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我们党的基本路线的一个重要组织部分。我们党的基本路线是十三大制定的,其表述为:“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这条党的基本路线可以概括为,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党的基本路线制定后,从十三大到十六一直没有改动。我估计十七大也不会改的。为什么?因为有人说了,我们是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初级阶段大约100年时间,所以说党的基本路线一百年不动摇。
我认为,随着我们市场经济体制的日臻完善,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到来,“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提法应该停止使用了。
一、“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口号的产生背景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口号产于十四大之前的计划经济体制下,它曾在一定的历史阶段起过重要的积极作用。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前,由于受在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理论指导,在“左”的思想统治和影响下,党的基本路线一直是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在以阶级斗争为纲思想理论指导下,中国一直处在政治斗争生活中,特别是十年动乱,把国民经济搞到崩溃边缘。十一届三中全会审时度势,果断地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提出把全党工作的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的决策。到了1987年10月党的十三大,根据中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制定了“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这是党的基本路线出台的时代背景。
应该说,这条党的基本路线的制定,为中国从此走上健康的经济社会发展之路提供了重要的政治保证。在党的基本路线指引下,通过十多年的努力,我们在经济、政治和社会全方面都取得了巨大成就。经济建设尽管有曲折,但总体上是健康的,综合国力明显增强,逐步缩小了与发达国家的差距。民主政治建设也有一定的发展,社会比以前更加进步。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口号的重要作用必须给予充分肯定。
二、当前“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口号的负作用
以十四大为标志,中国经济的运行机制由计划经济转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所谓市场经济,从实质意义上来说,是以市场机制(即以价格机制为核心,并与竞争机制和供求机制相结合)为配置社会经济资源为主要方式的经济。市场经济的特点:一是经济主体的多元化;二是独立自主的企业制度;三是完善的市场体系;四是以经济和法律的间接手段为主,以行政的直接手段为辅的宏观调控体系。五是严格的市场运行规则。
市场经济的本质和特点,均要求我们各级党和政府必须转变职能,改革我们过去计划经济时期的领导和管理经济的方式。应该说,通过经济体制和政治体制的改革实践,我们党和国家领导管理经济的方式有了很大的转变,可以说基本上是从直接的行政管理转移到间接的宏观调控上来了。但是也不能否认,我们各级党和政府不管是思想上还是实际操作上,仍然存在着计划经济时期的方式方法。我们的领导和管理经济的思想和方法还没有根本转变过来,不少地区的党委和政府利用手中的权力干预经济的问题还很严重。
比如,我们考核地方上的党委书记和行政首长的一个重要指标,还是国内(地区)生产总值和增长率。这不能不让他们时刻关注经济运行速度,必要的时候只有出面干预经济发展了。比如,我们的各级政府还在掌握着大量的投资,许多本该由市场运作的融投资项目还在由政府来投资建设。再比如,中央各部委手里掌握着大量的转移支付资金,而这些大量的转移支付资金不正当的使用方式,不但破坏了市场配置社会资源的规律,而且还会产生大量的腐败现象。
市场经济对政府的要求,是通过间接和直接的手段调控,不是直接参与市场活动。要求的是大社会小政府,政府的主要职能是管理社会,服务社会,不是用行政手段管理经济(当然在特殊情况下如战争、天灾等除外)。而在我们各级党委和政府中,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在“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口号下,直接运作经济、直接管理经济、直接干预经济的问题。而这“三个直接”对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是相当有害的。
随着市场经济的向前发展,对政治体制和行政体制改革的呼声越来越强烈,“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口号像一堵墙横亘在政治体制和行政体制改革面前,使政治体制和行政体制改革这些年来举步为艰,徘徊不前。如果推倒这堵墙,我想中国的政治体制改革和行政体制改革可能就会水到渠成。
三、应该建立“以市场经济为中心”的思想理念
邓小平理论说,我们处在社会主义社会的初级阶段,因此必须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党的基本路线,党的基本路线一百年不动摇。作为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国家,坚持两个基本点,我认为这没有什么可说的。但说坚持一个中心,即“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我认为值得商榷。
什么社会形态都必须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管是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还是社会主义社会,概莫能外。因为经济建设是各种社会赖以存在的物质基础,不要说一百年,只要地球存在,人类社会存在,就必须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问题是我们采取什么形式运行经济,或者说经济的运行形式是什么。早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前,我们也不是不抓经济,经济发展也是我们的中心,只是我们搞经济建设的方式方法不对。过去我们采取的是“以阶级斗争为纲”的方式方法搞经济建设,采取的是“抓革命,促生产”的手段抓经济发展。当时我们提的口号是“以阶级斗争为纲”,并没有提“以阶级斗争为中心”。我认为“为纲”是作为推动某项工作开展的一种最重要最核心的手段,而“为中心”则是一种事物的主要运行形态。作为社会来说,是以经济建设运行为主,还是以社会道德文化运行为主,当然只是前者了。
因此我认为,为了防止我们有些党和国家的领导干部误读误解“以经济建设中心”,并以此作为继续直接参与、管理和干预经济发展的缘由,建议停止使用“以经济建设为心”的口号,改为“以市场经济为中心”。
(作者:本文观点不一定正确,欢迎大家批评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