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国家外汇管理局宣布,将QFII投资总额度从100亿美元扩大至300亿美元,同时强调,将把握QFII新增额度的审批节奏,鼓励符合条件的境外中长期资金投资中国资本市场。
QFII年底前扩容至300亿美元,这是我国此前作出的庄严承诺。2007年即将过去,兑现诺言也在情理之中。自2002年国内证券市场推出QFII试点以来,首次批准的累计投资额度上限为40亿美元。2005年7月11日,QFII总额度获准增加60亿美元。然而,由于100亿美元的总额度即将耗尽,从今年2月14日至今,一直没有机构获得投资额度。
QFII进入A股市场后,其先进的投资理念以及奉行长期持股的策略深受管理层的推崇。相比与国内证券投资基金持股的短期化与同质化,QFII的特点要鲜明得多。在去年的牛市行情中,QFII的平均收益率超过国内基金,但在今年,QFII则略逊一筹。尽管如此,并不能说明QFII就处于弱势,毕竟在风险管理方面,QFII还有诸多值得国内基金学习与借鉴的地方。
QFII已成国内证券市场一支重要投资力量,来自国家外汇局提供的数据显示,目前49家QFII现持有的证券资产市值达近2000亿元人民币,尽管与基金相比还存在较大的差距,但却不能抹杀其在市场中的影响。
然而不容忽视的是,虽然QFII扩容是相关部门的承诺,但也是在A股市场出现大幅调整之际。自具有市场“风向标”之称的上证指数摸高6124点以来,A股市场便出现了调整。从6124点到4778点,幅度达22%。如果按照国际上下跌25%为股灾的标准衡量,A股市场无疑是产生了一次小股灾。蓝筹股、权重股相继下挫,特别是在中石油上市与计入指数后,更是对股指起到了下拉的作用。
应该说,此时QFII的扩容,对于QFII是一大利好,不管其是否认为A股的估值高低与否,但在一个相对低位进场,更容易产生财富效应却是不争的事实。
QFII已经抄了此轮大牛市的大底,关于这一点已得到市场各方的承认。由于QFII投资更具理性,在今年下半年的行情中,QFII采取了减仓操作。也正因为如此,截止目前,QFII收益率低于国内基金。并且,在大牛市行情进行得如火如荼之际,由于QFII提前出局而踏空,于是乎,关于A股市场的“泡沫论”、估值太高等论调纷至沓来。当然,其背后的目的还是为了在低位捡到便宜的筹码。
实际上,QFII与国外大投行沆瀣一气已不是什么“新闻”。每当QFII踏空市场时,境外总有不利于A股市场的声音出现。相反,在QFII“吃饱渴足”之后,其“空转多”变脸的速度亦堪称一绝。
但是,市场运行有其自身的规律,除非出现重大政策性利空,否则,股市将按其已经形成的趋势向前走。调整证券交易印花税的政策都无法阻止大牛市的脚步,境外大投行的大肆唱空又能奈何?但我们却能从境外大投行与QFII的联袂而动中看清其丑陋的一面。
一切皆是利益两字。否则,QFII进入A股市场做什么?难道真的是为“奉送”先进的投资理念与风险管理技术而来?答案当然是否定的。但让笔者疑惑的是,为什么在大熊市阶段,QFII能够进入A股市场并抄了大底?为什么在市场出现大幅调整之后QFII扩容又适时而至?
经过了大幅调整之后的A股市场,市盈率降低了,估值也更合理了,当然也更具有投资价值了。虽然出于宏观调控的需要,央行今年已五次加息10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并且上调的频率与力度在加大;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透出的信息亦表明,已实施十年之久的“稳健的货币政策”将调整为“从紧的货币政策”。但这些并非都是针对股市的,而且,人民币升值的大背景没变、流动性泛滥依然存在、上市公司业绩仍然大幅增长,这些均构成了牛市继续前行的支撑,那么,此时QFII的大扩容,若非又要抄牛市行情的另一个大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