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幕交易 寄生在牛市身上的“毒瘤”


                         2007-04-13《北方经济时报》

    春节后的行情确实火爆!

    去年的“大象起舞”还历历在目,并引发了蓝筹股的大幅上涨。当市场更多地对蓝筹股予以关注的时候,没想到,市场风水也认同轮流转的规律。春节过后,“低价股革命”悄无声息地来了,如同那春天的脚步。

    正所谓物极必反。低价股在去年的牛市行情中鲜有表现的机会,股指涨时滞涨,或原地踏步,或向下调整;而大盘下跌时则常常起到“领头羊”的作用,与高价股相比,抗跌性不强且跌幅大。然而,这一切在节后被改写了。

    没有无缘无故的爱。当基金等机构投资者都忙于扎堆权重股、蓝筹股的时候,那些无人问津的低价股就成了其它资金的涉猎对象。尽管价值投资理念已在市场中生根发芽,但实事求是地说,价值投资理念并非是每一位参与者都奉行的。只要市场存在着机会,必定存在有心人。因此,“低价股革命”看似偶然,实则是必然。

    资料显示,今年前四个月,有近33%的个股股价已经翻番,而其中大多数均为低价股,低价股的火爆由此可见一斑。但市场总是对的。低价股的强劲走势一方面与市场的“自然选择”有关,另一方面恐怕也与其中的内幕交易不无关系。

    关于内幕交易的现象,可以说一直与我国证券市场的发展相伴随。此前如是,股改后亦然。尽管有《证券法》的相关条款规定禁止市场的内幕交易行为,并且违规者需付出代价,但要想从根本上杜绝,还不是一朝一夕之事,节后的低价股疯狂就是最好的证明。

    运用信息的不对称来牟取暴利是某些“先知先觉”者惯用的伎俩,也严重扭曲了证券市场的“三公”原则。常常是,某只个股先莫明其妙地上涨,然后才有上市公司的公告出来,等到真相大白时,股价已高高在上。“先知先觉”者赚得盆满钵满,而后来者则不得不为其埋单。

    本月4日,沪市的健康元跳空高开直接冲向涨停板,当天以涨停报收。5日,该公司发布了今年一季度的业绩预告:预计07年一季度净利润同比增长约100%。去年同期健康元的净利润为5777万元,增长100%对该股的影响可想而知。

    类似的例子其实不胜枚举。事实上,牛市中的内幕交易已成某些个股走强的助推器,而且,越是市场氛围较热时,内幕交易的情形愈严重。不仅民间资金与上市公司之间存在内幕交易的行为,就连高举价值投资大旗的证券投资基金也同样如此,这不能不让笔者对于牛市到底能走多远而担忧。

    前不久,中国证监会发布了《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管理办法》,明确上市公司临时报告应披露对证券交易价格可能产生影响的重大事件,其中就有严禁信息泄漏、内幕交易等方面的要求。目前看来,某些上市公司依然我行我素,根本就不把《管理办法》当回事。

    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需要牛市,前几年倍受熊市煎熬的投资者需要牛市来重获信心。内幕交易,这颗寄生在牛市身上的毒瘤,如果没能得到很好的根治,必将腐蚀牛市的躯体,挫伤投资者的信心,最终还可能导致这一轮大牛市提前夭折,其危害性不容低估。因此,对于目前已在市场呈泛滥之势的内幕交易行为,监管层决不能等闲视之。

    http://www.bfjjsb.com/gn/Info.aspx?id=200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