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新农村建设的戏推向高潮


                  把新农村建设的戏推向高潮

                                                         

    看得出来,中央电视台是为配合“两会”有意思的推出24集电视连续剧《福星临门》的。这是一出反映通过开展“十星级文明户”评选活动,将一个“落后”的富裕村向社会主义新农村转变的戏。

    戏是来原于生活高于生活的艺术。“十星级文明户”出在湖北省竹山县,他们自1994年,就开展了争创五爱星、法纪星、致富星、计生星、科技星、文教星、新风星、义务星、卫生星、团结星“十星级文明户”活动。2003年12月,中央宣传部在湖北省武汉市召开全国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工作会议,重点推广“十星级文明户”的做法。

    先干后有戏,不干肯定没戏。应该说,《福星临门》是一出有生活来原尊重客观事实的戏。但是,《福星临门》只是反映一个“落后”的富裕村向社会主义新农村转变的一个侧面。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硬头货,对于还在上演脱贫戏的贫困地区、贫困县来说,《福星临门》显然是在与他们唱对台戏,尤其是搞的贫困村很没面子。
           
    前一阶段推出的新农村典型,有的是靠村办工业搞上去的,有的是靠农副业搞上去的,有的是靠企业帮扶搞上去的,真正靠在土地上自力更生改变农业基础薄弱状况,农民粮食稳定增产和持续增收,脱贫致富搞上去的极少。对于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问题?身居农村的干部都感到没戏。
    
    当前,大家都在大谈特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都在找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路子,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这个大舞台上正在上演的有三台大戏:

    一台戏是专业合作社式新农村。把分散的个体经济组织起来搞合作经济,无疑是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有利。但是,这需要高素质的带头人和高素质的农民。就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生产发展、管理民主”这两条就必须合作。只有合作,才能谈得上生产发展、管理民主。

    另一台戏是公司加农户式的新农村。这在六十年代初就开始了,其实际内容就是村办公司,说白了就是乡镇办工业,以工养农。不知道大家想过没有,所有的乡镇都要是去办公司,那么公司就没有赚钱的对象,从改革到现在,乡镇办公司成功的少,垮掉的多,其原因就在于此。

    再一台戏是自由自耕式的新农村。这是工矿企业扶持的新农村,只一个外壳是个新农村。工矿企业扶持新农村不是拿钱改变农业基础薄弱状况,不是投入到粮食稳定增产和农民持续增收上,而是为了见效快,拿钱先把农村路修好,把农村学校盖好,把农民破房子拆掉盖新房。应当肯定,这种做法也是正确的,也是基础建设,总不能说农民住在破房子里,孩子没学上是新农村吧?    

    党和国家领导人都非常重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始终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当作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历来都是尊重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过去,我国搞集体合作农业也是群众自己创造的。从上世纪五十年代初的互助组,“三条驴腿”合作社,经过初级农业社,高级农业社,到最后的三级管理队为基础核算单位的人民公社,结果只换来一顶“大锅饭”的帽子。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全面推行了农民为自己种田谁种不出粮食谁不吃的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改革,起初农民生活有了很大的改善。时隔不久,农民的负担加重,种田亏本反贫的现象出现了,农村搞大包干并没有解决掉农业落后,农村贫穷,农民困苦的问题。因而,大量青壮年劳动流入城市打工以寻求生活门路。去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了《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接着又采取果断措施取消农业税,农民欢欣鼓舞。但是,农民的心没有归田,有的带着资金回到家乡,想为家乡的新农村建设出把力,当他们看到农业基础薄弱状况没有改变,粮食稳定增产和农民持续增收难度加大,一声长叹又返回城市去了。

    温总理在政府报告里说:农业基础薄弱状况没有改变,粮食稳定增产和农民持续增收难度加大。这句话,话里有话。造成这一问题的原因,主要坑害农民的戏还在演。中央给的一些好处,还不够化肥、农药长价的。如果,坑害农民的问题不解决,不仅中央给农民到嘴边的肉会被不法商贩夺去,而且有碍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央的态度非常明朗,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必须把重点放在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上。农村经济发展主体是土地,只有改变农业基础薄弱状况,只有抓好农民的粮食稳定增产和持续增收,才能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这场戏推向高潮!

 

电子邮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