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07国研·斯坦福中国企业新领袖俱乐部济南论坛”上,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所长夏斌发表了重要演讲,特别是关于汇改的部分,有思考有见解,堵疏冲扩多策并举,做大做深系统推进,有一定的参考价值,特摘登如下:
对于汇率问题,中国经济长期看好,可以说随着劳动生产力的提高,改革的深化,人民币肯定是越来越值钱,但是要求中国政府一下子把汇率升值到位,中国的经济是接受不了的。我们的企业,特别是出口企业的结构调整需要一个过程,中国经济中出口占了很大份额,如果人民币升值过快,成本加大,出口企业就赚不了这么多钱,有的就要全行业亏损,有些企业就要倒闭,工人马上就要失业。所以我们现在是按照主动性、可控性、渐进性的要求缓慢地升值,采取各种措施让中国的企业和银行都能适应这样的变化。要解决汇率问题,应当采取综合措施,各种配套措施都要跟上。
第一是把外汇“池子”做大做深。就外汇本身而言,外汇改革是两个方面:一方面把外汇市场比喻为池子的水,赶紧把池子做大,原来池子里的鱼就是几个银行,现在池塘做大,让更多的鱼进来,银行进来、非银行金融机构进来、企业进来、老百姓慢慢也进来,都来做外汇交易,把外汇市场容量做大。第二个方面,把这个池子做深,所谓做深,就是推出更多的外汇交易工具,使中国的银行、机构能够适应不断放开、放活汇率的市场。
第二是堵。既然我们不缺外汇,要防止通货膨胀,因此我们应该想办法适度地将不需要的外汇挡在外面。1979年我们国家外汇储备为38,4亿美元,1979年到1989年,11年间平均国家外汇储备39亿美元,现在到了1万多亿美元,因此,我们开放政策的策略要调整,引外汇的目的应该重点转向引管理、引技术,不是纯粹的引资金,我们在1980年代、1990年代需要外汇资金,现在外汇用不掉,我们要引管理、引技术。如果这个指导思想成立,我们有关政策都要调整,比如外贸政策,不是外贸出口越多越好,要提高外贸增长的水平,不是说不吸引外资,而是要改变外贸增长的方式。应该抓紧研究有关措施,禁止各级地方政府在吸引外资上不惜一切代价和给予超优惠待遇。
第三个是疏。外汇多,一边档,一边抓紧内部的市场化改革,让企业、银行适应,这是个过程,另外该疏的外汇赶紧疏导出去。外汇储备是国家抵御风险的准备,另一方面我们也要看到,我国外汇买了美国的国债,买了其它的一些金融资产,得到的是投资回报,对中国的资本形成没好处。当然我们需要一定的外汇储备量,但量太多了就是国民福利的损失。单一个很简单的例子,一方面我们看到和谐社会建设中教育、就业、社保等一系列问题,其难以解决归根到底是因为缺钱;另外一方面我们外汇太多。所以我们要疏导,用来买中国长期战略发展所需要的设备,用来引进人才,甚至适当地充实社保资金账户。
中国黄金占外汇储备的比例和发达国家黄金占外汇储备的比例是根本不能比的。我国作为一个经济大国,和其它大国相比,黄金的储备份额远远不相适应,要确立这个方向,要有计划,选择时机增加黄金、石油储备。也有人提出,这个措施会引起通货膨胀,如果拿外汇买东西,在国内买,外汇又卖给人民银行,再换成人民币会加剧通货膨胀。但是拿了外汇到美国去买,拿到全球其它国家去买,对中国的通货膨胀有影响吗?可能会有间接的影响,直接影响不大。中国两会期间温家宝总理的讲话和一些其它文件都提到,我们要积极开辟外汇储备运用的方式和渠道,现在全球各报纸都在关注中国下一步到底想干什么,到底买什么?我们提出把中央银行外汇储备的功能划分为两个:一个是中央银行管国家外汇储备,第二个是成立一个机构,专门来负责国家的外汇战略投资功能。
目前汇金公司主要是为解决金融风险、向金融机构注资,应把其功能放大,除了金融股权投资之外,实业投资都可以干,只要是对国家外汇积极投资有帮助的都可以干,没有钱可以发债,或者财政部发债,或者这个公司发债,向社会上发人民币债券,发人民币债券之后把社会上的货币收回来,减轻通货膨胀压力,把人民币拿到中国人民银行去买外汇,再拿外汇到海外去投资。
第四个是对冲。人民银行还要加强对冲的力度和提高对冲的艺术。外汇多,人民币出去了,产生通货膨胀怎么办?中央银行在不断地发人民币债券,发短期融资券,不是卖给企业和老百姓,是卖给商业银行,商业银行吸收企业存款,吸收居民存款,吸收的钱又买中央银行的债券,把货币从市场上收回来了,防止通货膨胀,这叫对冲操作。对冲操作还有余地,还要加大力度,还要提高艺术水平,做到在公开市场操作中稳定市场利率。
第五个是扩大内需。要解决中国的汇率问题,从根本上讲需要扩大内需。我国是有13亿人口的大国,我们的长期增长不能依附于外国的市场,必须要靠自己的市场,而且中国是有能力发展这个市场的。扩大内需是两会非常突出的议题,两会代表都很拥护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为解决低保问题、义务教育免学杂费问题、农村投资问题等有很多政策,这些政策是兼顾了社会、政治和经济的重大政策,既促进了社会的稳定,解决了社会分配差距拉大的问题,又解决了经济中内需不足的问题。很多低收入人群不是不愿意消费,而是因为没有钱买,不是愿意储蓄,而是因为考虑将来的孩子上学、就业、看病等问题,他不敢消费。所以解决内需问题,是我们进一步解决内外失衡的重大政策方针。
解决汇率问题,应当从以上几个方面同时着手。这里,一方面要加快解决我们对外不平衡的矛盾,包括汇率改革,另外一方面我们要防止短期资金冲击中国,要看好中国的金融国门,不是不开放,也不是中断开放的过程,改革的目标最终都要实现,从我们的目标看,汇率完全市场化、人民币资本项目自由兑换将来一定会实现,但现在还不行。
对于汇率问题,中国经济长期看好,可以说随着劳动生产力的提高,改革的深化,人民币肯定是越来越值钱,但是要求中国政府一下子把汇率升值到位,中国的经济是接受不了的。我们的企业,特别是出口企业的结构调整需要一个过程,中国经济中出口占了很大份额,如果人民币升值过快,成本加大,出口企业就赚不了这么多钱,有的就要全行业亏损,有些企业就要倒闭,工人马上就要失业。所以我们现在是按照主动性、可控性、渐进性的要求缓慢地升值,采取各种措施让中国的企业和银行都能适应这样的变化。要解决汇率问题,应当采取综合措施,各种配套措施都要跟上。
第一是把外汇“池子”做大做深。就外汇本身而言,外汇改革是两个方面:一方面把外汇市场比喻为池子的水,赶紧把池子做大,原来池子里的鱼就是几个银行,现在池塘做大,让更多的鱼进来,银行进来、非银行金融机构进来、企业进来、老百姓慢慢也进来,都来做外汇交易,把外汇市场容量做大。第二个方面,把这个池子做深,所谓做深,就是推出更多的外汇交易工具,使中国的银行、机构能够适应不断放开、放活汇率的市场。
第二是堵。既然我们不缺外汇,要防止通货膨胀,因此我们应该想办法适度地将不需要的外汇挡在外面。1979年我们国家外汇储备为38,4亿美元,1979年到1989年,11年间平均国家外汇储备39亿美元,现在到了1万多亿美元,因此,我们开放政策的策略要调整,引外汇的目的应该重点转向引管理、引技术,不是纯粹的引资金,我们在1980年代、1990年代需要外汇资金,现在外汇用不掉,我们要引管理、引技术。如果这个指导思想成立,我们有关政策都要调整,比如外贸政策,不是外贸出口越多越好,要提高外贸增长的水平,不是说不吸引外资,而是要改变外贸增长的方式。应该抓紧研究有关措施,禁止各级地方政府在吸引外资上不惜一切代价和给予超优惠待遇。
第三个是疏。外汇多,一边档,一边抓紧内部的市场化改革,让企业、银行适应,这是个过程,另外该疏的外汇赶紧疏导出去。外汇储备是国家抵御风险的准备,另一方面我们也要看到,我国外汇买了美国的国债,买了其它的一些金融资产,得到的是投资回报,对中国的资本形成没好处。当然我们需要一定的外汇储备量,但量太多了就是国民福利的损失。单一个很简单的例子,一方面我们看到和谐社会建设中教育、就业、社保等一系列问题,其难以解决归根到底是因为缺钱;另外一方面我们外汇太多。所以我们要疏导,用来买中国长期战略发展所需要的设备,用来引进人才,甚至适当地充实社保资金账户。
中国黄金占外汇储备的比例和发达国家黄金占外汇储备的比例是根本不能比的。我国作为一个经济大国,和其它大国相比,黄金的储备份额远远不相适应,要确立这个方向,要有计划,选择时机增加黄金、石油储备。也有人提出,这个措施会引起通货膨胀,如果拿外汇买东西,在国内买,外汇又卖给人民银行,再换成人民币会加剧通货膨胀。但是拿了外汇到美国去买,拿到全球其它国家去买,对中国的通货膨胀有影响吗?可能会有间接的影响,直接影响不大。中国两会期间温家宝总理的讲话和一些其它文件都提到,我们要积极开辟外汇储备运用的方式和渠道,现在全球各报纸都在关注中国下一步到底想干什么,到底买什么?我们提出把中央银行外汇储备的功能划分为两个:一个是中央银行管国家外汇储备,第二个是成立一个机构,专门来负责国家的外汇战略投资功能。
目前汇金公司主要是为解决金融风险、向金融机构注资,应把其功能放大,除了金融股权投资之外,实业投资都可以干,只要是对国家外汇积极投资有帮助的都可以干,没有钱可以发债,或者财政部发债,或者这个公司发债,向社会上发人民币债券,发人民币债券之后把社会上的货币收回来,减轻通货膨胀压力,把人民币拿到中国人民银行去买外汇,再拿外汇到海外去投资。
第四个是对冲。人民银行还要加强对冲的力度和提高对冲的艺术。外汇多,人民币出去了,产生通货膨胀怎么办?中央银行在不断地发人民币债券,发短期融资券,不是卖给企业和老百姓,是卖给商业银行,商业银行吸收企业存款,吸收居民存款,吸收的钱又买中央银行的债券,把货币从市场上收回来了,防止通货膨胀,这叫对冲操作。对冲操作还有余地,还要加大力度,还要提高艺术水平,做到在公开市场操作中稳定市场利率。
第五个是扩大内需。要解决中国的汇率问题,从根本上讲需要扩大内需。我国是有13亿人口的大国,我们的长期增长不能依附于外国的市场,必须要靠自己的市场,而且中国是有能力发展这个市场的。扩大内需是两会非常突出的议题,两会代表都很拥护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为解决低保问题、义务教育免学杂费问题、农村投资问题等有很多政策,这些政策是兼顾了社会、政治和经济的重大政策,既促进了社会的稳定,解决了社会分配差距拉大的问题,又解决了经济中内需不足的问题。很多低收入人群不是不愿意消费,而是因为没有钱买,不是愿意储蓄,而是因为考虑将来的孩子上学、就业、看病等问题,他不敢消费。所以解决内需问题,是我们进一步解决内外失衡的重大政策方针。
解决汇率问题,应当从以上几个方面同时着手。这里,一方面要加快解决我们对外不平衡的矛盾,包括汇率改革,另外一方面我们要防止短期资金冲击中国,要看好中国的金融国门,不是不开放,也不是中断开放的过程,改革的目标最终都要实现,从我们的目标看,汇率完全市场化、人民币资本项目自由兑换将来一定会实现,但现在还不行。