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封很平常的回信;这又是一封不平常的回信。作为党的总书记,可谓日理万机,特别是在年终岁尾,各种公务活动繁多的情况下,还情系残疾少年儿童,在国际助残日来临之际,专门给9岁的聋哑孩子刘丹阳写回信。这是总书记送给刘丹阳小朋友的礼物,也是送给全国残疾少年儿童和广大少年儿童的礼物。字里行间情殷殷、意切切,体现了对刘丹阳小朋友的深切关爱,体现了对全国残疾少年儿童和广大少年儿童深切关爱,表达了全国人民的共同心愿。
通读回信全文,总书记态度高雅亲切、言词热情诚恳,其实际意义已经超出了信的本身。我想对此信的理解不能停留在信的本身上,还必须站在以人为本、促进社会和谐的高度来深研此信内容,理解实质,领悟真谛。
残疾人是我们社会主义大家庭中的一员,是需要我们帮助的弱势群体。理解、尊重、关心和帮助残疾人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弘扬社会主义人道主义精神的具体体现,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需要,是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公民道德建设的一个重要内容。近几年来,在党和政府的关怀下,在社会各界热心人士的支持和帮助下,我国的残疾人事业蓬勃发展,特别是面向残疾少年儿童的特殊教育事业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正如刘丹阳小朋友在写给总书记的信中所说的,十六大以来,这5年“是我最快乐的日子”,家里年年都有喜事。这些喜事,传递着国家发展的信息,从中可以看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给人民群众带来的实惠,特别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给残疾儿童和困难家庭带来的变化。就像总书记回信中所指出的,随着国家各项事业的发展,在社会各界的关爱和帮助下,像刘丹阳这样的残疾少年儿童生活会越来越好。这既反映出了党中央、国务院对残疾人事业的高度关注、关心和关怀,也彰显总书记平和、宽厚、朴实,爱民、恤民、亲民、近民的人格魅力和心忧残疾人事业、情系残疾人事业的高尚情怀
无疑,总书记殷殷关怀残疾儿童,为我们树立了光辉榜样。关心、爱护和帮助残疾少年儿童是全社会的责任,也是坚持以人为本、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课题。有首歌唱得好,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这美好的人间,正是我们党建设和谐社会所追求、所倡导的,也是共产党人的毕生追求。但愿我们党的各级干部都能从总书记的回信中领悟出真谛,像总书记那样关心残疾儿童,关心残疾人事业,让残疾人跟我们共享一片蓝天,让每个少年儿童都健康、幸福、快乐地成长。如此,我国的残疾人事业才会蒸蒸日上、蓬勃发展。
新闻链接:胡锦涛给聋哑学生刘丹阳回信 回信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