户籍改革背后改不动的问题


  近来,有关户藉制度改革的讨论多起来了,对这样的讨论我一直冷眼看待.因为我清楚,作为最具中国特色的户籍制度,如果真的要改,也一定会得到最具中国特色的结果!

  我国的户籍制度始建于王五十年代,为什么那个时候要搞这么个制度?显然这个制度是符合当时的治国理念的.也就是那时候是要搞一个城市与农村相互分开的二元社会,然后才能搞优先发展城市.细致地解析一下这个逻辑就是:为了优先发展城市,就必须在政策上财力物力上人为地向城市倾斜(甚至是残酷地征集实用农民的资源投向城市),但这样一来就必然导致大量农民涌向城市,为了阻止农民大量的(官方可能称他们是盲目的无序的)涌向城市,政府自然会采取二元管理法,搞起了户籍制度.由此看来我国户籍制度背后的根源是具有中国特色的政策倾斜式管理.自建国至今,我国无时无事不是采取这种倾斜式的政策.比如八十年代搞特区,随之就兴起了暂住证制度.九十年代中央大力将倾向上海,上海成了人们最向往的地方,当然上海不可能向全国人民开放.同样地方政策也是倾向政府所在地,政府所在地的经济福利各方面显然相对要好一些,也使得当地的人都想挤进政府所在地.

  因此,我们看到这样一个简单的逻辑:[B]如果要实行倾斜式政策,则必须搞二元户籍制度,如果从根本上废除了倾斜式政策,则二元户籍制度改与不改是一回事.请问,我们能改掉倾斜式政策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