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企华值得“冲动”
叶书利
让中国资本走出国门,谢企华掀起了钢铁资本的红盖头。
自并购阿赛洛后,元气大增的米塔尔的资本触角开始向世界各处延伸,这使东亚钢铁市场整合的压力徒增。
是坐等米塔尔的资本利剑刺进来,还是大家联合起来共同抵抗对手的进攻?这就是东亚各钢铁公司目前共同面临的窘境。
这一幕不禁让人联想起战国时代七雄争霸的情形。若六国能统一起来伐秦必是上上之策,但这毕竟是一种理论上的设想。鉴于种种操作上的困难,最后他们在现实的基础之上,选择了利益联盟以共同抗秦。
时下的东亚钢铁市场的环境有如战国时代,而米塔尔就是“秦国”。在形势被逼之下,日本的新日铁与韩国的浦项形成了战略联盟。
近日,中国宝钢的谢企华向新日铁和浦项也抛出橄榄枝,主动提出欲与两方通过交叉持股的方式以实现资本合作。
谢企华再次掀起了资本的红盖头。
实际上,近年来,伴随国内钢铁产能的过剩,国内钢铁公司海外寻食的压力大增,而人民币升值带来的利好消息则助推了中国钢铁企业投资海外的步伐。
作为龙头企业的宝钢,谢企华的资本之手早已伸向海外。
2004年,宝钢与巴西CVRD公司在巴西圣路易斯合资组建了钢厂项目,创下了当时为止最大的ODI纪录,拉开了宝钢进军海外的序幕。此举也同时表明,中国由“引进来”正式开始向“走出去”转变。
20世纪80年代的日本,国内市场的饱和及企业自身实力的增强,在日币升值的推动下,日本企业掀起了一轮进军海外的狂潮,由此日本也开始由一个资本输入国慢慢演变成了一个资本输出国。
当年美国及英国等国同样经历了这种转变。
有人说,如今的中国经济形势有如80年代的日本,尽管目前这是一个未解的命题。
伴随国内市场的饱和,市场竞争日趋激烈,而人民币的持续升值也为中国企业走出国门带来了冲动。
据悉,2004年中国的海外直接投资额约为60多亿美元,2005年约为100多亿美元。而2006年上半年非金融的海外直接投资额就高达60多亿美元,同比增长了200%。
伴随中国经济的崛起、中国企业实力的增强和人民币的持续升值,中国的海外直接投资必将大增。中国的“谢企华们”的增多,也必将使中国由资本输入国最终变成资本输出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