;人民币升值持续;上市公司业绩看起来表现优秀;中国经济处于上升势头等。最重要的一条是:中国的股市并不成熟,仍然是政策市。鉴于年底十七大及明年北京举办奥运会,人们一直认为,即使出现不利因素,中央亦会全力护盘,绝不会让股市崩溃。在这种思维支配下,股民们无视中央一再发出的警告,将血汗钱投进充满惊涛骇浪的股海中。人们之所以热切地拥抱疯狂,有一点不能回避,那就是对普通百姓而言,除了股市,其实缺少其他可投资的地方。以当前的大盘看,通过股市参与财富的再分配,看上去也可“预期”。但股市由来就是对准心口的双刃剑,上涨让人兴奋,也同样让人害怕,暴富的神话,总是和跳楼的悲凉并存。
或许我们可以考虑发行更多的其他证券,既以长期收益让利于民,又可集资解决当前的许多民生难题;也可以大胆调整当前的利率政策,让银行等返利于民,等等。当选择变得多样,储户的银行收益不再显得无足轻重,大多数人也就没必要再把全部身家都押在几只股票上。当然,股市的规范,尤其是泡沫的治理,或许有必要征收资本利得税,这样,可从根本上避免一些公司恶意拉升股价,制造脱离资产价格的泡沫。股市一旦远离了泡沫,投资股票的收益当能回归到正常的增长范围,其他选择也就有了吸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