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斥四优管理公司总经理杨屈阳的抄袭、剽窃行为


严斥四优管理公司总经理杨屈阳的抄袭、剽窃行为

精细管理工程创始人刘先明

 

2007年12月16日

 

 

 

 

 

今天偶然看到四优管理咨询策划有限公司总经理杨屈阳在其公司网站上发表的“企业管理制度对企业的重要性、特点及其制定”一文,发现该文里,除了开头和结尾以外,其他的绝大部分是抄袭、剽窃了本人“规范性与创新性的企业管理制度”一文中的内容。

 

 

对于四优管理咨询策划有限公司总经理杨屈阳的这种抄袭、剽窃行为,本人表示愤慨和严厉的谴责,并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附一、四优管理咨询策划有限公司总经理杨屈阳的文章:

 

 

企业管理制度对企业的重要性、特点及其制定

http://www.siyouguanli.com/zhidin.htm

 

 

企业成功的实施其战略目标,保证生产经营正常进行,保持长期稳定发展,就必须通过规范的企业管理制度来保证战略实施过程中的每个具体行为都达到目标,并且必须保持制度的螺旋式创新以及高效运转。
一、企业管理制度具有规范性,而且只有具有规范性才能发挥企业管理制度的作用。

 

 

1、企业管理制度的定义和表现形式。

 

 

企业管理制度是企业全员在生产经营活动中须共同遵守的规定和准则的总称。企业管理制度的表现形式或组成包括:企业组织机构设计、职能部门划分及职能分工、岗位职责说明、各项专业管理规定、工作或流程、管理表单等管理制度类文件。因为生存和发展的企业需要制订系统性、专业性相统一的规定和准则,要求员工在职务行为中按照规范与规则来统一工作,如果没有统一、规范性的企业管理制度,失去管理制度体系的正常运行,迅速实现企业的发展战略是很困难的事情。

 

 

2、专业性的企业管理制度内容。

 

 

一般包括:专业、职能的规范性的标准、流程或程序、规则性的控制、检查、奖惩约定条文等。在很多场合或环境里,规则=规范+程序。

 

 

企业管理制度的内涵及其表现形式包括:编制企业管理制度的目的、编制依据、适用范围、管理制度的实施程序、管理制度的编制形成过程、管理制度与其他制度之间的关系等。其中属于规范性的因素有:管理制度中的编制目的、编制依据、适用范围、管理制度的构成等;属于规则性的因素有:构成管理制度实施过程的环节、管理制度实施的具体程序、控制管理制度实现或达成期望目标的方法及程序;形成管理制度的过程,完善或修订管理制度的过程,管理制度生效的时间、与其他管理制度之间的关系。

 

 

3、规范实施需要规范性的环境:

 

 

第一,编制的制度是规范的,符合企业管理科学原理和企业行为涉及到的每一个事物的发展规律或规则;第二,实施规范性的制度全过程是规范的,而且是全员的整体职务行为或工作程序是规范的;只有这样,企业管理制度体系的整体运作才有可能是规范的,否则将导致管理制度的实施结果呈现不规范的状态。

二、影响企业管理制度的稳定和动态变化的因素。

长年一成不变的规范不一定是适应的规范,经常变化的规范也不一定是好规范,应该根据企业发展的需要而实现相对的稳定和动态的变化。企业管理制度在企业的发展过程中应是具有相应的稳定周期与动态的时期,稳定周期与动态时期受企业的行业性质、产业特征、企业人员素质、企业环境、企业家的个人因素等相关因素综合影响。依据这些影响因素的变化,控制和调节企业管理制度的稳定性与动态性。
影响企业制度变化的因素有:

 

 

1、企业经营环境、经营产品、经营范围、全员素质等是要经常发生变化的,这些因素的变化相应会引发组织结构、职能部门、岗位及其员工队伍、技能的变化,继而会导致使用、执行原有的企业管理制度中规范、规则的主体发生变化,企业管理制度及其所含的规范、规则因素必然因执行主题的变化而相应改变或进行修改、完善。

 

 

2、产品结构、新技术的应用导致生产流程、操作流程的变化,因此与生产流程、操作程序相关的岗位及其员工的技能必然要随之变化,与之相关的企业管理制度及其所含的规范、规则、程序等因素必然因此而改变或进行修改、完善。
3、因为发展战略及竞争策略的原因,企业需要不断提高工作效率、降低生产成本、增加市场份额,当原有的管理制度及其所含的规范、规则、程序成为限制提高生产或工作效率、降低生产成本等的主要因素时,就有必要重塑企业机制,改进原有企业管理制度中不适应的规范、规则、程序。

 

 

三、合理、科学地创新是保证企业管理制度具有相对的稳定性、规范性的最佳途径。

 

 

1、企业管理制度=规范+规则+创新;一方面,企业管理制度的编制须按照一定的规范来编制,企业管理制度的编制在一定意义上讲,是企业管理制度的创新,企业管理制度创新过程就是企业管理制度文件的设计、编制,这种设计或创新是有其相应的规则或规范的。另一方面,企业管理制度的编制或创新是具有规则的,起码的规则就是结合企业实际,按照事物的演变过程,依循事物发展过程中内在的本质规律,依据企业管理的基本原理,实施创新的方法或原则,进行编制或创新,形成规范。

 

 

2、企业管理制度的规范性与创新性之间的关系是一种互为基础、互相作用、互相影响的关系。良性的循环关系是两者保持统一、和谐、互相促进的关系,非良性的关系则是两者割裂甚至矛盾的关系。应该努力使企业管理制度的规范性与创新性因素之间的关系呈良性关系,在规范实施与创新的双重作用下不断完善、不断发挥企业管理制度才能保证与促进企业发展。

 

 

四、《四优管理专用方案》设计过程能够帮助企业完善制度。

 

 

四优管理公司在《四优管理专用方案》设计过程中,为方便客户全面实施方案。一般会结合企业的实际状况,建议并协助企业系统完善管理制度。

 

 

杨屈阳

 

 

二00三年七月八日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点击鼠标,在新窗口打开原图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点击鼠标,在新窗口打开原图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点击鼠标,在新窗口打开原图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点击鼠标,在新窗口打开原图

 

 

 

 

 

 

 

附二、精细管理工程创始人刘先明的文章:

 

 

规范性与创新性的企业管理制度

 

 

博锐管理在线 ,2002年1月19日,作者:刘先明

 

 

http://www.boraid.com/darticle3/list1.asp?id=658&pid=603

 

 

精细管理工程创始人 刘先明

 

 

成功的企业背后一定有规范性与创新性的企业管理制度在规范性的实施。

 

 

   成功的企业在企业管理制度实施方面具有共同的特点,那就是规范性的管理制度编制或创新(新的企业管理制度编制过程实际就是一种创新的过程)以及规范性管理制度实施的效果等因素较其他企业成功,而且是在不断的、稳定的创新、优化过程中,循环性升级式地提高规范性管理制度的实施质量,保持和增强科学、高效的企业管理制度体系的运转效能;换句话讲:在竞争中拥有竞争优势的企业或在某一段时间成功的企业,其内部的企业管理制度及其所含的规范、规则因素的总合一定也是具有较强的优势;企业间如在某一方面存在差距,一定是与此方面的相关管理制度及其所含规范、规则等的总体实施效果存在一定的差距;企业间如在同一产品、市场领域里的竞争存在优、劣势之分,一定是企业间在整体企业管理制度及其规范、规则因素的总体表现方式、表现效果存在差距。谋求生存、希望形成与保有竞争优势、追求成功的企业家及企业高级管理工作者有必要充分认识并合理运用企业管理制度的规范性、创新性的特征及其之间的相互关系,从而来保证与促进企业管理制度在企业规范性地实施,发挥其在企业中应有的地位与作用。

 

 

一、 企业管理制度具有规范性,而且只有具有一定的规范性才能发挥企业管理制度的作用。

 

 

1、 企业管理制度本身就是一种规范。企业管理制度是企业员工在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共同须遵守的规定和准则的总称,企业管理制度的表现形式或组成包括企业组织机构设计、职能部门划分及职能分工、岗位工作说明,专业管理制度、工作或流程、管理表单等管理制度类文件。企业因为生存和发展需要而制定这些系统性、专业性相统一的规定和准则,就是要求员工在职务行为中按照企业经营、生产、管理相关的规范与规则来统一行动、工作,如果没有统一的规范性的企业管理制度,企业就不可能在企业管理制度体系正常运行下,实现企业的发展战略。
2、 一个具体的专业性的企业管理制度一般是由一些与此专业或职能方面的规范性的标准、流程或程序、规则性的控制、检查、奖惩等因素组合而成的,在很多场合或环境里,规则=规范+程序。从一个具体的企业管理制度的内涵及其表现形式来讲:企业管理制度主要由编制企业管理制度的目的、编制依据、适用范围、管理制度的实施程序、管理制度的编制形成过程、管理制度与其他制度之间的关系等因素组成的,其中属于规范性的因素有:管理制度中的编制目的、编制依据、适用范围、管理制度的构成等;属于规则性的因素有:构成管理制度实施过程的环节、管理制度实施的具体程序、控制管理制度实现或达成期望目标的方法及程序;形成管理制度的过程,完善或修订管理制度的过程,管理制度生效的时间、与其他管理制度之间的关系。

 

 

3、 规范实施企业管理制度是需要规范性的环境或条件的:第一,编制的制度是规范的,符合企业管理科学原理和企业行为涉及到的每一个事物的发展规律或规则的;第二,实施规范性的制度全过程是规范的,而且是全员的整体职务行为或工作程序是规范的;只有这样,企业管理制度体系的整体运作才有可能是规范的,否则将导致管理制度的实施结果呈现不规范的状态。

 

 

二、 企业管理制度的规范性是在稳定和动态变化相统一的过程中呈现的。

 

 

企业管理制度的规范性是要求企业管理制度呈稳定和动态的统一的,长年一成不变的规范不一定是适应的规范,经常变化的规范也不一定是好规范,应该根据企业发展的需要而实现相对的稳定和动态的变化。在企业的发展过程中,企业管理制度应是具有相应的稳定周期与动态的时期,这种稳定周期与动态时期是受企业的行业性质、产业特征、企业人员素质、企业环境、企业家的个人因素等相关因素综合影响的。企业应该依据这些影响因素的变化,控制和调节的企业管理制度的稳定性与动态性。导致规范性的企业管理制度动态变化时的因素一般有三种情况:

 

 

1、 企业经营环境、经营产品、经营范围、全员素质等是要经常发生变化的,这些因素的变化相应会引发组织结构、职能部门、岗位及其员工队伍、技能的变化,继而会导致使用、执行原有的企业管理制度中规范、规则的主体发生变化,企业管理制度及其所含的规范、规则因素必然须因执行主题的变化而相应改变或进行修改、完善。

 

 

2、 产品结构、新技术的应用导致生产流程、操作流程的变化,生产流程、操作程序相关的岗位及其员工的技能必然要随之变化,与之相关的企业管理制度及其所含的规范、规则、程序等因素必然须因此而改变或进行修改、完善。

 

 

3、 因为发展战略及竞争策略的原因,企业需要不断提高工作效率、降低生产成本、增加市场份额,当原有的管理制度及其所含的规范、规则、程序成为限制提高生产或工作效率、降低生产成本等的主要要素时,就有必要重塑企业机制,改进原有企业管理制度中不适应的规范、规则、程序。

 

 

三、 规范性企业管理制度的良性动态变化必须是与企业管理制度相适应的创新结果。

 

 

企业管理制度的动态变化需要企业进行有效的创新,也只有创新才能保证企业管理制度的具有相对的稳定性、规范性,合理、科学、把握好或利用好时机的创新是保持企业管理制度规范性的最佳途径或唯一途径。

 

 

1、 企业管理制度是企业管理制度的规范性实施与创新活动的产物,通俗的讲:企业管理制度=规范+规则+创新;这是因为:一方面,企业管理制度的编制须按照一定的规范来编制,企业管理制度的编制在一定意义上讲,是企业管理制度的创新,企业管理制度创新过程就是企业管理制度文件的设计、编制,这种设计或创新是有其相应的规则或规范的。另一方面,企业管理制度的编制或创新是具有规则的,起码的规则就是结合企业实际,按照事物的演变过程依循事物发展过程中内在的本质规律,依据企业管理的基本原理,实施创新的方法或原则,进行编制或创新,形成规范。

 

 

2、 企业管理制度的规范性与创新性之间的关系是一种互为基础、互相作用、互相影响的关系。良性的循环关系是两者保持统一、和谐、互相促进的关系,非良性的关系则是两者割裂甚至矛盾的关系。作为企业来讲,应该努力使企业管理制度的规范性与创新性因素之间的关系呈良性关系,也就是:规范性的因素是创新的产物,现行的企业管理制度里规范性的因素是前期企业管理制度创新的目标,同时,又是下一轮创新的基础。只有这样,企业管理制度才能在规范实施与创新的双重作用下不断完善、不断发挥其保证与促进企业发展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