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期待新观念——澳门经济发展点评之十八


  按公历,元旦为一年之始,但中国还有一个农历新年,是各地华人必定要过的春节,而且是一年之中的大节日。所以,从传统上,华人除旧布新的日子,是大年初一。当其时,人们见面照例要互相“恭喜发财”,而今年恰逢“金猪”之年,发财的好意头自是不在话下。

  其实,对澳门人来讲,这几年来经济形势之好,实属史无前例,绝大多数人身受其惠,程度不同地尝到了甜头。当然,在“发财”的同时,小城也面临着一些新问题和新挑战。其中,迫在眉睫的是人力资源不足,给地细人少的澳门带来一定的困扰。最先是地盘工紧缺,需从内地大量输入,接着是新酒店及娱乐场接二连三地竣工、开张,导致员工无处可招,后来又是巴士司机不够,现在则有护理人员匮乏之虞。由于地盘工本地人不想做,酒店员工本地人不够做,从外地输入没有异议,其它行业和工种却不能以同样方法解决,因为有民意代表和劳工团体反对,理由是“不能抢了本地人的饭碗!”

  这个理由,多少有些似是而非。据特区政府统计暨调查局公布,最新一期(2006年10至12月)失业率为3.5%,较上一期(2006年9至11月)下降0.1%,而较2005年同期下降0.5%。就业不足率为0.8%,与上一期及2005年同期比较,分别下降0.1及0.6个百分点。由此可见,本地失业率低到不能再低,并不存在饭碗被抢的危机。何况,现时所需的都是专业人员,是劳务市场上短缺而短时期内无法培训出来的。试看内地如北京、上海、广州等发达城市,哪个不是拥有从普通劳工到专门人才的大批外来人员?置身于经济全球化大潮之中,类似保护本地人饭碗这样的观念,实在是有些落伍了!

  “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这是从远古商汤时期流传下来的警语,不断被历朝历代的后人引用、自勉,说明观念求新求变乃是中华传统的重要内涵之一。作为早年就相对开放的城市,现今的澳门更应引领潮流,在人力资源的观念上也当如此。新年期待新观念,观念一变,许多难题或可应刃而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