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游记》中人性的泯灭


  《西游记》中,主要人物除了唐僧外,都是由人性被泯灭的过程,孙悟空一开始追名逐利,到最后无欲无求,实现了人性的改造:为了追名,他打出了齐天大圣的大旗,以希望名与天齐;为了逐利,他两次去天宫作官,尽管只是一个小得不能再小的养马夫、看管桃园的农夫,他也乐此不疲,干得尽心尽力。只到觉得受到嘲弄,不能与列位王公大臣并列时才勃然大怒。

  猪八戒就更平凡了,他不过是就想娶一个老婆然后踏踏实实过日子,仅此而已。这是任何一个正常男人都有的欲望和需求。但就是这么一点可怜的愿望也被作者给否定了,而且为了否定猪八戒娶一个老婆的正当性,让猪八戒奇丑无比,为了娶老婆丑态百出,甚至把这一特点从头到尾一直念念不忘。

  沙僧没干过什么太坏的事,他的愿望就是每天能吃饱肚子。为了打击沙僧吃饱欲望,作者特意安排他去吃人或者吃马,以增加人们的憎恶。

  白马就更惨了,被老婆出卖,被情敌占了家,只能流落街头。

  至于妖怪,那就更不用说了。所有的妖怪对唐僧都无非是两个想法中的一个,食或性。所有的女妖怪都是想与唐僧成亲,不管是天上下来的玉兔,还是地上长出来的狐狸精,无不是想与唐僧成亲。而所有的男妖怪无一不是想吃唐僧肉,不论是天上跑来的牛精、熊精还是地上的虎精、蜈蚣精莫不如此。而吃唐僧肉无非是一个目的,就是长生不老。

  综上所述,妖怪倒是更人性一点。圣人说,食色,性也。可见食和色是人的天性中最根本和原始的特性,是无可指责的。吃饱肚子-吃好一点――吃得健康、安全一点是我们共产党人领导人民群众闹革命的目标之一,也是我们改革开放的目的之一。娶妻生子,过幸福太平日子是所有老百姓的共同愿望,是不可泯灭的人性。既然是人性,我们就不应该加以指责,不能熟视无睹,更不能试图去泯灭。《西游记》里丑化人性,人们只能欣赏却不能实践,只能观看不能力行。我们不能要求每个人都能成为唐僧,天生就没有欲望,也不能要求人们都能成为孙悟空、猪八戒和沙僧,我们共产党人是唯物主义者,要正视人们的人性和人性需求,更要因势力导,从满足人性的需求出发,引导人们过好日子,同时引导人们的人性需求,提升人们人性需求的层次,堵不如疏,古人都知道,我们更应该如此。

  人性是不能泯灭的,企图泯灭人性是注定要失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